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粮食安全到大食物安全

时间:2024-04-24

张红宇

安徽是我国农业大省。从目前中国粮食供求形势来看,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现在能够调出粮食的只有5个省,安徽是南方地区唯一还能够调出粮食的。安徽每年粮食总量达到800亿斤以上,能够调出200亿斤。四川是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每年需要1000亿斤左右的粮食,但自己只能生产700亿斤,需要外调300亿斤。从这个角度看,安徽是名副其实的粮食产出大省。

本次会议的主题聚焦粮食安全,结合会议所提出的《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我想谈几点看法。

从大食物观的角度来看,就应该有大自然观或者叫资源观。我们讲动物、植物、微生物,从确保中国粮食安全进一步拓展到食物安全。山、水、田、林、湖、草、沙,7个字组成的自然农业资源禀赋,怎样对应大食物观并发挥保障食物安全的作用?安徽10个产业集群,既包括资源性生产,也就是粮油,包括肉牛肉羊这类大型的或者说出口的畜禽产业,也包括功能性的产业,在资源禀赋有限的前提之下,如何从大食物观的角度充分保护和利用各类资源,在绿色发展理念之下怎么样做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耕则耕?

无论“藏粮于地”还是“藏粮于技”,我认为都有升华拓展的空间。“藏粮于地”也就是怎样保护好、利用好山、水、田、林、湖、草、沙这类资源,以提供不同来源的食物。

“藏粮于技”现在更多是讲生物技术。农业科技发展到今天,生物技術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更是大大拓展了我们对于农业技术的认知。生物技术极大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装备技术极大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数字技术极大提升了全员劳动生产效率。所以当看到安徽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十大项目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何从大食物观的角度予以重塑,在绿色发展、充分保护好的前提之下,利用好我们的山川河流以及各类农业资源。

疫情三年对中国的影响很大,对世界各个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省,应因地制宜,着眼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资源化的粮油生产,应注重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相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不足,我们的农产品是供给不足。工业产品遇到的是市场问题,农产品面临的是资源问题。所以,应该重点关注资源性的农产品怎样利用好当下的资源。

从未来发展方向看,农业会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在此背景之下,安徽也罢,全国也罢,农业大省、农业大国,都面临第二个方面的挑战,即在现阶段经济增长相对低速,劳动力回流农村的时候,在资源化农产品排挤劳动力的背景之下,怎样发展企业性的农业产业。

我刚从广西、四川调研回来,在这两个地方,包括茶园生产、茉莉花生产,一个劳动力一年只能经营一亩地,但是同样一亩地,如果种粮食,在小麦、玉米和水稻之间如何选择,这就是我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即怎么在农业内部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去安排生产。尽管资源性农产品是排挤劳动力的,但资源性农业是吸纳劳动力的。这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之下意义非常重大,所以要因地制宜。资源性农产品围绕总量,通过劳动效率的提升,使从业者增加规模收入。而精细化的农业,包括茶叶生产、花椒生产、茉莉花生产,也包括其他水果的生产,它是吸纳劳动力的,能够增加从业者的精细化的收入。

改革开放之初,家家有地户户种田,今天家家有地,户户不一定种田。户户不一定种田就一定形成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经营模式。围绕这个变化怎样开展相应的制度创新,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安徽在这方面有改革先例。我们讲农地、农用、农民用,这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到今天,如果说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一定是农地、农用、全民用。现在搞农业的不一定是当地农民,不一定是原来的承包农户,他很可能是外村的农户、外县的农户甚至外省的农户。从这个角度看,农地、农用现在实际上演变为农地、农用、全民用,这是农地制度在三权分置理论框架之下,非常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美国、欧洲各个国家因为是私有制国家,土地买卖是普遍现象,但最近几十年,美国也罢,欧洲国家也罢,农业规模的扩张不是由土地买卖形成的,而是由土地租赁形成的。为什么?卖土地的老农民觉得土地价格太低不愿意卖,新进入农业的新农民觉得土地太贵,买不起,所以在美国这样资源化的农业强国,尤其是玉米、大豆、水稻生产,随着规模的扩张,租地办农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种这块地的不一定是这块土地的所有者,而是这块土地的租赁者经营者。这就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发:我们搞粮食生产要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要依托于规模的扩张,而规模的扩张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一家种三亩地五亩地肯定永远规模化不了,但租赁别的村的、租赁别的乡的,甚至租赁别的省的就能实现,而且效果非常好,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原承包户三方共赢。

从这个角度,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在经营制度上一定要有创新。在坚持三权分置的前提下,我们搞活农业经营权,农地、农用、农民用就可以演变为农地、农用、全民用。我认为土地制度将来一定会发生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就是由外来者构成新的农地经营方式。对这个重大变革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有预案。

第一,在保持耕地数量的前提之下,现阶段我们要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既是我们的政策,也是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重要方面。我们现在的农产品标准太低。

第二,重视耕地以外的山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绿色发展理念之下,将非耕地资源改造升级。

第三,种业革命。怎么样把试验田的成果真正推广开来,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方面。这些方面就需要花钱,需要改革经营体系,需要科研人员不是把成果写在书本上,而是把成果真地推行到大田上。

第四,正确聚焦产业集群。哪些适合市场化?我认为粮油生产以外所有的产业都可以市场化,这个市场化包括金融政策、保险政策。现在市场化的保险需求很旺盛,供给也有很高的积极性,怎么样实现供需双方有效成交,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现在随着农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细化。我在浙江看到很多城里人在农村,我问他们原来学什么的,说是学建筑的,学美术的。问他们到农村去干什么,说现在需要“三师一美”。我以为“三师”就是农技师、药师、教师或者什么医师,其实不是,而是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一美”是美术家。这典型地体现了农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