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俄贸易结算与汇率风险防范研究

时间:2024-04-24

文/王莹丽 编辑/王亚亚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欧亚建设的核心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贯彻和落实,中俄双方的战略合作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加强,在政治经济各领域不断协同互动,双边贸易不断扩大。不过,伴随着人民币双边波动弹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卢布汇率长期动荡波动,中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人民币对卢布汇率的波动风险。鉴此,企业可以通过用本币结算、参与人民币兑卢布外汇期货等方式,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

中俄贸易概况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全球最大邻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稳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作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双边关系,不仅对双方各自的发展影响巨大,而且对国际格局尤其对塑造和形成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贯彻和落实,中俄双方的战略合作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加强,在政治经济各领域不断深化互动。

1999年至今,中俄双边贸易持续高速发展。200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6年达到333.9亿美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超550亿美元。2010年至今,中俄贸易额继续稳步上升,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一贸易出口国和进口国。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19年进一步达到1107.6亿美元。

虽然中俄贸易额近些年大幅增加,但贸易的种类仍然较为传统,进出口的产品种类较为稳定。其中,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以矿产品、木制品等为主,占比75%以上(见图1);出口以机电、纺织品等为主,其中机电占比45%以上(见图2)。贸易主要发生在以黑龙江为主的东北地区,近年来新疆、重庆、天津等地的贸易额也有所增加。在贸易方向上,黑龙江地区的聚集特点也比较明显。比如,绥芬河地区以进口为主,东明地区以出口为主。

图1 2014—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图2 2014—2018年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贸易结算特征

与贸易结构的稳定性保持一致,中俄贸易的结算货币币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以美元、欧元、卢布、人民币等为主;但各币种所占的比例在2018年之后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元在中俄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大幅下降,欧元的比例大幅上升,双边本币结算额也在逐步扩大。

在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中,2018年以前,美元结算的比例长期保持75%以上,欧元、卢布等在维持在10%左右;2018年二季度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元在中俄贸易中的结算比例急剧下降到50%左右,到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降到40%以下。取代美元贸易结算份额的是欧元和人民币:欧元占比从2018年二季度起大幅上升,目前位于40%—50%;人民币占比也逐步增加到了10%(见图3)。

图3 俄中贸易结算中使用不同货币的比例(俄出口)

在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中,美元的占比从高峰时的90%降到了现在不足70%;欧元和卢布占比稳中有升,基本维持在10%左右;人民币占比大幅攀升,2015年占比超过10%,目前已增加到25%左右(见图4)。这主要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对俄经济的制裁,导致中俄减少了支付中的美元使用;同时,也得益于中俄积极推进双边本币结算。笔者调研显示,在使用本币结算的业务中,进口以卢布结算较多,主要是因为木材、煤炭等产品进口过程中,俄方企业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要求用卢布结算;出口以人民币结算较多,主要是国内企业与在俄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

图4 俄中贸易结算中使用不同货币的比例(俄进口)

汇率风险分析与应对

当前,中俄贸易主要集中在矿产、机电、木材、纺织品等领域。不同贸易种类的企业的贸易结算货币不同,面临的汇率风险情况也差别较大。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美国对俄制裁的加剧,人民币和卢布在中俄贸易中的结算比重不断增加。企业对人民币兑卢布的汇率的关注度也明显提高。当前,俄罗斯卢布是自由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也在不断推进,因此人民币兑卢布汇率的市场化波动较为活跃。一方面,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成熟,已经形成了“昨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报价新机制。人民币汇率告别单边上行模式,有弹性的双向浮动成为新常态。特别是2019年8月以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破七”过程平稳,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特征更为明显。另一方面,自从激进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起大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其中,随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卢布受国际政治格局、石油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汇率波动频繁,成为全球波动较为剧烈的货币之一。

面对日益凸显的人民币兑卢布汇率波动风险,中俄贸易企业、投资企业都应积极寻求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以高效地管理贸易/投资过程中的汇率风险,保障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收益。

一是不断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意识。面对不断凸显的人民币兑卢布汇率风险,笔者的调研发现,实体企业对贸易过程中暴露的汇率风险依然缺乏应对能力:或不知风险存在,视为当然;或听之任之,不采取避险措施;或因银行报价贵而不愿避险。以调研中的黑河某A公司为例。该企业从事对俄粮食进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程中,俄出口方一般在春季播种前和A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约定货物数量、货款情况。因出口方要求货款以卢布支付,因此该公司面临着较大的人民币对卢布的汇率风险:其在签订合同时先期支付的定金(卢布)可以直接通过结售汇转换为卢布对外支付;但后续货款需要在秋季粮食交付时再支付(账期6—9个月),因此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人民币兑卢布的汇率风险。但该企业并未进行汇率风险管理,被动承受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企业表示,之前也和银行签订过远期协议,但是因为专业人才匮乏和自身专业知识匮乏,是以赌方向的投机为目的的,亏损较严重;此外,与银行签订远期协议还需要提供很多材料,做各种审核,公司嫌麻烦,因此干脆就不做管理。这表明,应不断加强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帮助其树立起汇率风险中性管理理念。

图5:中俄贸易中人民币和卢布支付流程

二是不断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当前,中俄贸易结构较为稳定,人民币和卢布在中俄贸易中的直接结算比例不断增加。中俄本币结算符合两国需求,随着双边本币结算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在中俄本币结算中的比例还会不断提高。

目前中俄贸易中人民币和卢布的支付分别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俄罗斯的卢布大额支付系统(BRPS)完成(见图5)。技术上来讲,不受美国制裁影响。人民币端,以中国境内客户对俄方支付人民币为例,客户先将人民币支付给CIPS的直接参与行,直接参与行将人民币清算至其开户的、在俄罗斯能办理人民币清算业务的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中国银行莫斯科分行)。后者在收款后,将人民币再支付给在其开立结算户的客户账户(公司、个人、代理行)。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清算行可解付的范围并不是全俄罗斯银行。相应的人民币从境外支付到国内,方向相反,但流程基本相同。卢布端,以中国境内机构支付给莫斯科机构为例。客户通过其账户行支付卢布至在俄卢布账户行(如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中国银行莫斯科分行),再由卢布账户行付款至俄罗斯任意银行。需要注意的是,卢布账户行指的是境内银行在工银莫斯科或者中银莫斯科开立的银行账户。例如哈尔滨商业银行可使用其在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的账户为其各分支机构完成清算。

三是积极利用人民币兑卢布外汇期货管理人民币兑卢布的汇率风险。随着中俄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面对日益凸显的人民币兑卢布的汇率风险,俄罗斯顺势在2015年在莫斯科交易所推出了全球首个人民币兑卢布期货产品。该产品推出后受到市场的认可,成交量稳步增加。在合约设计上,人民币兑卢布外汇期货的合约单位是1万元人民币,最小价格变动单位为0.0005卢布,交易时间为莫斯科时间10:00am—11:50pm,合约月份为3月、6月、9月、12月,结算方式为现金交割。未来,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的成功经验,上市人民币兑卢布外汇期货产品,以不断满足实体企业现实的避险需求,同时也可填补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场内人民币兑卢布期货产品的空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