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莫建永
摘 要: 三坑铅锌矿区位于武夷成矿带南西段、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段南东侧,燕山期葫芦田花岗岩体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具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本文着重点在于通过对矿区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矿体赋存特征,为本区寻找矿体的隐伏部分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 武夷成矿带; 葫芦田花岗岩体; 高基坪群; 矿体地质特征
1. 矿区地质特征概述
1.1 地层
三坑铅锌矿区地层及侵入岩较单一,也未见规模大的构造形迹。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属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下段岩性为灰色流纹斑岩夹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地层产状:倾向167°~208°、倾角46°~54°,在岩石或岩层裂隙面上,常见有铁锰质渲染或充填,与花岗岩体或花岗斑岩小岩株接触带矽卡岩化强。
1.2 构造
矿区构造简单,区内未发现大的断裂,只在岩体或其内外接触带发育规模不一的断裂或裂隙带,其产状走向NW,倾向NE,倾角50°~80°,矿区发育的北西向含矿破碎带主要受区域主断裂(北东向)和次级断裂(北西向)构造控制。
1.3 岩浆岩
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尚有花岗斑岩、辉绿岩脉及伟晶岩产出。燕山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区中北部和东南角,呈岩基状产出。花岗斑岩出露于黑云母花岗岩与流纹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出露长度50m~200m,宽度15m~80m,呈小岩株状产出。辉绿岩出露于矿区中部,出露长度约35m,宽度10m,沿裂隙贯入,呈NW向产出,走向340°~350°。
1.4 化探异常
矿区通过开展1/2.5万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工作成果表明,矿区主要发育低温成矿元素As、Sb和中高温成矿元素W、Sn、Bi、Mo的次生晕异常。矿区范围内存在多处异常浓集中心,但仅有杨梅坪和鸡心山—小坷尾两处有一定的规模和强度,编号为AP1、AP2。其中,AP1近平行于V1破碎断裂带走向,呈条带状分布,长约1km、宽约0.2km,元素异常组合主要为Sb、W、Sn、Bi、Mo,各元素异常重合好,但浓集中心规模小。部分元素次生晕异常峰值为:Sb 34.61×10-6、W 120.2×10-6、Sn 480.0×10-6、Bi 55.93×10-6。根据AP1异常形态与分布特征,以及该异常与V1、V1支和V3矿体的套合程度,推断该异常主要受控于花岗岩体接触带和V1、V1支、V2及V3矿体,异常内已见有矿体产出,表明该异常为矿致异常。AP2呈近南北向条状分布,长约2km,宽约0.3 km。元素异常组合主要为As、W、Sn、Bi,伴有Cu、Pb、Ag。各元素异常重合好,但浓集中心规模小。最大值为:As 515.3×10-6、W28.2×10-6、Sn560.0×10-6。AP2异常浓集中心不同元素异常套合好,完全或部分与V1矿体重合,表明鸡心山-小坷尾异常主要受高基坪群中的矿化破碎带控制,初步判断异常为矿致异常。
2. 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
矿区通过1∶5000地质填图、地表山地工程和深部钻探工程揭露,发现两组矽卡岩化含矿破碎带,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下段流纹斑岩外接触带中,这两组破碎带在地表经氧化为铁锰氧化带。一组含矿破碎带内结合化验结果及矿化特征共圈出V1、V2、V3三条矿体,另一组含矿破碎带为V4矿体。(1)V1:出露于杨梅坪村南部约300m处,矿体延长500m,地表宽大于2m~3m,走向北西—南东。经工程揭露,矿体受破碎带控制,破碎带倾向190°~260°,倾角51°~66°,破碎带厚度2m~12m,礦化不连续,矿体厚度2m~5m,品位Sn0.098%~0.33%、平均0.21%,Zn0.071%~0.42%、平均0.23%。(2)V2:出露于杨梅坪村南部,矿体厚度1.50m,产状190°∠60°,经采样化验,品位Sn0.22%,Zn0.57%。(3)V3:地表未见出露,经钻孔揭露,见V3矿体,矿体平均品位Sn 0.37%、真厚度1.05m。(4)V4:出露于杨梅坪南东约300m深沟东侧山脊上,矿体长>200m,走向北西—南东,与AP1异常长轴方向一致,且V3矿体所在高程>AP1异常中心,推测AP1异常为V3矿体所致,经揭露,在花岗岩与流纹斑岩外接触带发现矽卡岩化含矿破碎带中存在锡矿(化)带(V3),矿化带厚度9.60m,走向北西(与矿体V1大致延长50m,带中岩石破平行),控制碎呈角砾状,角砾成分为流纹斑岩,裂隙发育,呈规则网状分布,沿裂隙见大量铁锰质渲染,局部岩石弱绿泥石化,矿化带下接触界面清晰,产状225°∠46°,上接触面呈过渡状,经化验,品位Sn 0.075%~0.75%、平均0.24%,具工业品位厚度2.00m,品位0.75%。
经民窿、探槽和钻孔揭露表明,矿化带中Fe、Mn、Sn和Zn矿化较强,但矿化不均匀且不连续。推测本矿化带的矿化体具有一定的延深。
2.2 矿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
矿石物质组份:金属矿物主要有锡石、闪锌矿、褐铁矿和软锰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透辉石、少量萤石等。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粒状变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致密块状、星点浸染状等。
2.3 矿化特征
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化破碎带中,破碎带硅化强、矽卡岩化强,石英细脉发育。
2.4 矿石类型
矿石中有用组份为锡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透辉石和少量萤石。矿石工业类型为矽卡岩—氧化物矿石。
2.5 矿体围岩蚀变和夹石
近矿围岩蚀变明显,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蚀变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等。
矽卡岩化:分布于流纹斑岩等的破碎带中。呈脉状、团块状、不规则状产出,岩石呈黄绿、褐绿等色,矿物成分有:石英、石榴石、透辉石、绢云母、碳酸盐、绿泥石、阳起石等,另有少量铁质、粘土质、黑云母等。
硅化: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化破碎带中,岩石呈灰白色,主要矿物为石英,其余为绿帘石、绿泥石等。
碳酸盐化: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化破碎带中,岩石呈灰白色。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
3. 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
矿区位于武夷成矿带南西段、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段(丰顺县汤坑)南东侧,燕山期葫芦田花岗岩体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2],是近南北向断裂及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地带,成矿条件优越。
矿化破碎带呈条带状分布于燕山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外接触带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中,成矿热液沿岩石裂隙、构造破碎带以充填、交代的方式成矿,矿石构造为致密块状、星散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粒状变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近矿围岩热液蚀变强,主要蚀变类型为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具明显的热液蚀变特征。
综上所述,初步认为矿床为矽卡岩型锡矿床。
参考文献:
[1] 南颐, 周国强. 广东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2]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 地质出版社, 1988.
[3] 佚名. 广东发现两处巨型铷矿资源量逾360万吨[J]. 西部资源, 2013(4):45.
[4] 李少东, 左光明, 曹晖,等. 卜奎沟地区二长花岗岩体时代分析研究[J]. 西部资源, 2016(6):53-53.
[5] 张守云, 陈玉科, 程文国,等. 地球化学测量在大苏计钼矿找矿中的作用[J]. 西部资源, 2013(1):128-1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