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鞠传霄
提 要: 2023年1-8月,我国生产需求明显改善,消费、投资等快速回暖,吸引外資规模持续增长,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有利因素显著增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为全年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各地都将稳投资作为重要工作,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随着供需循环进一步畅通,叠加前期政策效应等多方面积极因素,扩大有效投资仍有潜力和空间。下阶段,应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领域等精准发力,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更好发挥投资对于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2023年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较一季度提高了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恢复向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亿元,同比增长3.7%;全国小麦、稻谷、玉米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畜禽产品供应较为充足。第二产业增加值230682亿元,同比增长4.3%;工业生产稳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修复,产业升级态势持续。第三产业增加值331937亿元,同比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5%;服务业较快复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二)供给面明显修复,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
工业增长显著修复。1-8月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是带动工业增速回升的主要力量。新动能引领作用持续显现,1-8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9.9%,较一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显效发力。服务业边际改善。1-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较一季度回升1.4个百分点,呈现边际回暖,服务业修复速度加快。上半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维持在60%以上,市场主体信心持续恢复。
(三)消费和投资贡献上升
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来看,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77.2%、33.6%。
消费复苏态势良好。1-8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9.4%,较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速提高了5.5个百分点,居民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也明显增加。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落细,各地在刺激消费政策上加大力度,今年以来,消费复苏态势已出现较为有力的支撑。电商经济推动消费稳定增长,1-8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4%。
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为稳预期稳增长注入强心剂。在专项债靠前发力支撑下, 1-8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6.4%。受技改投入加大等因素推动,1-8月高技术制造投资同比增长11.2%,高出制造业整体5.3个百分点。
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下降。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8%。1-8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0833亿元,同比下降0.1%,比1-7月下降0.5个百分点。1-8月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出口分别下降10.5%、17.4%、8.6%。
(四)稳增长仍面临多重压力
国际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需求明显放缓,近期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速或降至30年低位。8月美国制造业PMI从7月的49降至47,过去8个月中有7个月陷入收缩空间。8月德国制造业PMI降至39.1,略高于7月的38.8,为2020年5月以来的第二低值。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也推高了滞胀风险。7月26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加息25个基点至5.25%-5.5%,自去年开启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11次,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利率创下22年来最高。7月27日,欧洲央行决定将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等欧元区关键利率分别上调25个基点,自上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央行已连续加息9次,共计加息425个基点。此外,俄乌冲突等国际政治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
稳就业难度加大。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的历史峰值,对新增就业岗位的需求很大,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平台经济、教育培训、房地产销售等行业岗位收缩,企业扩大投资意愿不强,年轻人口失业率快速攀升,6月份16-24岁人口失业率达21.3%,较整体失业率高16.1个百分点,严重限制了内需扩大,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整体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23年1-8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327042亿元,同比增长3.2%,较1-7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928亿元,同比下降1.3%;第二产业投资102520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217593亿元,增长0.9%。
(二)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仍待恢复
2023年1-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7%,低于投资整体增速3.9个百分点。去年以来,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202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5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进一步萎缩,跌至2011年以来的历史低位。
分产业看,1-8月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4%,较1-7月低了0.6个百分点,跌幅有所扩大。第二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较民间投资整体高了8.3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3.8%、19.3%,高技术制造业引领民间投资整体增长。第三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9%,降幅较1-7月扩大0.6个百分点。
当前,民间投资动力和能力普遍偏弱,民营企业面临较严重的需求收缩。2022年开始,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民间投资增速,且差距逐渐拉大。2023年1-8月,内资企业中的国有、集体和股份合作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7%、5.3%和9.6%。
(三)基建投资加力提效,制造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2023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提升,房地产投资增速仍为负值,且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融资支持政策加强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稳增长系列政策推动下,效果逐步显现,1-8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4%,高于全部投资3.2个百分点,是大类投资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基建投资呈现结构性差异,资金投向更加聚焦。1-8月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投资增长27.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3.4%,管道运输业投资增长21.7%。基建的推进速度与资金的到位情况呈强相关性,从政策支持领域看,资金重点流向了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生态环保、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聚焦于基础设施“补短板”以及新基建“提质量”,确保了资金精准灌溉。
国内需求逐步扩大,经营主体预期好转,1-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9%,比整体投资高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对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表明制造业转型升级态势持续。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连续3个月上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随着国内经济循环加快恢复,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步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0.2%,比上月分别提升1.7和0.7个百分点,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8%,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6%和47.7%,较上月分别上升0.6和0.3个百分点,大型企业恢复发展动能表现强劲。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2023年1-8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3%,比全部投资增速高8.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2%,比制造业整体投资高了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17.5%,电子、医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加;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2.1%和24.9%,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加大。
2023年受需求走弱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放缓,2023年1-8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8%和8%。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降至24.1%,较上年同期低了1.1个百分点。1-8月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先行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同比分别下降7.1%和24.4%。8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3.56,自上年开始,国房景气指数持续位于100以下。
(四)东部地区投资领跑全国,其余地区均为负增长
从投资地域看,2023年1-8月东北地区投资同比下降3.1%,较全国水平低了6.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增速为5.6%,较全国水平高了2.4个百分点,各省投资整体呈分化态势。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略有放缓,同比下降0.6%,保持了较快增长。中部地区延续2022年2月以来的下降趋势,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同比下降1.6%。总的来看,东部地区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下降明显。
(一)社会资本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不足
一是外部环境剧烈变动导致社会投资低迷。经济下行期,企业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常常会选择观望等待,投资行为趋于谨慎。市场化程度高的民间投资,投资收益风险約束越严,受市场预期影响越大。受疫情、乌克兰危机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打压遏制我国等因素影响,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信心减弱,多数投资主体持观望等待态度,投资意愿明显不足。二是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能力下降。近年来,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需求疲弱、供应链受阻等困难,利润率下滑,利用自有盈利滚动投资的能力受到限制。1-7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439.8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较1-6月收1.3个百分点。主要分项方面,1-7月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7827.4亿元,同比下降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918.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8%,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主要支撑。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7694.2亿元,同比下降18.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利润增速分别下降26.4%和54.3%。疫情发生以来部分企业销售大幅下降,勉强支撑至今,无力扩大投资,更有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受疫情影响已退出市场。部分有互保责任的企业担心或有代偿风险,其投资意愿受到抑制。
(二)地方政府财力和融资能力下降
去年以来,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呈负增长,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导致短期内政策性减收,2023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5485亿元,仅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7.2%,一些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投资项目资金到位率不高,落地进度较慢。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增长较快,而包含地方配套的其他资金来源大幅减少。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骤减,对政府债务融资的需求增加,而地方综合财力减弱和规范举债管理使地方融资能力明显下降。债务融资能力不足导致基建项目等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影响重点项目开工完工,部分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从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看,上半年新增专项债2.17万亿元,发行进度为57.2%,而2022年同期进度为81.8%,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对基建投资的规模扩大产生掣肘。
(三)投资项目评审环节仍存在制约因素
目前,企业在重大项目投资审批环节仍面临土地和环保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仍然稀缺。需要建设用地指标较多的重大项目部分涉及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区,协调的层级高、难度大、周期长,产业用地难以满足产业项目开发需求。二是环保能耗要求对企业压力较大。部分地方采取拉闸限电、能源“双控”、钢铁“双限”等政策,压缩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限制了产业的区域转移。部分投资项目审批较慢、前期承诺的保障要素难以落实,尤其是土地、能评指标批复较慢,拖累整体投资进度。
(四)全年投资增速实现4%-5%基本可行
从重点领域看,1-8月住宅销售额增长1.5%,叠加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从而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受益于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支撑,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工业投资方面,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加快投放,技术改造投资持续发力,预计工业投资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从先行指标看,1-8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7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比1-7月份提高5.4个百分点,为全年投资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综上所述,多项投资指标明显改善,前期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对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产生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现出积极态势。从保守场景预计,下半年需求动力修复不及预期,按2020-2022年三年平均增速,预计2023年全年投资增速为4%左右。从乐观场景预计,下半年稳投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细,需求拉动力进一步增强,按2019年增速水平,预计2023年全年投资增速为5%左右。因此,全年投资实现4%-5%增长基本可行。
(一)进一步提升专项债券使用效率
一是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投向范围。有条件允许专项债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稳链强链导向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二是着力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可行性研究论证,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目标任务“项目化”。建立部门联评联审机制,发挥部门协调协同作用,积极落实重大项目建设所需的资源要素及相关建设条件。加大对地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前期经费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方提出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建议。三是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抓实立项、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各环节,落实规划、用地、征迁、资金各要素,形成上下联动推动投资项目落地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创新市场导向的投融资模式
在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园区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适度有条件地扩大项目边界范围,鼓励支持采取综合开发投资模式,统筹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健全投资回报机制,调动社会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规范推广PPP模式,合法合规运用政府信用支持,高质量推进PPP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统筹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盘活和新增项目建设,积极推进REITs试点,进一步扩大试点项目范围,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三)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支持力度
一是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动力。加大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投入,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成立主导产业研究院等方式,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提供技术支撑或信息服务。二是优化技术改造投资财税支持政策。将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软件、专利等软性投入纳入支持范围,引导企业由单纯设备更新改造向软硬件全流程改造提升转变。降低技改投资奖补门槛,允許企业在一定年度内,按照累计投资额进行申报,或推行技术改造投资补贴“零门槛”申报。将企业技改投入列入研发投入统计范围,按照相应标准给予税收优惠。三是建立技改投资正向激励体系。通过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相应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排污费等措施,激励或者倒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
(四)优化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政策措施
简化优化项目审批报建程序,根据项目决策报建事项的技术经济关系和建设管理法定程序,推进项目集中审批核准事项。建立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协调机制,在项目可研批复后,探索部分用地容缺审批,简化用地预审程序,务实高效推进节点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的施工现场开工前准备、技术方案确定的外围辅助性工程和独立性单项工程等,可在项目总体施工图审查完成前单独招标和开工建设。
(作者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