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阳习兵
摘要:溪山铅锌多金属矿区区域上位于赣闽隆起区和粤桂湘赣褶皱带的接界处,经历加里东一印支一燕山一喜山构造阶段。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层为主,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上泥盆统一下石炭统帽子峰组第一岩性段与第二岩性段过渡带为赋矿地层。矿(化)体属次生风化淋积型,找矿标志明显,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广东省;溪山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1.地层
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一下石炭统帽子峰组(D3C1m)、上三叠统艮口群(T3G)、下白垩统合水组(K1h)和第四系(Q)。经钻孔ZK8-2揭露,上泥盆一下石炭统帽子峰组( D3C1m)下部为上泥盆统天子岭组(D3t)。
1.1上泥盆统天子岭组(D3t)
经钻孔ZK8-2揭露(勘查区内地表未见出露),在帽子峰组地层底部为浅灰色夹泥屑角砾钙质粉砂岩、含方解石变质石英细砂岩,裂隙中多见浅肉红色方解石脉,对比区域地质资料,该段地层暂划归为天子岭组地层。钻孔中与上覆帽子峰组(D3C1m)断层接触。
1.2上泥盆一下石炭统帽子峰组(D3C1m)
分布于勘查区中部。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呈北东一南西方向展布,倾角一般30°- 60°。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两个岩性段:
(1)第一岩性段(D3CirTil)。出露于勘查区中部,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总体倾向北西,倾角一般30°-50°,局部受构造影响倾角大于60°。上部以深灰色一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为主,间夹少量细砂岩、粉砂岩。中下部为页岩夹含炭质粉晶灰岩为主。
(2)第二岩性段(D3C1m2)。出露于勘查区东西两侧,呈北东南一西向展布,总体倾向北西,倾角一般30°-60°。岩性以灰白色页岩,浅黄、白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1.3上三叠统艮口群(T3G)
出露于勘查区南部东水林场一带,总体走向呈北西一南东向,倾向南西,倾角一般30°-70°。不整合于帽子峰组之上。底部为灰色一浅灰色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中上部为灰色一灰黑色粉砂岩、页岩、炭质页岩。
1.4下白垩统合水组(K1h)
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于勘查区北西部下颜东侧,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一般30°-60°,不整合于帽子峰组之上。岩性为紫红色、棕红色砂岩、含砾砂岩、夹粉砂岩、泥岩。
2.构造
2.1褶皱构造
勘查区在区域上属双门顶一白马笔背斜,背斜轴向近南北,开阔对称,两翼地层倾角40°-60°,核部在双门顶一白马笔一带出露泥盆系老虎坳组地层,两翼依次为天子岭、帽子峰组地层。南至白马笔山后为侏罗系地层所覆盖,北端被连平一新丰断裂破坏。
船洞区段整体属双门顶一白马笔山近南北向背斜的东翼,地层整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产出。勘查区内牛角窝顶处近东西向分水岭以南,地层大部分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产出,分水岭以北,表层次生褶皱较发育,形成多组轴向北东的小型表层褶皱,地层产状变化较南面复杂。
2.2断裂构造
勘查区断层较发育,断层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层为主,其次为近北东东向和东西向断层。
(1)北北东一北东向断层
F1断层:出露于勘查区北西部丰盘茶坪一带,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初步认为断层先逆冲推覆后斜滑,断层切穿泥盆系和白垩系地层,其发育晚于晚白垩世。
F2断层:出露于勘查区北西部的石灰坑,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初步认为斜滑断层。
F3断层:出露于牛胫根北东侧,断层大致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断层性质不明。经工程刻槽采样断层破碎带底部(下盘)采样有>lm的铅矿化,其品位Pb0.25%。
F4断层:出露于勘查区中、西部牛胫根一牛角窝一带,南西端延伸至勘查区外,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倾向北西,Pb品位为0.49%。在七姑段、东水林场西侧,该断层被近东西向断层F6破坏。
F5断层:出露于牛胫根北东侧,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86°,由剥土BT1揭露控制,见破碎带宽约5m,断层两侧均为帽子峰组砂、页岩,页岩中揉皱发育。断层破碎带顶部见厚0.6m褐铁矿化层,采样分析Pb品位0.l9%。
F7断层:出露于甲坑一带,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初步判断为逆断层。
F8断层:出露于勘查区中部,青天坑一甲坑一带,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见断层角砾岩,采样分析的Pb品位为0.2%。
F10断层:出露于磨齿坑一谢屋东侧一带,硅化石英砂岩中见大量石英脉和团块,初步认为正断层。
F12断层:出露于牛角窝顶东侧,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断层性质不明。褐铁矿化破碎带捡块采样分析,品位Pb0.49 - 1.0%。
(2)北東东一近东西向断层
F6断层:出露于七姑段北侧,断层近东西向,倾向北,根据牵引构造分析,断层为上盘上升,初步判断为逆断层。
F9断层:出露于磨齿坑一带,断层走向北东东,倾向北西,初步判断断层具压扭性。
F11断层:出露于大坳一带,断层走向北东东,倾向北西,见断层破碎带和角砾岩,角砾岩主要由棱角状砂岩和少量石英经铁质、硅质胶结而成,局部形成风化淋积型褐铁矿。
3.岩浆岩
勘查区未见侵入岩体出露,仅在地质点D007附近见一霏细岩脉产出。走向北东,倾向312°,倾角40°,推测长度240m,控制宽5.2m。岩石呈灰白色至浅灰白色,间夹有黄色、紫红色。地表风化岩石出露,残余霏细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霏细质石英和表生粘土矿物(高岭土)所组成。粘土矿物呈鳞片状体,杂乱排列,为长石质矿物风化而成,有时有微量铁质渲染,保留小片状体(<0.1mm)假象,可能是由黑云母风化而成(1%)。石英呈霏细质,与粘土矿物掺杂分布,一般粒度
沿该岩脉上盘边部具星点状褐铁矿化,上盘接触带具块状褐铁矿化宽4m,刻槽采样分析含Pb0.32% -0.67%,Zn0.05% _0.39%。
4.矿体特征
圈定了铅锌、铁、银多金属矿(化)体V1、V2、V3。
(1)VI矿体:矿体赋存于泥盆统帽子峰组地层,灰白色、灰色砂岩(第二岩性段)与含深灰色页岩(第一岩性段)渐变过渡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向315°,倾角16°-24°。长度约170m,平均厚度12.24m,平均品位Pbl.56%,2n0.64%,伴生Ag4.46g/t,TFe43.08%。V1-2走向上无工程控制,倾斜方向有3个浅钻工程控制,斜长约85m,平均厚度1.89m,平均品位Pbl.02%,伴生Agl.68g/t,TFe品位变化较大,8.8 - 49.0%。
(2)V2矿(化)体:矿化体受构造影响,地表反倾,V2沿走向延伸约50m,厚约4m,Pb品位仅达到边界品位,Pb最高为0.58%;TFe仅一个样品达到工业品位,TFe最高为42.68%。
(3)V3矿体:矿体产于北东向断层破碎带中,破碎带顶底板均为深灰页岩,矿体呈透镜状,长轴方向3m,短轴2m。平均品位Pb2.38%、Ag58.44g/t,Zn0.13%,TFe45.11%。
5.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5.1控矿因素
主要控矿因素有地层、构造和围岩蚀变等,他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连续,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在成矿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初步认为矿(化)体属次生风化淋积型。
(1)地层条件。根据本次预查工作,初步认为上泥盆统一下石炭统帽子峰组第一岩性段与第二岩性段过渡带为赋矿地层。第一岩性段,为灰黑色、深灰色页岩、炭质页岩、灰岩、深灰一灰黑色砂岩;第二岩性段以浅色为主的灰白色页岩、砂岩。地层产状总体倾向315°,倾角16°-24°,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勘查区内地层受构造作用影响成矿元素在有利沉积作用下,在过渡带的形成初步富集,后经构造改造叠改再次富集成矿。
(2)构造条件。勘查区断层构造相对发育,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层为主,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对成矿元素的运移、富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构造对地层的改造,成矿元素在有利部位次生富集成矿。因此,断裂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之一。
5.2找矿标志
矿区化探铅、锌、银高异常区,帽子峰组第一巖性段与第二岩性段过渡带,褐铁矿化破碎带都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成矿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董卓锋.铁铺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资源,2018(5):83-84.
[3]冼源宏,占达积.广东省阳山县石寨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四川地质学报,2014( S1):20-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