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郭云喜 编辑/任风远
当前,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波动态势明显,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上趋于平衡。为更好地应对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笔者通过构建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我国长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相较于长期跨境资金流动,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具有高投机性、高流动性、高收益性、高风险性、高破坏性等特征,会对一国的国内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构成威胁。鉴此,本文将侧重研究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来实现的。但随着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日趋复杂,而经典的计量模型又受到因果检验的限制,导致研究多个经济变量间关系的可信度降低。出于对指标的监测控制能力和预测精度的考虑,本文通过构建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我国长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检验。
为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本文将基于月度数据展开分析;时间区间为1999年1月至2017年2月,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Wind数据库。
被解释变量包括两类跨境资金流动:SC为长期跨境资金流动,用月度进出口净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之和表示;FC为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用月度外汇占款增量减去长期跨境资金表示。本文将长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和市场化改革因素,将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利率因素、汇率因素和风险感知因素。基于此,本文将解释变量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内拉动因素,包括:(1)宏观经济增长IPV,用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作为国内经济增长变量;(2)汇率因素EX,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示;(3)国内基准利率水平RATE,用银行间30天拆借利率表示;(4)汇率预期EE(EE=人民币兑美元汇率-NDF市场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当EE大于0时,预期汇率上升,反之(EE小于0),预期汇率下跌;(5)股票投资收益率SP,用上证综指代表我国股票投资收益率。二是国外推动因素,包括:(1)美国经济增长率USGDP,用美国GDP增速来代表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2)美元指数USEX;(3)美国基准利率USRATE,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表示;(4)泰德利差TED,用美国T-Bill三个月的利率与Libor三个月利率的差值代表信用状况紧缩;(5)美国货币政策USM2,用美国货币供应量M2表示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6)用VIX指数作为衡量市场风险和投资者恐慌度的指标。
指标预处理。结合分布滞后模型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的滞后性做检验,得到如下结论:SP、EX、IPV、EE(-1)、RATE(-1)、U S E X(-1)、U S M2(-1)、U S R A T E(-1),对长期跨境资金流动影响显著;USEX(-1)、U S G D P、S P及S P(-1)、E X(-1)、TED(-1)、VIX(-1),对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影响显著。选择上述显著指标作为决策树的备选指标。
基于决策树的指标选择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先利用分类回归树(C&RT)算法构造决策树,再基于决策树对备选指标做筛选。结果表明,EX、IPV和USEX(-1)对长期跨境资金流动拟合时的分类准确率最高;EX(-1)、SP(-1)和USEX(-1)对短期跨境资金流动拟合时的分类准确率最高。将以上指标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协变量,将下个周期的长期跨境资金流动和短期跨境资金流动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目标变量,输入指标数据后,通过迭代得到参数估计值。分析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滞后一期和美元指数滞后一期,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最为明显。
模型预测功能检验。本文借鉴主流货币危机模型对“危机”的定义方法,计算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均值 µ和标准差 σ,并将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净值超过(±)范围定义为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其中:超过上限 +,定义为异常流入;低于下限 −,定义为异常流出。由此计算出1999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样本容量为218)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上下限分别为375和-594(单位:亿美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短期跨境资金流动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内的功能较好(见附表)。
短期跨境资金FC预测结果比较表
根据前文结论,我国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人民币汇率、股票收益和美元指数。参考2017年上半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以2016年至2017年6月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均值123.6作为人民币汇率预计值,以2016年至2017年7月期间美元指数的均值99.24作为美元指数预计值,以2016年至2017年7月期间上证综指的均值3057.81加上一个平均环比增长值作为股票收益预计值。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估计的参数,计算得到下一周期的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值为-506亿美元,即我国下半年短期跨境资金将继续维持净流出态势,但尚在合理范围之内。根据上述预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
一是转变外汇监管制度,构建主体监管框架。为了更有效地监管市场主体,应在主体监管的框架下实现主体监管和行为监管的有机结合。主体监管框架包括全口径非现场监测系统的建立、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业务管理流程的设置三大部分内容。第一,建立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收支全口径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全口径采集信息、设置监测预警指标和综合风险评级来完成对交易主体的统计、分析、监测和预警;第二,将经常项目管理和资本项目管理两个部门合并后,分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企业监管部门和个人监管部门,针对不同市场主体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外汇监管和服务;第三,按不同任务设置业务管理流程和岗位,可依次为“外汇服务-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综合评价-宏观分析”。
二是创新微观审慎工具,规范微观主体行为。外汇管理部门应在风险识别和判断的基础上选取多层次的监管政策工具,使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与风险防控更好地结合起来。具体来看,在风险初级阶段,可采取交易规模限制管理、交易频次限制管理、负面清单管理和风险提示管理等措施;在风险中高级阶段,可采取市场准入限制管理、有条件的强制结售汇管理、更严格的单证审查管理、限制负面清单企业交易管理和专项核查管理等措施。
三是完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严格落实银行职责。第一,形成统一完备的自律规则。可考虑制定《外汇业务自律公约》《外汇业务自律工作机制》等,并要求成员单位严格遵守自律公约,共同推动公约目标的实现。第二,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自律执行到位的银行,给予新政策先行先试等奖励,对自律执行不到位的银行,设定相应的惩罚规定。第三,督促银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可考虑将对银行的自律要求细化为银行内控制度方面的具体规定,并定期开展银行内控机制运行情况检查。第四,发挥外部中介组织的中坚力量。借鉴国外经验,扩大中介机构的职能,定期报告银行对监管部门规定和要求的执行情况,形成对外汇业务的社会监督,提高现有监管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