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兩岸關係若僵化產業人才都將出走

时间:2024-04-24

張育銘 潘以泓

台灣當局與大陸的關係僵化,這對台灣的經濟將是很大的傷害,企業留在台灣看不到未來,因此,若兩岸問題未解,未來4年台灣的產業、人才將會比過往出走的更嚴重,蔡英文政府所面對的國際情勢將會比馬英九時期所遭遇的更加嚴峻。

台灣新領導班子上任一個多月,兩岸交流出現停滯狀態,越來越多企業感到惶恐,百姓也對經濟不佳感到憂心忡忡!在一場「台商在台聯誼會座談」上,所有中小企業一致對兩岸政治、經濟情勢表示擔心。此次座談會特別邀請與各地台商協會關係相當良好的《台商》雜誌社長李曉莊,於2016年6月12日在台北的「台商講堂」上演說。他認為,目前台灣當局與大陸的關係僵化,這對台灣的經濟將是很大的傷害,企業留在台灣看不到未來,因此,若兩岸問題未解,未來4年台灣的產業、人才將會比過往出走的更嚴重,蔡英文政府所面對的國際情勢將會比馬英九時期所遭遇的更加嚴峻,新政府必須注意這個問題。

蔡英文執政面臨挑戰

李曉莊說,兩岸關係在新政府上任後邁向新的境界,根據他長期關注兩岸關係的判斷,北京對台灣的基調不會改變。而目前各界都在討論陸客自由行人數減少,對台灣旅遊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台灣新的兩岸政策態度使得目前兩岸關係呈現僵化情況,同時台灣當局目前面臨的國際大環境不會比馬英九政府時代還好,在國際環境、兩岸關係皆差的情況下,蔡英文執政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目前台灣只感受到自由行人數減少對旅遊業的影響,李曉莊認為,台灣當局要改變態度有困難,未來4年產業與人才出走的問題會更嚴重,台灣將會面臨產業與人才大流失的情況,屆時台灣經濟要靠甚麼?著實令人擔憂。雖然如此,台灣大力推動「南向政策」,企圖經營東協市場,但是,台商企業在東南亞若是產業沒有升級、轉型,仍然只是OEM,5年後將會面臨在大陸市場一樣的情況。

「台商講堂」分享大陸台商成功之道

根據統計,在大陸的台商約有250萬人,而已退休的台商也有10萬人,要如何把更好的東西帶回來台灣,讓更多在台灣經營企業的業者接觸到大陸市場,這200多萬台商的經驗,可以說是藏寶庫,足以作為參考。因此,《台商》雜誌自從5月擴大在台的發行渠道之後,進一步推出「台商講堂」活動,每個月邀請一位在大陸經營事業有成的台商協會會長回台灣,與台灣的企業分享在大陸經營的成功之道。

第一堂的台商講堂就由深諳兩岸政治、經貿事務的《台商》雜誌社長李曉莊開講,李曉莊身兼《台商》雜誌社長與《台企聯通訊》主編,與台企聯旗下150個台商協會的成員都相當熟悉;經營《台商》雜誌14年下來,與台商的交流密切,也更能將他的觀察與經驗傳遞給對大陸有興趣的台灣企業。

李曉莊是記者出身,自1986年起便在香港擔任兩岸新聞的報導,他打趣的說,他之所以投入雜誌事業,是因為台灣記者同業的建議,使他「誤入歧途」。當時因為在大陸的台商很多,台灣的媒體同業便建議李曉莊可以成立一本服務台商的雜誌,因此大家於2002年籌備成立《台商》雜誌,2003年底《台商》雜誌正式問世。

李曉莊說:「做這本雜誌,一開始我一個台商都不認識!」由於過往的工作經驗多著墨在兩岸政治議題,因此李曉莊等於是從零開始,但是在第一年就有了轉機,原本據點設在香港的《台商》雜誌因為需要與廣州4個台商協會會長合作,因而將總部搬到了廣州,李曉莊也因此開始與台商協會有了深入的接觸,這14年下來,深入參與了全大陸150個台商協會的發展過程。

橫向連結資訊與關係助益台商發展

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2007年成立的「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台企聯),台企聯的成立,李曉莊出力甚多,而台企聯內部的通訊雜誌,也是由李曉莊擔任主編。

李曉莊說,之所以有台企聯的成立,主要是各地台商協會缺乏橫向的連結,當時已經有不少台商在多個城市有投資,然而,這些不同地區的台商協會缺乏整合與溝通,因此,幾位台商協會會長便有了成立跨區協調單位的想法,台企聯因此誕生。

不僅如此,台企聯雖然與各地台商協會在法律上的位階都屬於民間組織,但是,台企聯的顧問群有國台辦主任、海協會會長,因此位階較台商協會來得高。

台企聯會長一任的任期是三年,因此願意站出來選會長的企業老闆都是相當不簡單的人物,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的台資企業無法選上台企聯會長,企業必須先搞好才來貢獻;也曾經有台商老闆過度投入台協會長職位,最後影響到企業本業的經營,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雖然擔任台企聯會長看起來要付出很多的金錢、時間、心力,但是會長這個位置也會帶來相當大的回饋。李曉莊說,與各地的領導接觸、組織活動會議等,都是指定會長參加,特別是各地的招商會多是邀請台企聯會長參與。大陸的幅員如此廣大,機會甚多,台企聯會長到當地都是獲得第一手資訊,等到有機會與會員們分享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且轉述的力道不若親臨現場。

此外,關係在大陸內銷市場相當重要,台企聯會長的職位也能為企業拓展有一定的加分。這些都是屬於擔任會長的無形資產,只要懂得運用,必定能為企業獲得更大助益,將無形資產轉為有形資產。

同時,《台商》雜誌的戰略合作伙伴——三森集團在東協與大陸市場都設有據點。三森集團董事長陳三榮說,曾經有台商命喪寮國,由於台灣與寮國沒有邦交,也沒有設立辦事處,申請死亡證明還得跑到越南申請,才能將遺體運回台灣,這些過程台商只能獨自面對,缺乏奧援。

反觀在大陸,由於各地台商協會與地方領導關係良好,大至投資問題,小到考駕照都能得到台商協會的協助。李曉莊說,台灣只要把兩岸關係搞好,光是旅遊業就能把台灣經濟帶起來,例如淡水河就可以租給大陸企業經營,開發旅遊景點,周邊的商家也能興盛起來,如此台灣才能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