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4-04-24

郄俊兵

摘要: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本文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警示作用,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御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防御机制、加快改革步伐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有助于商业银行积极应对风险,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源头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尤其是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对新的衍生工具了解透彻并管理到位,在整个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并未按照严格的信贷准入规则进行发放贷款,割裂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联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存在资产质量不高、资产重组率偏低等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背景下,由于历史原因,其风险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无论是风险的评估与防范还是内部控制的措施都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现状

由于受体制、技术、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主要表现为数量扩张,金融创新的品种少、规模小,创新的业务范围涉及商业银行的各个层面,但大多是直接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真正由我国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较少。与西方国家以追求利润和规避管制为直接动机的金融创新不同的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证券化程度较低,还没有完全建立创新金融工具的风险评估机制,银行风险意识较差,导致我国金融创新倾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忽视了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客观上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规避能力不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这种繁荣基本上是建立在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加的基础上的。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和特定行业发放贷款,贷款过于集中导致风险无法被有效分散,同时由于中长期贷款比例较高,一旦某一行业出现经济滑坡,极易造成商业银行资金链的断裂。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在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贷款人资信评价体系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存贷款促销,为了满足竞争需要,存在放松信贷审核、忽视市场风险现象,致使信贷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贷款人按期合理偿还贷款的风险,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呆账风险。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金融审查制度和个人评级制度、贷款前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带来大量投机性借贷、超支能力贷款不断增加等问题的存在,不能确定住房按揭贷款就是“优良资产”,如果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个人按揭贷款在没有信用评级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其中的次级信用的比例到了一定程度,必将危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现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比较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不统一,风险管理分散在各部门,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风险评估方法过于简单,一般采用“打分法”,对于风险的定量揭示不足;风险评估局限于信用风险,缺乏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监控。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但由于内部控制组织构架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只依靠几个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缺乏整体协调和配合,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自我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出现超越经营原则发放贷款现象,导致资本金普遍不足、资本充足率低、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剧烈的市场动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我国银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应努力防范和化解由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应改变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收付结算、担保、融资管理、咨询、衍生金融工具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优化负债结构。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也警示我们要审慎地进行金融创新,做好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使资金得到合理地运用,让更多的人得到便利的融资。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金融政策和法律,用市场需求来检验各种创新业务,商业银行应及时建立并调整其金融创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预防体系以及严格的后续监督机制,保证对创新的业务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避免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应通过完善其内部评级系统,充分揭示交易对手特定债务的信用风险,为此应对影响交易对手未来偿付能力和履约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以便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信用风险的程度,并根据不同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对其进行管理,实行产品多元化策略。

(二)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波动性较为宽裕的条件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商业银行应始终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1.设立合理的资本结构,扩大资本总量

我国商业银行应参照巴塞尔协议, 设立合理的资本结构,扩大资本总量,以增强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调整贷款和负债结构,改变重开发轻消费的倾向,扩大活期存款占比,降低定期存款占比,从而减少筹资成本; 合理协调负债和资产的期限结构,做到短负债来源短资产运用,中长期负债中长期运用,避免搭配不当引起的风险。

2.积极推动抵押贷款证券化水平

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同证券公司紧密合作,根据抵押贷款的不同风险状况确定不同的证券化程度,鼓励开发抵押债券新品种,利用衍生产品或者证券化分散风险,避免抵押贷款风险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在证券化的过程中,相关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并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设立最低资本金储备。以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为例,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使原来集中在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资产变为资本市场上很多投资人持有的抵押债券,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了风险。

3.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集合各种重要的信用信息,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把握个人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能够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通过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有助于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现象,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对借款人能够进行有效地分割,这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规避和控制风险,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建立评级体系的同时,还应建立财务报表信息的甄别系统,对于变化比较大的需要进行审核,保障进入评级模型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控制信用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信用升级、净额结算协议等措施,通过要求交易方提供抵押、担保、信用证、保证金、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实现交易对手的信用升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