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开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箱

时间:2024-04-24

文/顾蓉蓉 编辑/丁小珊

Business 商业

打开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箱

文/顾蓉蓉 编辑/丁小珊

面对当前动荡的宏观市场环境、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出口企业应从提高风险意识、统筹内部管理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工具。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稳,传统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加剧。特别是纺织行业,长期面临需求缩水、行业低迷的情况。近期,国储棉政策的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幅的加大等因素,又进一步恶化了该行业企业的经营环境。逆境中,作为我国纺机设备领域最大的进出口企业之一的F公司,则通过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案例介绍

F公司是我国纺机设备领域最大的进出口企业之一,是H集团主要对外贸易窗口。其主要业务涵盖纺织机械、纺织工业技术、纺织原料的进出口、工程承包以及投资合作等多个领域。2005年,在国际纺织工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H集团具有传统优势的纺织机械设备出口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受到欧美同行的极大挤压,即使在具备地域优势的东南亚市场,也面临严峻的形势。这导致该年F公司的纺机设备出口额尚不足2000万美元,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为继续保持该集团下属纺机设备的品牌影响力、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同时集中资源开拓新的市场,当年H集团对F公司下达了纺机设备出口三年达到1.5亿美元的硬指标。

面对内部严峻的经营业绩压力和外部不断加剧的国际同业市场竞争,如何突破现有的经营业绩瓶颈,同时有效控制住国际贸易中伴生的不良应收账款风险,成为摆在F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2005年9月,F公司首次对部分市场和非信用证业务尝试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是保障信用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出口收汇风险的保单,可以承保买方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保单项下保障的风险发生时,F公司能获得的最高赔偿比例可达到90%,这为 F公司的收汇提供了有力保证。没有了不良应收账款的后顾之忧,F公司加大了出口业务的步伐,甩开膀子开拓新的市场,并辅之以公司不断强化的内部管理和逐步完善的激励机制等措施,当年即完成了5600多万美元的纺织设备出口额,也开启了公司利用信用保险工具的第一步。

2008年初,肆虐全球的金融风暴来袭,F公司专注的东南亚市场更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在这一年,中国信保通过积极批复已有短期险保单项下新买家的限额、增加对老买家的限额规模,加大了对F公司的支持力度。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的保障下,F公司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采取了积极的市场进攻策略,不断巩固已有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和覆盖面;同时,大胆尝试与新买家开展赊销业务,并由此培养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了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的逆势上升。借助信用保险工具,F公司出口业务量当年保持了平稳增长,纺机设备出口额突破1.5亿美元,不但全面实现了业绩目标,还培养了印尼D公司、香港TH公司等一批紧密合作的海外重点买家,为企业未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F公司出口业务规模的稳定增长,其对国内业务的供货、采购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之下,F公司于2009年投保了中国信保的国内贸易保险。该保单承保了国内贸易中因买方破产或拖欠货款而造成的卖方应收账款损失,可以有效化解F公司国内贸易中的风险。借此,F公司形成了以本公司为中心,国内贸易与出口业务上下游全链条式的风险管控体系。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得到了该公司的认可和重视。

随着F公司与重点买家的一般出口贸易业务的不断巩固和稳定增长,市场供需在互动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也因此产生了对出口信用保险工具新的要求。在纺机设备出口的国际竞争中,随着成套纺机设备的输出比例越来越高,单一出口合同的金额也在不断提高,买方面临的还款压力也随之增大。各国纺机出口商的更长付款期限和更灵活的支付方式逐渐成为获得优质买家订单的软实力。而在当时,既有的短期出口险保单项下的付款期限仅有一年,如何突破现有业务的付款期限,为买家提供更灵活的支付方式,就成为在商务谈判中获取更多优势的关键。根据F公司这一新的市场需求,中国信保向F公司推荐了特定合同保险和海外融资租赁保险两个工具。所谓特定合同保险,承保的是企业某一特定出口合同的收汇风险,适用于较大金额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以及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这一险种除了灵活的支付方式这一特点外,更将付款期限延长到了最长720天。而融资租赁保险产品则可通过引入承租商的模式,将既有的付款期限延长到五年以上。此外,这两个出口信用保险工具除具备常规的对应收账款风险的保障功能,还具备银行对保单的接受度较高的优势,由此可以为企业带来较低的融资成本和更为便利的融资安排。

通过与中国信保的沟通,F公司采用了特定合同保险和融资租赁保险这两个工具,又一次突破了支付方式和付款期限的瓶颈。在这两个信用保险工具的助推下下,F公司的出口业务在2013年与2014年上半年实现了质与量的齐飞跃,不到两年时间执行了4个特险项目、2个融资租赁保险项目,共计向包括全球最大的纺织商香港TH公司和印尼纺织行业龙头企业D公司出口了总值达2.46亿美元的成套纺机设备。

提高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的利用效率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其设立初衷是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有效规避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对这一工具箱充分、合理的运用,不但可以避免出口风险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帮助企业开阔国际化经营视野,理清全球化发展思路。企业要提高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利用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国际市场发展迅速,传统行业的产品技术竞争优势逐渐淡化;同时,买家对融资期限、项目融资安排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一是要关注特定国别、行业的市场变化趋势,提高风险意识。近年来,国际市场情况愈加复杂,影响因素也趋于多样。在这样一种经营环境下,出口企业不仅有可能要承担买方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拒收货物、拖欠货款等商业风险,还面临着出口国或地区颁布法令禁止汇兑、禁止货物进口或撤销进口许可证及战争等不可抗力的政治风险。身处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企业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及时、充分地了解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探索应对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与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主体的有效沟通,深入了解应对风险的手段、措施,从而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资源,合理规划自身发展战略。

二是要统筹协调内部管理制度。F公司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将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整体风险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全部出口进行了统保,而且在内控层面制定了《出口信用保险管理办法及投保操作指引》,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对中国信保的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明确出口信用保险的办理规则,细化业务流程,实现了出口业务投保的规范化、制度化。借鉴F公司的经验,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信用保险工具、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特点和需要,构建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的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与提供服务方的合作效率。

三是要与服务方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国际市场发展迅速,传统行业的产品技术竞争优势逐渐淡化;同时,买家对融资期限、项目融资安排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供需双方作为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深入了解对方,从而使需求方的意愿得到顺畅的表达,使供给方提供更加符合要求的产品。F公司注重与下游买家沟通需求,并及时就买家需求与提供信用保险服务的中国信保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还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从集团层面建立起双方合作的机制和沟通平台,拓展了合作深度,并充分利用了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实现了业务的增长与拓宽。

作者单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第一营业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