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的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分析研究

时间:2024-04-24

(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中心支行,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的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分析研究

李怀玉

(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中心支行,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会计分析是促进人民银行科学履职的基础工作,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应该适应发展变化,尝试将会计分析作为推进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会计分析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可行性,指出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分析的现状,并就会计分析纳入基层行宏观审慎管理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宏观审慎管理;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分析

一、会计分析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可行性

(一)会计制度是国际宏观审慎管理的研究领域

一是会计制度是欧美金融危机后全球会计治理的重点。建立统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在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后被上升到提升金融会计信息透明度和承担全球公共受托责任的高度,以会计制度作为切入点围绕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及相关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银行监管的影响是次贷危机后的一个重要领域。多数研究认为正是在危机期间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过度使用,放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了金融风险的顺周期波动,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于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维护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意义重大。会计准则是监管规则的基础,欧央行经济学家研究表明会计制度能影响央行会计财务缓冲水平,金融机构使用会计准则能影响金融稳定进而影响到监管有效性,宏观审慎管理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应该评估管辖金融机构的会计准则,关注风险信息和其它不确定性计量信息,促进系统性风险管理;二是我国金融业正在稳步推进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进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14年发布了新的金融工具计量规则即IFRS9,对金融资产和计量做了重新规定,并将于2018年开始实施,而在2010年财政部就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在2016年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2017年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涵盖“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套期会计”、“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等内容,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针对金融机构规定了具体施行时间表,上述“中国版”IFRS9正式落地必将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日常经营、会计实务及风险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宏观审慎管理机构的基层央行必须要对相关进展予以持续关注,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

(二)会计分析是实践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宏观审慎制度安排模式中,一国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的重要措施并明确提出其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人民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再次从中央高层得到了强调。在金融混业经营和产品创新加速发展,金融风险跨部门、跨领域交叉传递的背景下,基层央行推动金融监管协调工作机制建设和加强地方宏观审慎风险管理的任务也日益艰巨。宏观审慎管理机构拥有从其他机构获取信息填补数据缺口的权利即信息获取权是宏观审慎管理的先决条件,基于央行在系统性风险管控中的重要地位,基层央行可以通过强化辖区金融机构的综合统计和对辖区内重要金融机构会计财务资料的分析,降低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对相关预警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对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事件及时识别判断并开展针对性监管或增进监管协调,能够促进将系统性风险评估结果转化为具体政策行动,在基层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会计分析为开展辖区宏观审慎管理奠定基础。

(三)会计分析是基层央行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

人民银行履职范围上金融监管与服务并存,具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基本职责,承担着最后贷款人的特殊地位,同时宏观审慎管理本身就是人民银行基本职能的深化和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权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未来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职责也很可能在金融立法方面予以明确。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风险管理势必发生明显变化,会计分析可以成为基层人民银行履职管理环境发生变化下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基本金融法律法规都赋予了人民银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会计报告及资料的权力,基层人民银行发行、统计、金融稳定、支付、反洗钱、征信、国库等履职部门都掌握着一定对外履职管理会计财务信息,加强履职部门间的横向信息反馈促进相关信息整合、加大相关数据的共享力度,透过会计资料数据对具体监管指标进行研判,能够解决信息分散存在和统一利用间的矛盾,促进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提高基层央行履职管理成效。

二、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基层央行会计分析现状

(一)会计分析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意识需要强化

从认识上看存在重账表编报轻会计分析的的情况,将会计分析狭隘理解成人民银行内部甚至是会计财务或调查统计等个别履职部门的任务,没有从防范系统性风险及促进宏观审慎管理的高度来看待会计分析问题,没有认识到会计分析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促进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实践上看主要表现为对内、对外会计分析开展不平衡,除个别部门外,多数部门对辖区金融机构会计准则、财税政策执行及会计财务状况不够了解,结合履职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开展会计资料分析及提高监管前瞻性等需要强化;从方法上看定性定量分析结合不够紧密,缺乏统计数理分析方法的应用,仅局限于比较、计算、解释等会计制度上规定的常规基本方法,对重要财务指标缺乏几个会计年度的趋势分析和预测分析,在动态分析、重点分析和预测分析上存在欠缺,影响到宏观审慎风险信息的提取,弱化了宏观审慎管理风险识别。

(二)会计分析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

会计分析的实质是借助对基础信息的分析反映、监督履职管理成效的动态过程,信息收集和利用是会计分析的前提保障,当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沟通协调不畅问题,制约宏观审慎管理成效。从内部看,基层人民银行履职管理产生的会计相关信息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由于没有形成部门间定期会商沟通制度,对会计财务数据变动进行深度解释分析会遇到障碍,形成了会计财务信息部门分散存在与综合统一使用不匹配的情况;从外部看,基础会计财务信息的集聚整合与有效利用是实施宏观审慎的前置程序,基层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需要将监管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做实,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监管沟通机制不畅,影响到系统性风险评估转化为政策行动的能力,上述问题的存在会制约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开展。

(三)会计分析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需要完善

基层人民银行对辖区金融机构会计分析目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会计财务资料等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4]72号)、《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司关于做好商业银行会计分析的指导意见》(银会计[2014]5号)等部门规章,法律层级较低,在目的与原则、步骤与方法等规定不够清晰,只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分析范围,与需要从金融系统全局视角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同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会计分析在资料报送主体、主导分析部门、会计分析频次及跨监管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上没有明确规定,《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第十一章中虽从不同方面明确了内部会计分析的相关事宜,但并未有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的相关内容,缺乏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缺乏程序性规定。所以目前亟待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解决制度供给不足落后于宏观审慎管理需求的现实问题。

三、会计分析纳入基层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的建议

(一)积极完善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金融立法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会计分析相关职责权限,使开展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有法可依。将人民银行开展金融机构会计风险分析促进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在《人民银行法》中正式予以明确,规定基层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会计分析的基本程序,将对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措施法律条文化,将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作为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途径。界定需要提供会计财务报告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接收部门、适用情形及相关罚则。在《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中专门参照对内会计分析增加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专题章节,对其目标、任务、分类、内容、方式作出规定,并将对外会计分析及其沟通协调保障机制写进人民银行会计基本任务中。条件成熟时单独出台人民银行对辖区金融机构会计分析管理办法或操作规程,为开展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提供操作指南。

(二)建立会计分析沟通衔接机制

一是树立会计分析风险管理理念。顺应履职任务特点变化,按照会计财务工作转型要求,坚持内部分析、外部分析统筹推进原则,将会计分析作为提升基层行科学履职的重要抓手,采取措施促进会计信息横向整合和纵向传递,加大对辖区金融机构会计监管,促进会计风险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理顺会计分析沟通协调机制。根据需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由各履职部门和辖区主要金融机构参加的会计分析交流反馈会议制度,促进履职管理会计信息高效整合,加大信息共享及分析力度,根据会计分析结果对重要风险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或解决方案,提高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分析组织领导工作影响力;三是实施会计分析与金融监管衔接机制。会计分析服务于会计分析目的,基层央行可以将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结果同实施对辖区法人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法规综合评价等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将发现的问题和可能风险隐患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联席会上向各相关机构通报,通过分析研判金融形势,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形成系统性风险监管合力,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四是建立常态化信息采集机制。以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为前提,根据实际监督管理需要,要求辖区各金融机构以会计信息专报等形式就实施会计准则、执行财税政策、组织部门会计核算、会计财务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影响进展等内容向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科等相关部门报备,提供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信息来源。

(三)提高会计分析研究工作能力

一是重视会计履职队伍建设。将会计财务及与会计财务分析工作相关性强的金融、统计、审计类等专业高校毕业生优先纳入人员招录目标,提高县支行会计专业人员招录比例,同时强化会计人员基础理论和岗位技能培训,鼓励干部职工报考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业技能考试,探索实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会计分析人员跨行跨岗相互交流机制,提高会计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为开展会计分析提供技能保障;二是强化会计专题调查研究。围绕基层人民银行履职管理形势特点和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变化,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金融会计领域专题问题的学习理解,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监管理念和行动的协调统一。对理论和实践连接紧密、政策意见科学合理、调研分析指导意义强,调研成果获得上级行肯定或在重要经济金融类核心期刊发表的予以经济奖励和结合干部考核管理予以正向激励。三是拓展会计财务工作视野。积极参加上级行组织的各类会计分析培训和业务研修班,强化国际会计财务理论及业务信息编译编发,对新兴和发达国家主要央行会计准则执行等动态进行常态化了解研究,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制度、财税改革和金融会计领域最新进展的关注与把握,开拓会计工作视野,提高会计分析工作的前瞻性。

(四)完善会计分析方式方法

一是强化金融会计财务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实施方案(讨论稿)》中确定的2019年底建成覆盖主要金融业态会计财务数据库的工作任务。整理建立地方宏观经济及金融运行相关资料电子数据库、加强对历史时间序列数据的整理与利用,对重要指标数据注重长期趋势的变化描述,为会计分析提供数据保障。根据分析需要结合被分析对象特点,尝试统计分析方法在会计分析中的应用,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逐步引入到会计分析工作中来,提高会计分析质量;二是提高会计分析与信息反馈针对性。结合经济金融运行和履职管理任务加强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力度,提高会计分析针对性。在对辖区金融机构开展会计分析时,要以会计分析工作报告或专报等形式,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积极反馈风险原因、影响程度及处置意见,并对后续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使会计分析成为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统筹监管的重要抓手,促进会计分析成果有效利用;三是完善会计财务业务系统建设。逐步推进现有会计综合业务系统和人民银行会计报表系统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会计分析等基本功能模块,提高综合查询和数据加工处理能力,提升会计分析工作效率和数据信息提取能力,使其开展对金融机构会计分析和人民银行自身分析操作更加简便适用,促进基层人民银行金融分析信息化。

[1] 吴道义,王培.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会计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金融,2006(10).

[2] 李猛.论统计方法在人民银行会计分析中的应用[J].黑龙江金融,2009(12).

[3] 王守海、孙文刚、李云.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稳定研究[J].金融研究,2009(10).

[4] 杨明.国际三大金融组织对有效宏观审慎政策国际经验总结的简要介绍[J].金融会计,2016(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