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则艳 杨 峰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张则艳杨峰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吉林省的人均GDP作为测度指标,采用绝对差异测度和相对差异测度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吉林省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论证分析,最后得出吉林省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中部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弱。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协调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罗伯特·默顿·索洛称技术进步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直到8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又提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差异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起了各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国内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研究,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是针对于整个国家进行的研究,例如,蔡昉、魏后凯等人就是利用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对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它们之间产生各种差异的原因。
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吉林省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研究。吉林省作为东三省的中心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其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其省内部经济增长差异较为明显。文中利用绝对差异测度和相对差异测度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吉林省内部经济增长差异的表现,以及找出其存在差异的原因,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减少吉林省内部差异,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由于吉林省的经济区域没有明确的空间结构的划分,我们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将吉林省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经济区,其中东部包括延边朝鲜自治州、通化市、白山市,中部地区包括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四平市,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松原市和白城市。
(一)吉林省总体的经济发展
吉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总量分析。文中所选取得指标为各地区的GDP值占吉林省总GDP的比值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变化来分析经济的总体发展。选取数据为2003年到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具体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1 吉林省各地区GDP所占比值及人均增长速度情况表
数据来源:根据1994年到2015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由上表可以看出可以清晰的看出吉林省东中西部经济发张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期间内,中部的GDP所占总值最大,平均在65%以上,西部地区的比值一直维持在10 %以下。中西部的人均增长速度较快,东部较低。东中西部的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都是呈上升的趋势的,从2013年到2014年东中西各部的人均增长速度都有所下滑,其中西部地区甚至呈负的增长趋势。
(二)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
文中用绝对差异测度的方法来分析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差异,主要包括极差、标准差两个量进行分析。
极差。极差表示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区域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它是最简单,最直观的衡量标准。选取1994年到2014年期间吉林省各市的人均GDP作为研究指标,极差的公式为:R=Ymax-Ymin其中R为极差的值Ymax为该区域内人均GDP的最大值,Ymin为人均GDP的最小值。
表2 吉林省各地区人均GDP的极差和方差数值
数据来源:根据1994年到2015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吉林省各地区的极差值在不断地增大,1994年的极差值为2402,但是到2014年的极差值已经达到36305,其增长了15.1倍。其标准差也从1994年的4069增长到53048,其增长倍数也达到了13倍。
数据来源:根据2003年到2014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整理得出图1 吉林省各地区极差和标准差的折线图
从图4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极差和标准差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在1994年到2009年两个数值的增长幅度较缓,各地区间的差异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这期间两条线呈缓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各地区间的差异在慢慢扩大。
(三)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
各地区绝对差异的测量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进一步探究各地区间的差异性,我们采用相对差异性的分析。这里选取的参照标准是极比、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
极比。极比是同一时期内所选数据里的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的比值,它反映出一种极端的相对差异情况,人们可以根据极比来判断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情况。
其公式为:I=Xmax/Xmin,其中I代表两地的极比,Xmax代表所选区域内的最大值,Xmin代表该范围内的最小值。
表3 吉林省地区差异数据表
数据来源: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从上表可以看出,极比、变异系数、锡尔系数都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到2014年极比已经得到2.4,变异系数也达到0.35,锡尔系数的值升到2.15,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的差异在不断增大。
数据来源: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计算所得图2 吉林省地区差异数据折线图
上图可看出,极比值的变化是呈现倒“U”的形式大变化的,在2005年期间,各地区的差异在下降。
通过以上的而分析,可以发现吉林省个地区间的差异性较大,中部地区在长春市和吉林市的带动下远超东西两地区,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在一段时间内还会不断增大。从分析还可以发现西部的发展速度在增大,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西部与中部地区间的差异将会有所减缓。
1.发挥中部地区的带头作用。吉林省的中部地区集中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而正是由于其处于吉林省的中部地区,可以将其作为东西两地区联系的纽带,带动其他两地区协调发展。借助长处市和吉林市的龙头地位,构建中部城市群,增强中部地区的辐射能力。
2.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支出,加强两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加强两地区的交通发展,创造一个平等的发展条件。
3.发展经济圈,形成城市群。吉林省应该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经济发展圈,增强联动作用。以长春、吉林为核心,加强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的交流合作。在注重发展长吉产业链条的同时,要适时地走出去,促进其它小区域的发展,例如形成珲春区域规划图等。
[1]张建平,李红梅,田东霞.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陈培阳,朱喜钢.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报,2012,08:1085-1097.
[3]胡鞍钢,邹平.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报告[A].国情报告(第二卷 1999年(下))[C].2012:25.
[4]胡鞍钢.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报告[J].开发研究,2003,04:3-11.
[5]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