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外汇市场信用体系

时间:2024-04-24

文/许波 李东东 杨焕荣 编辑/任风远

近年来,随着外汇市场交易行为日趋多元化,外汇领域的违法违规及失信行为呈现出扩大化、复杂化和隐蔽化趋势。面对严峻的挑战,优化外汇领域市场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对此,外汇局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初步构建起了以分类管理、信息共享、信息披露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对于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信用秩序、营造良好的外汇生态环境、提高外汇监管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状况看,仍存在法律保障欠缺、失信成本较低、行政处罚力度不够、联合监管机制缺位等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加以优化和完善。

构建基本框架

构建基本框架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涉外主体的诚信守法状况及可能产生的监管风险,设定不同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框架,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涉汇主体,根据“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的原则,分别适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是外汇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外汇管理部门除在办理各项日常业务时自主获得涉汇主体信用信息外,还应将来自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实时更新至外汇信息管理系统。

二是外汇信用评价机制。外汇管理部门根据采集的涉汇主体相关信息,科学客观地对涉汇主体的信用状况作出评价。

三是外汇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对守信主体的鼓励支持以及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处罚,引导涉汇主体树立合规守信办理外汇业务的理念。

四是外汇信用动态调整机制。对涉汇主体的外汇信用等级进行常态化的动态调整,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标准的,调高其信用等级,并对其实施便利化管理;对出现失信行为的,则调低其信用等级,并对其实施严格监管。

设定指标体系

一是涉汇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该指标应以涉汇企业的基础信息、经营信息、信用信息为主要内容,包括:衡量是否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守法类指标,衡量是否有良好盈利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的财务类指标,衡量在人员配备、货物安全、合作伙伴等方面是否稳健的经营安全类指标,衡量内控制度是否有效的内部控制类指标。

二是涉汇个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涉汇个人的信用评级指标应涵盖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基本要素,此外,直系亲属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相对人信息也应包括在内。

三是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现有外汇管理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对银行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将岗位设置情况、内控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对业务合规的重视程度、风险防范情况都纳入指标体系中进行评估。同时,将考核对象扩大至证券、保险及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相关政策

强化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一是严把基本信息质量关。配备专人负责相关数据录入,统一录入格式,录入内容应将企业自身业务信息和企业法人、董事、总经理等相关信息均包括在内,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交易主体信用状况。二是强化日常监测。对涉汇主体的信用数据实时更新、及时评估,动态调整其信用级别。三是依托国家相关重大信息化工程,开发外汇信用信息数据库,配合人民银行推动外汇统一征信平台的建设,为推进外汇信用评级和分类管理提供支持。

强化监管合力,堵住监管漏洞。一是联合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定期将外汇违法违规案例、失信企业名单及与其有相关利害关系主体的信息对外发布,堵住监管漏洞。二是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市场退出机制及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等制度,营造健康有序的外汇市场秩序。

营造诚信氛围,提高涉汇主体的守信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政府网站等媒体平台,加大对外汇政策法规和诚信兴商的宣传力度。二是定期公布守信主体名单,对先进典型和外汇部门的便利化政策予以宣传,提高涉汇主体的守信意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