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时间:2024-04-24

蒋 融

(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7)

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蒋融

(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7)

摘要: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政府历年注重农业的发展,也出台了很多支农惠农政策。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相结合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以期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最终实现农业发展的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据此,本文首先概括了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优势,其次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互联网;农业

一、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的本能,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机构,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政府向来重视农业的发展,每年政府都会出台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连续12年聚焦三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6年1月1日起更是全面取消农业税,让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而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一号文件都把“发展现代农业”和“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而互联网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等,这些反过来也都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现代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我国而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而互联网农业就是一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

二、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所谓“互联网农业”,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应用,从金融、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转变产业结构,最终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无法解决农业面临的种种问题时,互联网却凭借其强大的流程再造能力,让农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与现代化农业相比,传统农业生产分散,农业生产率低,生产方式粗放,信息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互联网恰恰弥补了传统农业的这些弊端。互联网使农产品销售模式升级,深度改造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第二,创建廉价、便捷、高效的营销入口;第三,完善农村的金融服;第四,树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它在各农业细分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还相对有限,但是,它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明显促进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

互联网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达到1.77亿,较2012年相比增加2101万人,增长率为13.5%,预计到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人口总量将突破7亿,占比将近50%,农村市场占比26%。这样大规模的农村网民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有近4万个农业网站,3000多个农业期刊,涉农类综合报纸或专业报纸达数百种,广播电视也都设有农业类节目或栏目,但仍无法满足我国巨大的农业信息需求。据此,各互联网网站都积极在农业咨询数据、农产品电商以及农业信息媒体上积极寻求突破。

三、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着众多的优势,但是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表明,至互联网农业走上正轨,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首先,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具有刚性约束的特点。从资源总量来看,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储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有的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口拥有世界21%的人口,却仅有世界7%的土地和6.6%的淡水资源。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扩张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内进一步侵占,这就使得农业用地和农业用水更为紧张,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业发展资金不足。总体而言,我国当前仍然是农业部门资金流向非农业部门。与城镇相比,农村投资在社会固定投资中的比重仍旧较低。而要发展“互联网农业”,首先就要加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新型设备,因此,增加农业投资是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基础。

最后,农村缺乏较高素质劳动力。要发展“互联网农业”,必须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作支撑。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素质较高的农民也选择离开农村,到就业机会更多、工资水平更高、生活条件更好城市,这不仅使得农村劳动力减少,也使得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进而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尽管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依然很低(见下表)。而显然,这些劳动力不足以支撑并发展对文化素质要求较高的“互联网农业”。

表1 我国乡村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状况 (单位:%)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四、在我国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措施

因此,本文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在我国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土地和水是发展农业的基础,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对耕地的侵占,绝对保证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同时注重水土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保护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另外,建设水利工程,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约束。

其次,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增加财政支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同时加大民众对这些资金利用的监督力度,确保“为民所用”。另外,促进村级互助基金、小额信贷、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再次,要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区分开,充分发挥教育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教育、农村教育不加区分,我国也不例外。这导致农村高素质人口毕业之后留在城市,而农村又缺乏精通农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导致教育对农村发展几乎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以此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降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意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培养充足且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另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最后,要善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经验,比如美国加州的The Climate Corporation、海南省农业厅联合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汇聚海南之海南厨房”项目、杭州西溪湿地的福地创业园,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可能性,也为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五、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日益僵化的当下,如何在农业与互联网之间找到切合点,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发展农业、服务农业,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还需更多的研究和实践,而未来,随着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日益成熟,互联网在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垂直整合,推动休闲产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横向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互联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机会和契机,互联网农业也必将成为一匹“经济黑马”逐渐崛起,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对农业的五大改造[J].http://news.hexun.co,2014-3-24.

[2] 何安华,楼栋,孔祥智.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研究[J].农村经济,2012(2):3-9.

[3] 夏青.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J].农经,2014(Z2):26-30.

[4] 孙楠.探析高技术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J].福建农业,2015(1):31.

[5] 刘炳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1):26-27.

[6] 陈军.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历史演进、群体特征与现实困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1):74-78.

[7] 李政,杨思莹.创新投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求是学刊,2015(4):61-67.

[8] 张河函,郭晴.中国、日本、韩国农业政策对比研究[J].世界农业,2014(1):55-59.

[9] 温家宝.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J].求是,2012(2):3-10.

[10]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连续12年聚焦三农[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150210/n408891642.shtml,2015-02-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