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银行业数据标准管理框架体系

时间:2024-04-24

(国家开发银行信息科技局,北京 100032)

浅谈银行业数据标准管理框架体系

徐涛

(国家开发银行信息科技局,北京 100032)

本人从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两个视角分析了数据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以系统化、体系化的方式提出了“八位一体”的银行数据标准管理体系框架,并从实施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体系框架中每一部分的实施重点和要点。

银行;数据标准;数据标准管理框架

一、引言

二、数据标准化概述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并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数据标准是指为了使企业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数据是一致和准确的,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相关主管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数据标准化是通过一整套数据规范、管控流程和技术手段,保证各种重要信息在使用和交换过程中一致和准确的持续性活动。

三、数据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外部监管的要求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快了行业标准建设的步伐,加大了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力度。2012年12月,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编制完成的《银行业标准体系》正式发布。体系正式颁布后,先后正式发布了《银行产品说明书描述规范》、《银行数据标准定义规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贷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等多项标准。人民银行在陆续发布标准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要求各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上述标准。2017年联合三会、国标委发布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将强化行业标准实施作为一项主要任务。

银监会发布的《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从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监控、检查及评价等五个方面对银行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提出了监管要求。从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到EAST系统明细数据上报,需要银行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数据才能满足要求。《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中,依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级数据标准”作为夯实数据治理基础的重要工作。

(二)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

1.标准化是银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竟争,银行需要准确计量客户、产品等综合收益情况,提高综合定价、风险控制水平,而准确计量的基础在于是否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数据。此外,不同部门也常常出现对同一指标的口径定义不同,导致部门间对同一数据口径不一,难以依靠数据形成有效决策。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临床检验5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80例,女性患者240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0.4±1.8)岁,所有患者共进行临床检验862次,其中,血液分析檢验262次,生化检验150次,尿沉渣检验300次,大便检验150次。

2.标准化是实现IT系统互联互通、数据集中共享的关键。从银行信息化建设历程来看,大多数银行的系统建设都是重功能,轻数据。不同IT系统往往对同一数据的定义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复杂度高,数据集中与共享的困难度大,造成数据的可用性低,难以充分发挥数据对业务的有效支持作用。

四、数据标准管理框架体系

当前不同银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有些银行仅根据一些迫切的业务需求制定一些零散的标准,还有些银行虽然有标准体系但是数据标准化工作多以制定标准为主,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标准发布后管理和执行难度大。大多数都缺乏使用系统化、体系化的方式引导企业内部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标准化工作开展中的问题,本文从系统化的角度,提出了八位一体的数据标准管理框架体系,该框架包含:标准化组织建设、制度流程、体系规划、标准制定、标准执行、标准维护、监督检查与考核、标准管理工具建设八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框架

(一)数据标准化组织。强有力的组织是开展数据标准化工作的保障。标准化工作横跨业务和技术两个领域,几乎涉及银行所有业务部门和IT系统,不同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需要在全行范围内建立一个高层领导决策,专门的数据标准管理组织统筹协调,全行各部门参与的企业级数据标准化工作组织。通过全行性的组织广泛调动各方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完成。

(二)制度及流程。制度及流程是数据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的依据。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需要建立长效的机制和流程,明确各相关方的角色和职责分工,涵盖数据标准的制定、执行、变更、废止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三)体系规划。标准体系是标准制修订管理的重要抓手。零散的标准制定往往难以让银行内部多数人员充分认识标准、在多数部门间形成共识。同时不同标准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一致性也难以兼顾。标准化工作开展初期需要从业务管理视角,先对标准体系进行规划,全面考虑银行内部未来3-5年需要制定的标准以及具体实施路线图,以体系化的方式引导后续的标准制定工作,让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人员充分认识、理解标准,逐步释放业务价值。

(四)标准制定。标准制定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关键环节。银行内部不同部门及人员对数据标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对于标准化工作的认知有一个逐步的过程。首先,标准制定时应尽可能的组织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人员广泛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也是参与人员提高认知,形成共识的过程。其次,在开展具体标准制定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外部标准与内部标准的结合;二是业务与技术的结合;三是标准制定与后续执行相结合;四是标准体系内部不同标准间紧密结合。最后,标准制定应该以实际应用价值为导向,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步进行。

(五)标准执行。标准执行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标准执行分为在业务和系统两个方面的执行。一是业务管理人员在制修订业务制度、管理手册时要将数据标准在业务层面的要求纳入制度、手册。业务操作人员在进行数据录入、维护操作时,要按照数据标准要求录入数据,从业务源头上保证数据的规范性。二是标准在系统中的落地执行要以业务驱动为原则,结合标准落地的难易程度、实施代价、风险和影响范围等多个方面充分考虑现实情况,根据先易后难,拟定标准落地的优先顺序和执行内容。对于新建系统,要严格执行已经发布的数据标准;对于已有系统,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时应严格执行;对于外购系统在对其它系统提供数据时,应将自身系统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在对外提供。

(六)标准维护。标准维护是保持标准“生命力”的关键。数据标准需要根据外部标准、监管制度以及行内业务的发展变化,对标准内容进行动态完善,及时更新和淘汰老化落后标准。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监督检查是数据标准化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标准制定、执行等环节顺利开展,需要在不同环节设立监督检查点,如在系统开发阶段,对开发完成的数据模型进行标准符合性评审等,定期对数据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编制并发布数据标准管理情况报告。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标准化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具体执行情况列入考核指标,以强化执行力度。

(八)标准管理工具。标准管理工作量大并且水下工作居多,需要充分发挥系统在数据标准维护、监督检查等管理方面的作用,在提高标准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的同时也可以打造数据标准化工作对外宣介的长期窗口。

数据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统筹考虑,逐步开展。科学完整的数据标准管理框架体系,可以使标准化工作循序渐进,有序开展,更好地发挥数据资产价值,支持业务发展,满足监管要求。

[1] 《2016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6年.

[2] 《2015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5年.

[3] 姜才康 当前中国银行间市场数据标准化探索与实践 《中国货币市场》 2011年01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