时间:2024-04-24
苏宝塍
古代川西平原盛产蚕,故称“蜀国”。蜀绣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因地缘关系而得名,与苏绣、湘绣和粤绣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蜀绣历史悠久,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其刺绣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绣技,针法严谨、车拧细微、片线光亮、色彩淡雅。
蜀绣能够在长久的发展中始终长盛不衰,是因为它始终与成都人朴素而细腻的情感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人在一方小小的丝绸上可以绣出内心世界最细密的情感,它往往成为古人的一种情绪表达通道,所以才能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而出生于蜀绣世家的著名蜀绣大师邬学强,更是为蜀绣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蜀绣之美,牵动心弦
邬学强生于武汉长在成都,自幼在蜀绣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蜀绣耳濡目染,铭心趣然。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到成都蜀绣厂开始了自己的蜀绣学习生涯,并师从新中国第一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永新老师,他目前已是蜀绣界技艺最全面的大师之一。
邬学强回忆到:“刚开始学蜀绣的时候还是很苦的”。由于蜀绣用的绣针和丝线都很纤细,在绣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就会出错,在绣图案的花绷子前一坐就是几小时,对于一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来说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对艺术的向往和独有的天赋使他很快就掌握了蜀绣的常用针法,并被师傅点名参加了如今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蜀绣主要代表作品——“芙蓉鲤鱼”的绣制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蜀绣是四川的一张名片,当时的蜀绣厂每月收到的订单很多。由于采取的是计件制,绣工们的收入远远高于当时社会上的平均收入。90年代以后,社会对蜀绣的需求逐渐减少,整个蜀绣产业开始萎缩。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和传承,蜀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难觅踪迹。“曾经有好几个月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到一些服装加工门店接些绣工的散活来维持日常开支。由于看不到蜀绣的前景,2003年,我在外面找了一个专职司机的工作,打算不再碰蜀绣了”,邬学强回忆起曾经的事业低谷。
2005年底,成都蜀绣厂改制,邬学强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企业,在同厂好友的邀请下,来到成都著名旅游胜地“文殊坊”发展,向游客展示蜀绣的魅力。虽几经波折,但他的蜀绣梦一直继续着。
创建工作室,培养传承人
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都必须传承和发展下去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价值,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蜀绣更需要传承和不断创新。为了培养更多的蜀绣传承人,2009年,邬学强创建了成都艺林锦卉蜀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邬学强蜀绣大师工作室,并先后开办中级蜀绣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中级绣工480人。
工作室现有员工62人,技术力量雄厚,年产值200余万元。他们以传承民族特色,培育创新精神,以“特色精品”求企业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最初几年快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赢得了社会的赞扬和市场的肯定。
同时,工作室秉持着“以精品求发展、以企业促就业”的企业宗旨,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以蜀绣为主题,以传统的中式家具和川派盆景配套的高端“蜀绣沙龙”形式的蜀绣营销窗口为载体,在“蜀绣沙龙”内设置体验区——专门摆放蜀绣的绣绷进行现场绣制特色表演以及体验活动,并聘请有一定素质和基础的绣娘为工作人员,宣传、保护四川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
另外,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精神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但是目前蜀绣面临题材古旧、装裱单一、缺乏创新的严重问题,所以工作室以“蜀人画、蜀人绣”为创新理念,大胆地采用产自四川的金丝楠木框进行装裱,以崭新的面貌赋予这个古老技艺新的生命。
经过多年的摸索,邬学强已经掌握了蜀绣的单、双面绣,异形、异色、异针法的三异绣与人物肖像的刺绣技巧。精通蜀绣的每个环节:上料——绣制——装裱。能准确的掌握蜀绣产品的配色,色彩过渡和整体效果,刺绣的产品栩栩如生。对蜀绣的基本针法,运针、沙针、乱针、锦纹针、丝毛针等有深入的研究,并能在运用中进行创新。在刺绣过程中,能综合运用各种针法、技艺表现绣品的质感、动态和神韵。
凭借着高超的蜀绣技艺,1992年邬学强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被批准享受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三十多年来所绣产品繁多,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1981年参与绣制的巨幅双面绣“芙蓉鲤鱼”,现存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1989年代表蜀绣艺人赴北京参加刺绣表演;2005年参与开发的“太阳神鸟”系列蜀绣旅游纪念品被金沙博物馆作为特约纪念品;2006年参与绣制的巨幅蜀绣“老成都地图”,被成都会馆收藏;2007年参与绣制的蜀绣精品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参加首届非遗节刺绣表演;2008年参与刺绣的蜀绣精品“群仙祝寿”和“虎溪三笑”,被成都会馆收藏;2009年参与刺绣的双面绣“牡丹鲤鱼”,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12年参与刺绣的双面绣“荷花鲤鱼”,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13年6月17日发明创造“双面荷花异色锦鲤屏风”获得外观专利,同年7月8日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标示使用;2014年绣制金线“十八臂准提佛母”,同年9月绣制完成双面异形异色绣“麻姑献寿”共九幅蜀绣屏风,2015年2月8日获得外观专利,并首次在缂丝上绣制蜀绣牡丹图。
“对于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言,蜀绣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邬学强说。由于传统蜀绣的品种较少,“芙蓉鲤鱼”、“大熊猫”系列产品几十年一个样,被戏称为“除了鲤鱼就是熊猫”。因此,蜀绣应当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推动蜀绣的发展。他现在有几个想法,一是拓展现有产品形态,用蜀绣的表现张力来展示一些现代生活中的元素;此外,他还在思索如何借助知识产权、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发展蜀绣产业。“我相信,在国家政策扶持与我们蜀绣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蜀绣产业将发展得更加顺利。”
“在不少人眼里,做手工、刺绣都是女性的事,其实不然,很多男性对美术的悟性很高,做手工也很精细”。邬学强希望更多人关注蜀绣,把蜀绣发扬光大。如今,除了慕名而来的学生,他还会抽出时间到一些特殊学校,包括向聋哑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手工刺绣,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为自己的世界打开另一扇窗。邬学强还有一个理想,找到一个合心意的男徒弟,更好的传承自己的手艺。
谈蜀绣,如数家珍
如今,在成都的蜀绣作品中最难的还是绣毛发,尤其是熊猫、水鸭或者老虎的毛皮,最上乘的作品能让你觉得绒毛根根分明,焕发出光彩。邬学强的工作室里摆了幅大型的木雕横屏风,绣的是蜀绣最有代表性的“竹海熊猫”。在顺滑透光的彩丝上懒洋洋卧坐一只熊猫,像玻璃珠般透亮的黑眼珠牢牢盯着手里两根青翠的竹叶,神态无比满足。对于外行来说,好的蜀绣熊猫就是让人有种想上前抱抱的冲动,绒毛蓬松,迎着阳光的部位会闪闪发光,一定是肉肉绒绒、松软无骨的手感吧。这也是他的得意作品之一。
2014年,在成都创新乐活秀中,邬学强的又一力作《文君听琴》得到网友们的一致赞誉,作品采用双面异色异形绣的工艺绣制完成,在一层绿纱上绣制出,一层薄薄的竹帘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前一后的隔开,在一个平面表现出了三维的立体感。在薄薄一层绿纱上,一面是卓文君秀丽的脸庞和司马相如抚琴的背影,另一面,则是卓文君婀娜的背影和司马相如陶醉弹琴的脸庞。
邬学强介绍说:“虽然作品篇幅不大,但我用了大约半年时间才完成,几乎用到蜀绣技巧里面最难的部分。为了完成它,连熬了好几个通宵。选择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样的题材,也是因为他们和成都源远流长的‘缘分。才子和才女在封建社会下,奋不顾身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凤求凰》是一曲自由之歌。我们平时听到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出自卓文君,我非常喜欢他们的故事和诗词。”
2013年6月,在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各种非遗项目精品展让人惊喜连连。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刺绣之一的蜀绣,无疑也成为其中一大亮点。大型蜀绣作品《交子行市图》的现场绣艺演示,让人眼前一亮,邬学强、肖德全、彭世平等几位省级蜀绣大师,还在现场进行蜀绣技艺的切磋交流,更是吸引众人围观,成为非遗博览园的一大“焦点”。手下飞针走线,画面中则市井纵横,人物栩栩如生,犹如一场静电影……在大型蜀绣作品《交子行市图》表演现场,画面之精美、技艺之精湛,引来众多赞叹声。据邬学强介绍,这幅蜀绣作品,由他主导并带领12位四川绣娘,一起创作。
“专职绣这个作品,每天工作大约12个小时,已经绣了半年多时间。到目前差不多已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95%。再等一个多月就能彻底完工了。”谈到绣这幅作品的困难之处,邬学强说:“用刺绣去表现国画人物的表情细节,本来就是一个难点,而这幅作品涉及人物多达500多个。而且,色彩丰富复杂,主色共用了50多种,辅色则有几百种。”他还强调,“在我30多年的蜀绣生涯里,蜀绣《交子行市图》是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
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产业化发展
蜀绣,凝聚着蜀人灵巧的精湛技艺,承载着独具风情的文化灵魂,不仅开启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也代表着巴蜀农耕文明的最高境界。郫县安靖镇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是蜀绣的发源地之一,在很早以前就呈现“家家绣女,户户针工”景象,素有“蜀绣之乡”的美誉。为了打造蜀绣特色产业,当地批了50多亩地成立了蜀绣特色产业园,建成了集培训、招商引资、技术研究为一体的就业基地。按照“一城两带三基地”的发展战略和努力将蜀绣打造成为继“郫县豆瓣”后的第二张郫县城市文化名片的要求,积极打造“安靖——蜀绣之乡”这一品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蜀绣技艺,振兴蜀绣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推进产业发展。
2008年底,安靖镇建起了以蜀绣为主题的“成都市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扩大了蜀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进一步强化蜀绣在“四大名绣”中的地位,特别是突出了蜀绣在生活用品和高档消费品中引领时尚的作用,展现蜀绣在田园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探索蜀绣产业与富民工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形成蜀绣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的产业布局。
目前,安靖已形成了蜀绣规模生产网络。经过长期坚持,这里已培训出一大批具有基础刺绣技能的绣娘队伍,安靖镇通过每年举办蜀绣技能展示、绣品大赛、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绣娘提升刺绣技艺水平。安靖镇现共有8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00余名绣娘具有高、中、初级职业技能资格证。安靖镇从事蜀绣产业的人也达到了3000人,2013年产值达2亿元。
邬学强的工作室,正是安靖镇政府用“零月租”邀请他来的。他是园区里最强的技术力量,是目前国家级和省级蜀绣大师中唯一的男性。作为蜀绣文化的传承人,他深深地被安靖镇的真诚所打动。“蜀绣业不太景气的时候,我停了好几年,后来发现还是丢不下。我爱蜀绣,坚持到现在已有36年。”邬学强刺绣经验丰富,也关注产业发展,“蜀绣行业如今订单不断,加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是发展的最好机遇。”
明净淡然,聆听针与线的倾诉
当一幅蜀绣展现在面前,你一定有屏息的休克感。俄而,一名绝色女子从清凉雅静的林中款步而来,身边春色正浓,鲜花盛开。那女子或黛眉轻蹙,或嫣然一笑,世界似乎突然静止下来,剩下的只有你和她。在难以担当的温柔里,你又忍不住渐渐活过来。重新活过来时,你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清新。
邬学强可以在清透如水、洁净如玉的绸面上,将一个浓缩的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丝绸也更具灵气,与针线的倾诉交织在一起时,每一缕丝都如琴弦一般铮然,每一次落针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