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本刊记者 荣蓉 韩英彤 白琳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数字化转型既是满足社会生活的金融业态需求,也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中国外汇》采访了工商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汪蔚菁、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专家王建、中国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小丽、中信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琳,对话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中国外汇》:当前形势下,银行如何更好地通过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王小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银行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捕捉数字产业、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新业态金融服务机会,打造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必经之路。2021年,中国银行已将“持续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确定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紧跟数字中国建设步伐,主动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新趋势,下沉服务实体经济重心,深度融合上下游供应链、服务链等生产生活场景,建设开放金融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银行将加大行业研究力度,更好融入创新性国家建设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发展,充分运用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发展优势,着力持续支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科技型企业,助力增强企业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制造业强基补链的能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科技企业,为国家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贡献金融力量。
汪蔚菁、王建:要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应重点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中台思维”为基础,敏捷响应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数据、模型的整合,创造性地形成重点领域产品和业务管理流程的组件,通过对组件的快速组合,打造标准化、组件化的研发体系,创新产品可通过参数化配置快速上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客户体验。二是以智慧场景为媒,提高服务能力。运用云技术、API等科技手段,把服务嵌入智慧政务、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司法等智慧场景中,不断提升关键平台的开放能力,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三是以数据驱动为手段,强化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借助数据挖掘、图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信用风险的有效评价、金融产品的准确定价、风险行为的快速识别以及风险趋势的精准预测。
张琳:银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自身服务质效的必然要求。结合中信银行对公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银行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提升数字化认知。银行应该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市场发展需求以及数字化基础发展现状,从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场景分析、人才组织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考量,结合自身发展特色,重塑数字化企业文化理念和数字化发展战略。第二,完善数字化组织。银行应敏锐洞察市场及客户的需求,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明确前中后台部门各自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职责,加大金融科技在银行内部管理的应用,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加快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第三,强化数字化经营。在产品创新、场景搭建、获客留客方面持续发力,根据市场不同需求提供一站式或定制式的综合金融创新服务,搭建开放、智能、“金融+非金融”的数字化场景,建立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协同,搭建全球化、数字化、平台化的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化服务生态圈。
《中国外汇》:您所在的银行进行了哪些数字化转型实践?实践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汪蔚菁、王建:工商银行顺应“数字中国”“信用中国”建设趋势,按照“科技驱动、价值创造”的工作思路,围绕数字化经营转型,因时因势而变,启动智慧银行ECOS工程建设,以新科技支撑新生态进而实现智慧银行战略转型为核心理念,持续打造数字产品体系,拓展数字化获客渠道,构建数字化经营管理。
一是建立了开放融合的跨界生态。工商银行通过打造API开放平台和工行云平台两大平台,将支付、融资、理财、投资等金融产品,与教育、医疗、商业、政务等行业相融合,实现跨界服务,共享共赢。其中,API开放平台支持工商银行优势产品服务广泛嵌入各类场景,目前已开放18大类、120余项产品和1900余个应用接口,合作方超万家。
二是实现了无处不在的智能化应用。(1)智慧服务方面,打造智慧获客黏客新模式,推进从传统获客模式,向线上营销、线下引导并重的“线上经营型”获客模式转变,提升批量化获客能力。(2)智慧产品方面,把智能化融入到产品获客、活客、粘客的每个环节。工商银行推出了“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数字化“智慧贸金生态体系”系列产品,推进贸易融资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在实现首批系统直联接入、国际贸易融资关单信息自动核验基础上,成为同业首家实现将外部认证节点加入区块链平台的银行;推进海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建设,作为首批系统对接、跨境汇款业务量同业领先的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在线签约、预约开户、跨境结算融资、收支申报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推出“跨境e电通”全线上电商综合服务体系,聚合账户管理、外汇交易、资金划转、申报合规、授信融资等功能模块,全力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打造“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等数字普惠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小微客户融资需求。(3)智慧风控方面,全面推动银行风险管理由“人控”“机控”向“智控”转变。工商银行通过“工银融安e信”风险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外部欺诈风险防控体系,为全球金融同业及企业客户提供包含基础风险筛查、深度风险挖掘等安全保障服务;构建“展业、评价、合规”三统一平台,强化外汇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智控”管理,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下统筹做好业务发展与合规经营;搭建大数据风控模型,运用数据加技术构建了2000多个风控模型、4000多个风险指标,打造信用风险智慧监控体系,通过场景准入决策模型、风险管理模型,开展客户动态评估、押品实时监控、资金及交易情况动态跟踪,支持“一点触险、全面布控”。(4)智慧运营方面,运用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依托5G、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全流程非接触服务模式,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建立“人机协作,智能高效”的智慧运营新模式。
从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制约因素看:一是业务和技术融合不够深入。对照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客户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商业银行的部分产品、服务需要与科技支撑进一步融合;在产品设计、服务创新对数据驱动、科技手段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深入,使技术实力充分转化为价值创造能力,数据资源真正转化为数据资产。二是尚需打通数据孤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银行间、银企间、银政间的基础数据有待形成有效的共享联通,以有效发挥数据资源的效能,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共享仍存在堵点断点。
王小丽:近年来,中国银行顺势而为,点线面多维度布局数字化转型建设,在个人金融、公司金融、运营、风控等多领域全面展开了数字化转型建设,并基本建成了以手机银行、智能柜台、智能客服为核心,线上线下协同的渠道体系:推出了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和“中银慧投”智能投顾产品;大力推动跨境、教育、运动、银发等场景建设;通过战略场景布局,聚焦行业产业链,深入跟踪研究市场动态;在实践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探索数字化获客、粘客的手段措施。
以公司金融交易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为例。中国银行于2019年2月启动了智能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的建设工作,旨在打造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对公金融综合服务交付门户,着重创新产品交付、服务流程再造、全渠道协同和智能风控。交易银行平台将“业务+科技+数据”三者深度融合,通过大规模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用户体验,跨部门合作共赢,构建起“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体验至上”的智慧化运营服务新体系。经过两年的建设实施,iGTB平台构建了客户服务平台、产品管理平台和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三大模块,全面推进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更新换代、产品升级的同时,渐进展开开放银行建设。
面向未来,中国银行已先后成立了专门的数字资产部门、专项架构建设部门以及若干战略场景方案的工作组,从数据要素的治理、共享、供给、应用入手,充分挖潜数据要素的价值,创新商业模式;同时,打破内部竖井,充分吸收新技术发展成果,从战略出发,以企业的视角对业务和IT支撑体系、业技融合文化进行整体梳理重塑,全面促进数字化转型建设,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2019年以来,中国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重点关注了以下问题:一是机制转变。商业银行要主动破除传统的部门银行观念,客户关系部门、产品部门和科技部门间要联动配合,对公和对私条线间要交叉营销,用好数据、技术等要素资源,加快迭代和反应速度,进一步打造商业银行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二是数据共享和安全。工商注册、海关报关、外汇收支、税务发票、税费缴纳等政府数据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数据,对商业银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数据应用中会涉及到客户数据的隐私保护、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等立法和监管规范等问题,需要商业银行统筹兼顾数据的共享和保护,处理好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关系,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和应用全社会的数字资产,提升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三是业务和科技复合人才队伍建设。商业银行应主动学习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先进做法,敏捷响应市场变化和科技变革,顺应生态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深化“业务+科技”的协同机制,提升业务数字化服务与企业场景金融风险控制的综合能力。
张琳:中信银行秉承“科技立行”的发展观念,将金融科技作为全行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搭建多产品、全流程的数字化场景,加快渠道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在此分享中信银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三个具体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中信银行首创国内跨境电商集中收汇服务。中信银行与业内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推出的“跨境电商集中收汇”项目,于2020年8月正式上线。这是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11号)政策支持下的业内第一家“跨境电商集中收/结汇”系统,可为出口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流程、线上化的一站式资金收结汇服务。
第二个案例是中信银行牵头多家同业搭建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该平台采用“云+区块链”的业务模式,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息共享、不可篡改以及共识算法等优势,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间资产交易中信息失真、操作繁杂、资产转让脱节、多主体交易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该平台于2020年8月正式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成为行业平台,体现出中信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得到了监管机构的高度认可。
第三个案例是“中信易贷”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信银行将支持小微企业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利用中信易贷平台“信用+科技+普惠金融”的优势,有机结合普惠金融产品推出“银税e贷”“关税e贷”“外贸e贷”“物流e贷”等系列数字普惠产品,为企业提供“零接触”的安全优质服务,支持企业在线申请普惠金融产品。
银行数字化的浪潮不可逆转,但在践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依然存在制约因素。一是认知制约。数字化转型绝不是简单的将线下业务线上化,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来进行数据分析、流程重塑以及产品创新,最终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型生态圈。二是数据治理。传统银行的数据库往往是为了满足监管报送的需要,分属银行内部不同条线和不同部门,数据庞大冗杂而又相互割裂,难以通过数据交互而产生现实价值。三是场景延伸。银行中条线思想、部门本位的观念依旧存在,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这些层级分明的垂直化管理难以发挥跨部门、跨条线的协同作用,也就难以将数字化场景渗透至金融服务的供应链当中。
《中国外汇》:商业银行在深刻理解和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尚需科学研判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应怎样看待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张琳: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把握行业和客户导向,围绕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通过打造行业数据驱动的“客户认知+产品创新+渠道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利用数字化渠道工具,为客户服务和银行经营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客户数据挖掘和共享。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在经营过程中如何接触和获取更多的有价值数据,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数据拓展业务。通过有效获取、深度挖掘客户的业务经营数据、行业发展数据以及内部运营过程数据,为银行客户营销、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手段。这必将进一步引发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变。
其次是数字化场景延伸。通过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客户实际需求,不断将数字化场景向供应链金融服务延伸,在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字化场景,努力打造开放的、智慧的、无边界化的数字金融生态圈。
最后是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经营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应围绕“数据+科技+平台”来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加强自动化和智能化、移动化工具的应用,通过各类新兴技术科技手段强化现有的IT系统,提升银行服务渠道和营销团队的能力;同时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方面不断发力,主动加强与外部平台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领先性。
汪蔚菁、王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下:一是积极支持数字新基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支持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重点领域的市场拓展,完善产业生态和企业上下游的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二是推进“金融+场景”的数字化建设。重点关注生产、消费、民生、政务等重点场景的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金融功能在重点场景的嵌入。要强化与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的对接,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向,将金融生态云引入教育、文旅、政务等诸多行业应用,为客户提供“行业+金融”的综合服务,构建场景化生态圈,开辟场景获客新途径。
王小丽:在数字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将基于体验、数据、场景和敏捷驱动,依托金融科技释放创新原动力,呈现出产品服务更智能线上化、场景生态更融合开放化、运营管理更敏捷高效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体验驱动。在后疫情时代,银行将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依托银行自有渠道和外部生态伙伴平台,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界金融服务。二是数据驱动。大数据时代,客户的非金融行为数据和全市场数据能帮助银行更全面地了解客户,做好精准营销和风控,银行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金融与其他行业数据的融合共享,实现金融与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商业模式。三是场景驱动。在数字生态建设背景下,银行需通过场景嵌入和产品服务嵌出,打开业务边界,触达更多元更广泛的客户,将金融服务无缝融入实体经济各领域,打破服务门槛和壁垒,拓宽生态边界,形成开放共赢的发展格局。四是敏捷驱动。在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全链条变革、行业广泛赋能的大背景下,银行将通过与内部部门、外部生态伙伴的协同合作,全面对接监管,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生态环境,构建开放式平台化的运营机构、技术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快开放迭代速度,做到敏捷的需求响应。
《中国外汇》: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大家的对话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银行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必经之路。第二,数字化转型建设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各家商业银行在积极进行实践的同时,也面临着认知、机制、数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需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解决。第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更加开放、智慧、无边界的数字经济生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