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鄭玉燕
十幾年前,外企曾經是中國一代年輕人最向往的就業之地。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雖然外企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但熱度卻在一年年地消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中高端的求職者把目光投向了國企和民企等中資公司。
近年來外企大規模裁員的消息也並不少見。2017年1月7日,全球最大的硬盤製造商希捷發佈通知,宣佈關閉其在蘇州的工廠,並裁員近2000人;2017年1月中旬,美國科技公司甲骨文被曝裁減200多個北京研發崗位,員工被要求在3月31日前離職;2017年8月份、9月份,又傳出葛蘭素、禮來等跨國藥企關閉在華部分研發機構的消息。
招聘市場外企遇冷
隨著國外公司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壓力增大,部分外企發現,本土企業的日益成功使得他們越來越難以吸引中國管理人員。
以往,外企或跨國企業通常都會從總部所在國招聘華裔擔任中國市場的管理職位。但現在,很多公司都選擇招聘本土人才,這些人不僅會說中文,而且了解中國的文化和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公司的繁榮也加劇了人才競爭,迫使外企改變招聘戰略,並更加努力地滿足人才對薪水的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基於智聯招聘大數據發佈的季度報告,也顯示出了外企在招聘市場遇冷的境況。這份《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下稱《就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從2015年開始,外商獨資企業用人需求就呈現出疲軟的態勢,到2017年三季度,外商獨資企業的就業景氣指數僅為0.59,在所有企業類型中排名墊底;而同期用人需求最為旺盛的民企,就業景氣指數為1.68。
《就業景氣指數報告》認為,最近兩年來,外商獨資企業就業景氣指數的下降,是受到了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外企撤資等因素影響。
就業景氣指數是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之比,外企就業指數比較差首先是因為招聘需求在減少。同時,頻繁爆發的外企裁員消息,讓求職者對於外企工作的穩定性也產生了懷疑,求職人數也在減少,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外企的就業景氣指數。
人才從外企流向中企
在某國際投行工作了近三年的劉婕跳槽到一家本土投資公司。三年前,劉婕選擇外企是看重國際投行現金的管理經驗、標準化的流程、強大的專業支持系統,當然還有豐厚的薪酬和更加人性化的福利制度。
「當時外企在我眼中是很時尚的,也能鍛煉人,但慢慢發現,除非要移民或是養老,外企並不能給我提供一個更好的職業前景。」劉婕表示。
劉婕說,本土化不足是外企最大的硬傷。外企金融機構想要紮根中國市場就必須「接地氣」,但這對於國際投行來說非常困難,一方面它們受到國內外法規的雙重監管,束縛比較多,另一方面公司總部不能及時了解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現實,這些都導致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
作為一名在外企工作了12年的資深員工,王勇對此深有感觸。外企受到人力資源市場冷遇,根本原因還是很多外企的全球競爭力在下降,而本土企業上升得又太快。當年王勇加入這家外企最大原因是該公司技術是最好的,如今卻被本土的通訊公司不斷趕超。
據了解,在校園招聘中發現,從行業來看,最受大學生歡迎、收到簡歷最多的行業是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從企業性質來看,民企、央企、國企遠遠比外企受歡迎。
一位製造業外企的招聘經理感歎,外企已經進入了招聘鄙視鏈的底端。它們去重點大學校招,不僅做不到像以前一樣「優中選優」,有時甚至連投簡歷的學生都沒有幾個。
中資企業彎道超車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為,人力資源向中資企業傾斜的根本原因還是中資企業競爭力在上升,中資企業現在不僅可以提供比外企更有競爭力的薪酬,而且在人才使用上也有比外企更加靈活的機制。
比如,劉婕現在所在的這家本土投行,實行的是全球化招聘,市場化薪酬吸引來了眾多國際投行的人士。他們的看法保持一致,認為中國企業更能盤活各種資源,抓住發展機會。
除了薪酬,吸引劉婕投身本土企業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中資公司中她可以得到更多授權去做更加有挑戰性的工作,能夠獲得更快的成長,提升個人競爭力。
王勇表示,外企表面上說會支持員工流動,實際上控制非常嚴格,崗位轉換是非常困難的。「外企在管理上雖然很人性化,但本地員工幾乎沒有歸屬感。」王勇說。
不久前,王勇已經收到了裁員的「預警」,公司稱預計會在半年之內裁掉他所在的這個部門,老板建議他盡快到外面找找機會。
外企VS中企
2017年第三季度的《就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民營企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7%,股份制企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77%。因為目前成熟的互聯網巨頭以及蓬勃發展的高科技公司多為民營和股份制企業,這類企業在快速發展中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前景,釋放出更多的用人需求。
劉婕說,外企更像過去的國企,很養人,福利好加班少,而中資企業卻有「只爭朝夕」的精神。來到新公司之後,她感覺比在外企時累多了,一個人要負責多項工作,忙得團團轉,但溝通成本比原來少了很多,「心沒有那麼累了」。
王勇正在積極地與本土的公司接洽。本土企業的技術進步非常迅猛,企業為了找人開出的薪酬也很有吸引力,他打算找一家從事人工智能的公司重新開始職業生涯。
與此同時,智聯招聘發佈的2017年「年度最佳雇主」榜單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本土企業的快速崛起。2016年,最佳雇主「TOP10」中還有4家是外企,而2017年只剩下了寶馬一家。
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兩年前,他曾經與幾位知名外企的人力資源(HR)負責人討論外企好還是民企好,他們紛紛認為外企好。但後來他發現,這些人中有三位選擇去了民企。
「這就是現實,可能並非中國企業做得多麼優秀,但是它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方面已經領先於外企了。」郭盛說。
外企需給中國市場更多授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外商投資企業(不包括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吸納的就業由1985年的6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1562萬人,年均遞增54萬人,外商投資企業對同期全國城鎮就業新增數的貢獻率達到4%。
2017年10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發展成就的有關情況時給出了最新的數據:2016年,外資企業就業占到城鎮總就業人數的9.9%。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按照這一口徑來計算,2016年在外資就業的人口約為4100萬人。
儘管熱度與往年相比有所消退,但外企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7年中國年度最佳雇主總報告》顯示,大學生群體最願意去的企業類型依次為:外企、國企、私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外企以33.6%的比例高居首位。
王勇表示,管理系統化、制度健全、流程規範是外企吸引求職者的重要方面。在裁員補償上,外企也往往會有更加人性化的考量。
郭盛表示,外企若想在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優勢,就應該把中國作為核心市場,願意將決策權放到中國來,比如建立雙總部。如果還是像過去一樣派一個「小部隊」過來試試水,那它失敗的可能性會很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