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台湾动画产业发展寻求两岸合作

时间:2024-04-24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产业,被称为新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2004年全球动画片及其衍生品的产值高达5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IT产业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台湾地区产业正在经历从“硬件/制造/代工”向“软件/研发/创意”的转型期,身处其中的台湾动画产业同样在经历这个时期。

纵观台湾动画产业的发展,在走过了“萌芽时期”“开发加工时期”“加工高峰期”后正走在“转型”的路上。具备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原创作品和占领足够大的消费市场是全球动画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台湾动画产业转型同样重要。近几年台湾动画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求两岸合作,其中也包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内地消费市场的两种需求。

寻根中华文化

1994年,世界动画产业“巨无霸”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动画电影《狮子王》,该片被誉为“迪斯尼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动画电影”。商业时代,电影的成功不仅指艺术上,更多指向票房。直到2003年《海底总动中》上映前,《狮子王》始终占据着票房排名前十的唯一一部卡通片的历史位置。

看过此片的国人多会在久已习惯于迪斯尼伟大的心理预期上再加一份感叹,但大部分国人并不知晓的是,制作出这部伟大作品的幕后功臣还有一群中国人——台湾宏广公司。不仅该片,事实上从1986年开始与迪斯尼的合作过程中,其动画片70%~80%以上的制作均由宏广公司完成。成立于1978年的台湾宏广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卡通动画专业加工公司。

“世界最大”,通常的理解,拥有如此地位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同迪斯尼,无论在业界还是非业界已成为动画的另一个代称,妇孺皆知。事实却非如此,原因何在,在头衔的最后——加工公司。

如果把一部动画电影的生命线看成一个链条,迪斯尼负责的是链条最前端的创意和最末端的发行与控制,宏广公司负责的是链条中间的制作部分。看上去只是分工不同,且最耗时间和人力的也是中间的制作部分,宏广公司成不了名,利润也不会太少于迪斯尼。恰恰相反,最后的分配只和分工有关。迪斯尼只需花费千万美元的成本委托宏广加工的动画片,通过影院票房、DVD音像产品和商品授权等方式所获的利润高达几十亿美元。

遵循传统的“多劳多得”分配原则,旁人看来宏广公司至少该分得半杯羹——十几亿美元,结果却是千万和几十亿的天壤之别。

这样合作可称为“出力,无名,微利”。因为,作为创意产业的其中一分子,动画产业遵循的是另一种分配原则:决定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是脑力,而非体力。借用当下流行的表达方式,即为“谁原创,谁最大”,原创带来名利双收。

凭着多年国际合作积累的经验,以宏广公司为代表的台湾动画企业明白提高自身原创能力的重要性,在代工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的原创力量。宏广公司在1983年即已投入2000万元拍摄其原创并制作的动画电影《牛伯伯与牛小妹大破钻石城》(李费蒙原著,余为政导演)。

到1988年,在宏广公司的加工作品中,由其企划和提供脚本的片子已达100部以上。至此,宏广公司已从总体加工的“二级层面”进入到企划的“一级阶段”。

在台湾整体经济面临从“硬件/制造/加工”向“软件/设计/创意”的全面转型期,台湾动画产业也随着这股潮流经历从代工向创意的转型。

以动漫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在内地正式启动,这一年又被称为“动画产业年”。经历这些年的发展,业内权威人士普遍认同以本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原创动画片是动画产业发展的根本。

台南艺术学院动画研究所所长余为政先生在2003年谈到台湾动画时就认为一个好的作品不能丢失它独有的文化内涵。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如何以动画的形式向其它民族阐释中华文明,展现其魅力所在,是双方的责任,也是双方通过交流共同进步的方式,为其它民族了解我们贡献力量;同时,以动画产业为载体,在全球市场上获取利润,促进两岸动画产业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3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目前最被关注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引来的关注扩展到文化层面,形成另一个市场。能否分得这片市场中属于动画产业的蛋糕,是否体现本民族文化内涵是动画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华文化源头在内地,台湾动画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因素经过几十年代工,其水平已在世界标准线上,而其短板——具有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创作品,成为其寻求两岸合作的一个需求。

通过两岸动画产业交流合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把真正代表中华文化的创意转变成具备国际商业竞争力的原创动画作品,乘着国际上刮起的中国流行风,进入全球动画市场参与竞争,对台湾动画产业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抢占内地市场

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收获全球市场产生的利润,是台湾动画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台湾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因自身作品原创力不足、资金有限,当局扶持不够而被美、日动画抢去市场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本地区市场相对狭小。

通过与其它地区、国家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扩大动画产品消费市场一直是台湾动画企业发展自身所采取的方式之一。

早在1973年,中华卡通公司即在香港南海影业公司的投资下,合作拍摄了台湾地区第一部宽银幕彩色动画长片《封神榜》,后因原料进口问题,暂时停拍。

1976年,中华卡通制作出一部以李小龙为人物形象摹本的动画影片《中国功夫》(30分钟),并以此作品前往美国ZIV国际公司,接洽共同制作动画影集《李小龙冒险记》的计划,由对方提供剧本、制作材料及配音,中华卡通负责摄制35厘米的动画片,双方拟推出影集后在美国与其他地区的电视传播网络播放,以进军国际市场。后因台湾方面筹措不到足够的资金而搁浅。

1981年第一部由港台合作的动画长片《七彩卡通老夫子》于暑假档期推出,由谢金涂与蔡志忠于1976年成立的远东卡通公司出品,公映时造成两地轰动,仅台湾地区的票房就达7000多万元台币,成为台湾地区至今唯一卖座的要地动画电影。

1993年,中华卡通参与了海峡两岸合制动画电影的计划。由“中华历史动画促进会”与内地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筹拍的系列动画片《中华五千年》。拟推出260集,由台湾方面负责企划与筹措资金,内地方面提供脚本和组建制作队伍,并分别开发国际和国内市场。这不仅是两岸首次联手制作动画片,并加入扬信息、台湾习利浦和新信息科技等多媒体信息待业的跨足,共同开发该系列动画片的光盘。

1994年,筹备中的台湾“公共电视”与日本NHK、韩国KBS合作,出资拍摄了动画片《孔子传》。但因法令等原因,该片未能在台湾地区播映。

1997年,宏广公司与香港徐克电影工作室合作完成改编电影《倩女幽魂》的卡通动画作品《小倩》。该片是由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部3D动画电影,在台湾地区上映,票房不俗,同时该片改变了台湾观众对动画的陈旧观念,引起人们对台湾本地动画的关注。

在不断的对外合作和市场开拓中,台湾动画产业不断发展。

而中国经济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最受关注的大经济体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内地有待开发的巨大的消费市场。

从本世纪初的“日流”、“韩流”,到好莱坞大片《2012》中的中国元素,升级到近几年盯上这片市场的全球奢侈品行业,包括票房大赚的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都在打着中国市场的主意,希望从这里淘到金。

台湾动画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这片消费市场,这是其寻求两岸合作的第二个需求。

相同的文化背景、民俗习惯,使台湾动画在制作时不必过多考虑文化认同等问题,其创意的空间也更自由,如果能够在内地动画市场形成相当影响力,对其走向国际市场,不仅是经验、人气的积累,更是品质的检验。

随着2004年以动漫产业为核心的创意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升温,仅2005年全国动画产业总收益已达到人民币200亿元。面对内地3.6亿多青少年和9亿多成年人的巨大市场,不仅是内地动画产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对台湾动画产业的发展具备同样的推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