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外汇监管科技探索

时间:2024-04-24

文/本刊记者 荣蓉 韩英彤 白琳

“全程用时从三个小时缩短至15分钟,实现了秒速批量核验。”广东自贸区某企业经理对记者这样说。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实现了发票核验结果永久保存,并有效解决了银行和企业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业务中的痛点和难点。

上述项目是2020年7月16日,中国银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分行成功利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该自贸区企业办理的全国首笔外债结汇便利化真实性审核业务。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冯伯仲向记者介绍道,该自贸区企业于今年一季度在中行办理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共计1200万美元用于支付货款,业务涉及发票近1000张,银行按规定事后抽查发票也接近百张。

“试点前,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冯伯仲对记者说。试点前,银行经办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发票查验,包括登录税局网站逐张查验发票信息、打印查验界面并整理留档;试点后,银行经办人员仅需制作发票核验模板并上传,就可以实现秒速批量核验。

这仅仅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牵头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一个最新业务场景的应用。2020年6月,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已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截至9月中旬,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金额折合459.94亿美元,服务企业共计4694家,融资放款笔数50451笔。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赋能

“现阶段,区块链服务平台众多,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是外汇局主导发起的,也是第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备案的区块链平台。权威性和普适性更强。”广发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陈醒菲这样对记者说。

目前,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包括四个业务场景,即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跨境信息授权查证、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查验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

从记者采访的十余家银行和企业的反馈来看,上述业务场景的试点应用,有效解决了跨境业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有助于银行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并可推动市场主体不断向规范化、合规化方向发展业务。这也充分体现了科技赋能促进外汇服务提质增效。

区块链服务平台提升了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通常来说,对贸易融资业务,银行多关注两点:交易真实性和融资还款来源。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利用了分布式存储、非对称加密的科技手段,可以较好地解决交易真实性问题。

一家主要从事对韩服装出口的企业,因疫情影响回款周期延长,企业新接订单等待安排生产,导致资金流紧张。威海市商业银行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自年初起已累计为该企业办理了102.5万美元的出口发票融资,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复工复产。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运行以来,给银行和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风险控制手段,对银行加大对外向型企业的融资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威海市商业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王者庆对记者说。

系统直联极大提升了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2020年6月15日,广发银行直联跨境金融区块链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粤港澳大湾区内银行首次实现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直联,广发银行也成为率先实现区块链系统直联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中山市某老牌玩具加工生产企业成为了系统直联后的受益方。该企业出口产品主要面对欧美。疫情后,该企业复工迫切,需要调拨资金用于支持玩具原材料采购和日常运营周转。但该企业出口融资项下关单数量多,单单核验及真实性审核要求成了企业及银行都很犯愁的事情。

广发银行在加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之后,实现了系统直联功能,成功破解了该难题。“系统直联功能实现后,可通过批量上传关单信息,实现系统一次性全自动核验,真正做到了企业当日申请、一键核验、即时放款。”陈醒菲对记者说。

在直联模式推出前,银行需在多个系统登记信息、审核资料,流程长、环节多,操作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而直联模式下,信息数据系统全自动交互,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由跨日办理变为当日提交、即时完成,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及客户体验。

区块链平台可以实现与银行自身业务的融合创新

一家电子制造企业同样也是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收益者。这家企业叙做的一笔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申请融资金额2000万元,涉及交易119笔,账期约为60天,单笔出口金额约为2.5万美元。

对于企业一些高频、小额的出口业务,如果采用单笔模式叙做融资,企业需要反复提交融资申请、进行账务处理等,且单笔业务金额一般为几千或者几万美元,回款期限也较短,一般为1—3个月,所以企业申请单笔融资的积极性往往较低。

但如果利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并结合银行池融资业务,此类业务就不需要再与单笔应收账款的转让、付款、金额、期限相匹配,而是可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进行管理,从而可免去频繁的融资申请、还款等操作,只需要在应收账款到期时,实用新的应收账款替代就可以了,且融资期限为一年。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交易银行部主任级高级经理周国亭评价说“这实现了对传统线下贸易背景核验、单笔融资模式操作的巨大突破”。

“杭信贷”是一款杭州银行特色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产品,旨在通过“政策性信报+银行信用授信+政策风险担保”的模式,解决杭州地区海关量6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在实际业务办理中,因中小企业单据笔数多、金额小、资料较为繁琐,企业与银行的办理体验均不佳。

“区块链服务平台+杭信贷”的强强联合,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杭州银行结合区块链平台可有效规避重复融资、超额融资的特性,在确保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前提下,对通过平台进行报关单核验的业务简化资料审核,加快了办理流程,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截至7月底,杭州银行已经累计为13家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专属授信1.3亿元,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杭州银行交易部副总经理孙岑对记者介绍说。

>>>2020年5月,外汇局山东省分局工作人员探讨区块链技术应用。

>>>2020年7月,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大力推进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场景上线。

“涌金出口池”业务则是浙商银行的特色业务之一,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盘活出口应收账款等流动性资产,为其提供集应收账款管理与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池化服务。但与传统出口贸易融资一样,浙商银行“涌金出口池”业务也同样面临着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难、重复融资核查难的问题。而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后,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黄文玲对记者说,从区块链平台试点运行的成效看,浙商银行对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和唯一性的把控更加精准,管理效率更高,运行成本更低,可以更便捷、更放心、更低成本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其中一组数据能很好地说明这一成效。自2020年6月12日浙商银行实现平台直联后,截至8月31日,直联模式下在线校验共发现涉嫌超额融资的报关单32份,金额89.6万美元。“运用区块链平台后,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时,可在平台进行标注并与其他银行共享,用以核验出口报关单是否被重复使用,是否有超额融资,从而可有效防范企业重复融资的风险。”黄文玲对记者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局长周逢民告诉记者,山东省内银行通过区块链平台服务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家数占比超过70%。通过区块链平台办理贸易融资放款的平均利率仅为3.7%,明显低于企业市场融资利率水平。平台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监管科技发轫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是监管科技运用于外汇领域的一个缩影。实际上,随着金融与科技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发展监管科技(Regtech)已逐渐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抓手。监管科技旨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促进被监管对象提升合规效率和降低合规成本,助力监管机构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这一概念源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最初是指金融机构利用新技术来更有效地解决监管合规问题,因而国际上对于监管科技的定义更多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切入,侧重“合规”。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监管收紧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面对高昂的合规成本的应对之策。

金融科技在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中,已渗透到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海量的金融业务和数据倒逼金融监管机构“以科技对科技”,以避免金融行业的合规科技能力与监管机构的监管科技能力之间出现失衡。监管科技发展到2.0阶段,更侧重于监管机构依靠科技丰富金融监管手段。

我国的监管科技发展因时因地制宜,与防控金融风险实现了有机结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主要用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实现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以及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监管科技的应用在金融领域悄然开花,应用范围既包括传统的金融行业,也包括金融科技行业。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开启监管沙盒试点后,中国版“监管沙盒”不断加速,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等九个地区。各金融监管部门在风控、反欺诈、反洗钱、打击内部交易、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等领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外汇领域,金融科技与外汇管理深度结合,在支撑宏观监测预警和微观市场监管方面,同样成效显著。

科技防范金融风险。在外汇管理“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监管框架下,宏观层面,科技手段可支持国际收支统计和重点领域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与分析;微观层面,金融科技可优化、丰富外汇非现场监测分析能力,强化微观市场监管,有效防范和打击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

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如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助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银行风控以及监管难题,实现企业、银行、监管机构的三方共赢;而“数字外管”平台企业版、银行版,顺应银企诉求,增强业务的便利性。

构建生态机制

监管科技不仅仅是要“建起来”,更重要的是要“用起来”。应用的关键,则在于能否将业务逻辑与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将新技术引入业务流程。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之所以受到银行、企业的广泛认可,正是因为将业务规则嵌入了区块链平台,在不增加银行、企业监管成本的前提下,银行、企业既做成了业务,又满足了真实性监管要求。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银行企业开展贸易投资业务带来了极大便利,核心是实现了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对接,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白鹤祥告诉记者,“但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平台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等。”

要进一步发挥监管科技的功效,离不开作为监管科技基础的数据与信息。而在监管模式由KYC(了解你的客户)向KYD(了解数据)转变之际,不同的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的数据之间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如不能有效实现数据与信息的互通共享。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监管科技的发展。

对于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的下一步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长殷兴山建议,可以国家政务资源目录整合、“互联网+监管”等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依托区块链服务平台,加强与人民银行、海关、工商、税务、公安等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整合内外部监管信息、征信信息等,获得跨境资金流动的全链条数据,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构建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于银行和企业,以大幅提升监管效能。

监管科技发展机制的构建,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合作共享,在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则需充分利用内部积累的大量数据,发挥技术能力,提升外汇业务展业合规、“三反”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主体应通过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构建监管科技发展新生态,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有效地防控金融风险。

对话

周逢民

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局长

白鹤祥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

殷兴山

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长

《中国外汇》:该如何看待监管科技在外汇领域的作用?您所在的外汇局在监管科技方面都有哪些应用和探索?

周逢民:随着外贸新业态与金融科技的快速融合,云计算、区块链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新月异。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中蕴含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在这一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要求,加强监管科技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推动监管科技在外汇业务领域的深入应用也是外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头戏。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山东省分局注重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引领外汇管理工作,聚焦“防风险、促便利、查违规”,持续加强对监管科技的研究及应用,除了以区块链平台为载体,推动外汇管理模式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外,还积极探索和尝试运用监管科技丰富监管手段,打击违规行为,提升监管水平。尤其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外汇领域中的异常交易、违规行为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线索筛查和分析,对市场主体进行更高效的监管,促进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

在跨境异常资金监管方面,加大监管科技运用力度,探索建立对地下钱庄的监测预警模型,取得了良好成效。外汇检查部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地下钱庄跨境支付交易社区理论”“动机-行为-特征分析框架”以及“对碰-循环式线索筛查框架”等新思路,通过分析地下钱庄交易目的、运作模式,利用聚类算法对掌握的资金流和物流数据进行分析,精准锁定地下钱庄异常线索,及时发现境内地下钱庄控制的企业和交易对手,极大丰富了分析、筛查和打击地下钱庄的工具箱。

白鹤祥:要发挥监管科技在外汇领域的作用,就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落实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任务,以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应用为核心,推动“数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设的转型升级,促进监管规则、监管内容、监管过程和监管设施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助力外汇领域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是将监管规则嵌入监管系统,实现数字化监管。梳理现有外汇监管规则,提取量化指标,并“翻译”成数字化协议嵌入现有的外汇监管系统,形成监测分析模型,实现监管要求的数字化存储和应用;同时,开放统一的规范接口,允许金融机构接入系统实现自身业务的规范化管理,降低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与风险,促进金融创新。

二是丰富监管成果的展示方式,实现可视化监管。通过可视化分析技术,将海量数据及监管对象的主要特征以动态图表等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便利监测核查人员准确把握外汇市场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提高对异常主体与交易的识别精准度,更科学地做出相应决策。

三是建立标准化的监管流程,实现智能化监管。推动外汇监管方式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重构监管流程;深入挖掘、利用大规模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做到对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更好地实现穿透式监管。

四是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平台化监管。树立平台化发展思路,将技术手段、业务模型、数据服务、功能接口等技术资源集约构建一体化、可复用的架构体系和监管平台,实现技术与业务能力沉淀,提升业务的需求响应力。

近年来,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积极探索,按照“监管规则数字化、监管内容可视化、监管过程智能化、监管设施平台化”四位一体的思路,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业务研究。比如,运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关系轮、模型轮、专家轮”三轮驱动,构建虚假交易智能识别引擎,强化非现场检查,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查获外汇案件罚没款创新高;依托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利用SAS统计分析工具,建设跨境资金流动分析主题库,挖掘现有各类外汇信息系统数据信息,便利对重点业务数据的分析利用,有效提高了外汇业务监测分析水平。下一步,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各项工作部署,强化党建引领,处理好防风险、稳增长和促开放的关系,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和服务质效。

殷兴山:从外汇监管需求来看,外汇局需要通过科技应用来提升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外汇局在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建设等方面对监管科技的应用,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外汇局“监管规则数字化、监管内容可视化、监管过程智能化、监管设施平台化”的监管科技应用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一是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抽取、集中各外汇管理条线数据,引领外汇领域大数据应用,建立和统一了外汇管理数据标准,创建了宏微观分析框架,实现了外汇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是新版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融合、运用大数据、专家系统、知识图谱等技术,初步完成了地下钱庄线索、虚假贸易识别等应用场景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三是应用编程接口(API)等技术有效推动了银行、企业和外汇局之间系统互联和数据交互,提升了监管服务效率。四是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企业跨境融资难题,全面推动了跨境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区块链服务平台在突出保市场主体的同时,也促进了稳外贸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贡献了金融力量。

近年来,外汇局浙江省分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金融监管融合起来,探索建立以监管部门为中心、以金融机构为节点、以数据为驱动的监管科技应用架构,在提升金融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穿透性监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创新建设数字化平台,打造可视化监管新模式。内设“驾驶舱”、外设“实时屏”,推动外汇数据与反洗钱、支付、跨境人民币等数据的充分整合,基本实现了可视化、全景化的数据分析和监测跟踪,夯实了可视化的监管基础。二是聚焦监管合作,全方位做深做实跨部门数据共享。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以数据共享对接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与公安、商务、税务、海关等多部门的协作。通过搭建“汇警协助联络室”“外汇外贸合作站”“汇税信息共享台”等,取得了高效查处违法违规要案、有效监测企业经营动向、不断激发汇税合作动能的成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