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术研发强基 核心软件铸魂驱动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时间:2024-04-24

◎ 侯 燕 江雪明 钟以山 傅 川

提 要: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着力点夯实数字经济基础,以自主可控的核心软件赋能产业生态发展,才能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中国数字经济行稳致远。稳定发展的软件供应链体系、健康有序的数字经济模式,需要技术研发强基、核心软件铸魂。

为此,建议通过建立我国主导的开源软件基金会,打造中国技术引领的原创开源社区,推动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软件开源生态体系的蓬勃发展;通过鼓励基础软件企业迁移到国产软件体系上,培育基于国产软件体系的基础软件龙头企业,构建全球竞争力;发挥政府软件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国产软件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构建核心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攻守平衡;建立健全面向新软件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用协同,进一步提升我国软件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世界带到了以数字技术重新组织人类生产、生活的时代。然而,当人们正在憧憬数字经济美好未来的时候,突发的俄乌战争首先让世界意外地体验到数字化、智能化是如何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在影响战场走势,影响国际局势。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以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或因素划分工业进程,无论芯片如何精密,生产工艺如何复杂,它都是工业3.0的产物。从美国等西方世界对俄罗斯采取切断信息服务供应链的做法及其影响看,“软件定义”才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工业4.0的新特征和新标志。对于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工业软件等研发上处于垄断位置的国家而言,和平时期,其可以获得经济竞争中的红利;战争时期,其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对其他国家而言,这却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

世界主要国家都已认识到,数字经济将主宰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一些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和创新体系等层面逐渐形成与我国全面竞争的态势,必须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着力点夯实数字经济基础,以自主可控的核心软件赋能产业生态发展,才能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中国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一、核心软件将成为工业4.0时代的竞争高度

***总书记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

核心软件无疑是这个历史交汇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物。产业界一般把核心软件分为三类:支撑软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工具等属于支撑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属于基础软件;工业设计、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属于应用软件(如图1所示)。

图1 核心软件分类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核心软件催生了众多中小企业、促进了企业发展、优化了产业环境、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成为数字经济中整合各方资源的平台。由于核心软件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都将其认定为数字经济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并从多方面展开激烈竞逐。

核心软件就是地基。这一认识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公认的基本法则。如果我们一直沿着以国外核心软件为基础,构建本国数字经济的路径发展,将无异于在沙滩上建城堡。我们需要可以自己主宰的坚实的“地基”,建设数字中国的大厦。

(一)自主可控的核心软件是竞争中的“定海神针”

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美科技巨头对俄罗斯进行“极限制裁”。Microsoft、Google、Amazon、Oracle、SAP、Siemens、ABB等公司相继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这意味着那些使用上述公司所提供的操作系统、公有云、数据库等服务发展业务的俄罗斯企业面临整体瘫痪。在巨浪前,沙滩上的城堡瞬间消失。俄罗斯数字经济产业链中所有不能保证自主可控的环节都会成为美国等西方世界制裁的靶点。

面对突如其来的制裁,俄罗斯早有准备。在IT自主可控战略层面,俄罗斯已经提前十年布局,加快国产化步伐。如俄罗斯已将部分政府部门的操作系统改为自研的Astra Linux,同时自研Aurora移动端操作系统。云服务方面,俄罗斯以国家牵头的方式建设了统一的国家云平台Gosoblako。“替代方案”成为俄罗斯维护数字经济安全的压舱石。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样板。

然而,与俄罗斯相比,我国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更深、规模更大。同时,中国企业长期以来选择引进国外成套软件,尤其是研发设计软件。这种做法为我国埋下了更深的隐患。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的数据,中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仅有5%,生产控制类为50%。如果国外科技巨头也对中国进行“断供”或者“停服”,将对国内的数字产业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势必影响国家经济与产业安全。

(二)工业软件是产业升级的核心

蓬勃发展了大半个世纪的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动力,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的序幕。在能源、工业、信息三驾马车驱动下,我们正向异彩纷呈且更具挑战的智能世界迈进。

被誉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的工业软件是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发展工业4.0的核心。谁能拥有最先进的工业软件,谁就占据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地。《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中给出了许多使用工业软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案例。在工业软件平台的支撑下,结合工厂的生产精益改善,企业可以实现25%的生产效率提升和20%的在制品减少。然而,这些案例大多基于外国企业的工业平台开发和实施。

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丰富应用场景。同时,我国在软件开发领域具备一定的人才数量优势。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我们需要总结由“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强大的工业布局,保持战略定力,加强工业软件的技术研发能力,构建自主工业软件技术和产品演进的沃土,以先进的工业软件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核心软件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动机和护城河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驱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8年的4.8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提升,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达到38.6%,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10%。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安全密切相关,亟待发展自主创新的信息产业,支撑国计民生安全稳定,助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核心软件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动机

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生产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以核心软件为支持的数字经济表现出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明显不同的特征和规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在创新中迭代、在迭代中创新;在深入渗透到特定行业的同时,又日益促进了经济社会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从整体上对传统行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改造。

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加速关键技术创新入手,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和使用带来生产方式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用专门章节对“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进行了系统性定义,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提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面对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部署和要求,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不能仅停留于处理器芯片的国产化,更要充分发挥新基建的引领带动作用,把自主创新提升到基于国产处理器构筑一个完整的核心软件体系、一条自主可控的软件供应链的新水平;并以此为地基对现有信息产业升级,为我国以及世界提供一个坚实可信的新发展平台。

(二)核心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护城河

我国软件产业落后于先进国家,不仅是由于起步晚,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受到认识偏差的严重影响有关。多年来,我们一直被“重硬轻软”的思想左右,认为软件不如硬件重要、服务不如实物重要。事实上,软件才是灵魂。离开软件的支持,硬件将成为没有提供服务能力的躯壳(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核心基础产品

基础软件方面:总体上,我国市场上的基础软件主要依赖美国厂商,他们垄断了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数据库等各种重要基础软件。根据有关统计,社区版CentOS在我国政府、金融、电信、公共安防、电力等领域的数据中心占比达30%。目前使用前述软件的数据中心正面临停止服务的影响。停服后,漏洞如果无法及时得到修复,将直接导致业务系统处于“裸奔”状态,被恶意攻击、植入病毒甚至被黑客监听监控、窃取敏感信息的风险大为增加。此外,智能终端基础软件被谷歌GMS云服务断供,也让我国用户和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局面。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上述案例必将高发、频发。这种将我国自身发展建立在别国基础上的“短平快”做法,对我国产生多层面影响,给业务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埋下了隐患。发展我国自主创新的基础软件产业体系,才是从根本上解除“卡脖子”风险,保障上层业务安全和稳定的唯一出路。

工业软件方面:以前,工业软件领域没有得到国家足够的重视,长期投入过低。近两年,国家开始重点推进有关工作。另外,工业企业一直存在“拿来主义”的思想,为了经济效益宁愿低价使用国外软件甚至盗版软件。

据统计,从“十五”到“十二五”的15年间,国家对 CAD/CAE 等核心工业软件投入资金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与此相比,2019年,全球最大的CAE仿真软件公司Ansys的研发投入为2.98亿美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投入规模是我国15年投入的10倍。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系统的中枢,也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支撑。我们必须明确工业软件的工业属性,它来自制造的需要,同时也在赋能设备、驱动制造。未来更加依赖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智造”过程,也将对软件服务、智能算法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可以与国外公司竞争,确保制造业升级换代,我国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对国产工业软件研发给予长期资金支持,并积极构建运行测试环境。

三、发展数字经济应首先着眼于核心软件与既有优势产业协同

(一)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核心软件

1.我国在基础软件市场获得局部突破,海外企业仍处于绝对优势主导地位

基础软件领域,我国数据库、云计算在金融、通信、能源等应用领域有所突破。但在操作系统领域,海外企业仍处于绝对优势主导地位。

数据库市场国外品牌霸主地位难撼动:数据库是“IT重构”必争之地。2020年,全球数据库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75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其中,关系型数据库占据约80%的体量,而Oracle在全球关系型数据库中占据了约42%的市场份额,三甲中的另外两家厂商分别是IBM与Microsoft。国内数据库市场领先厂商的份额情况与全球市场基本一致。国内数据库这个百亿级大市场,主要被 Oracle(41%)、IBM(11%)、Microsoft(7%)等国外厂商垄断,国外品牌占90%以上份额。

国产数据库厂商超过110家,以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为代表的,于2000年左右成立的传统国产数据库厂商近年来开始发力。他们从购买源码、借助开源走向自主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在党政军市场有着较好的表现;同时,他们也开始向能源电力、运营商、交通等其他行业快速拓展。此外,初创厂商、云厂商(主要有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ICT厂商等也开始发力数据库市场,国产阵营日益强大。

尽管如此,国产厂商技术路线分散,代码自主率尚待提高,共享集群架构等高级特性有待提升。我们仍需要从根本上掌握内核技术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构建数据库基础根技术。

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从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新产品产值和发明专利有效数等方面衡量。在粗放型的传统制造业向集约型的新型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科技创新,依赖人力资本,才能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降低污染,才能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间件市场国外厂商占据半壁江山:IBM、Oracle占据国内中间件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两家企业共同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国产中间件厂商目前主要包括东方通、普元信息、宝兰德、中创股份、金蝶天燕等。

国产操作系统存在显著差距,自主的鸿蒙操作系统后来居上: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中,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占有高达88.14%的市场份额,继续垄断全球PC操作系统。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谷歌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为75.44%,远高于其他操作系统;位居第二的是苹果iOS,市场占有率为22.49%。

在国内市场,根据Statcounter统计,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87.59%被微软占据,8.64%被苹果公司占据,包括国产厂商、开源品牌在内的其他厂商份额仅为3.77%,国内用户已习惯使用Wintel系列产品。虽然目前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已实现图形化,但产品体验还不足以让用户满意。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用户体验仅达到“能用”,离“好用”还有差距。另外,传统的国产操作系统内核源于开源技术,产品成熟度及生态丰富度也有较大差距:设备管理技术、服务器OS虚拟化技术、桌面OS显示优化技术等方面仍需提升;各类应用软件对桌面操作系统生态的支持也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面对多样性计算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支持桌面操作系统自主演进,保障信息安全,并逐步具备国际影响力。

2020年9月,华为公司向我国首个开源软件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捐赠了OpenHarmony(开源鸿蒙)操作系统,这将可能改变国产操作系统相对落后的局面。开源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公司将自主开发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核心代码进行了开源,提供给各行各业,作为操作系统底座。经过两年的发展,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已经聚集了数十家核心代码共建单位,以及数千家软硬件生态相关公司。由于其面向“千行百业”,具有全场景适应性,以及其多内核、分布式、软总线、原子服务等诸多原创的先进设计理念,使之有望成为新一代全球性操作系统。当前,中国众多科技企业、开源社区,海外的部分开源社区,都已积极参与到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共建行动中。至今已有超过3亿台各类终端设备,搭载了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使之成为事实上的中国第一大操作系统。在未来数年内,开源鸿蒙将持续深耕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多个垂直领域。开源鸿蒙在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工信局的引领与规划下,在华为、深开鸿、深智城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将在深圳展开全面试点,期望通过几年时间,把深圳打造为“开源之城”。

2.国内工业软件已实现初步国产替代,龙头公司发力补短板

作为软件的重要分支,工业软件在工业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产品对产业安全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在CAD、EDA等设计软件领域则相对落后。

以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为例,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国产龙头厂商份额提升明显。国产DCS龙头中控技术国内市场份额从 2011年的13.0%持续攀升,成长至 2021 年的 33.8%,且市场份额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中控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的海外业务营收较上年增长54%。

国产CAD仅支持2D应用,高端领域受制于人:在2D CAD领域,作为国产产品代表,ZWCAD在软件的功能、运行速度等核心指标上,已基本与国际第一梯队的欧特克、达索处于同一水平。但由于3D CAD的核心基础是几何建模内核,目前市面上知名的几何建模内核均由海外领先企业开发运用,国产3D CAD距离先进水平尚有一定距离,功能上在高端领域应用受到较大限制。目前,国产CAD更多的是在非高端领域与海外厂商竞争,在功能接近的情况下,国产软件的性价比优势有望凸显,国内厂商通常以此优势抢占市场。

国产EDA实现单点突破,尚未形成全流程工具链:EDA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石,对行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有重要影响。据赛迪数据统计,2020年三大国际巨头Mentor、Synopsys、Cadence合计约占80%的国内市场份额,在国内EDA市场占主导地位。值得肯定的是,近几年国内诞生了一大批自主EDA厂商,包括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芯华章、广立微、行芯科技、苏州芯禾科技、珂晶达、国微思尔芯、成都奥卡思、矽极软件等。

相比国外EDA巨头,国内EDA产业最明显的不足是,虽然有EDA厂商在器件建模、电路仿真等单点领域实现了突破,但并未像国外EDA领域三巨头一样,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全流程工具链,而EDA本身便是一个多工具的软件集群。这也是EDA从业者认为国内EDA产业发展的难点之一。

(二)借力开源社区建设核心软件支持体系

开源软件的协作开发模式,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在软件领域开展的极为成功的大规模协作实践。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孕育了新的软件开发方法,改变了软件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培养了大量软件开发者。研究显示,开源软件为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十年,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在开源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共创开源、Trustie等基础设施与平台;大型企业如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也投入战略资源积极参与开源。由华为带头贡献出大量源代码而创建起来的开源鸿蒙(智能终端操作系统)、openEuler(数字基础设施)、openGauss(企业级数据库)、Mindspore(AI计算框架)等开源社区,通过不断鼓励企业和开源人士,整合了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及合作伙伴,并与全球众多开源开发者紧密合作。

核心软件将成为工业 4.0 时代的竞争高度,加快我国自主基础软件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图/中新社

但我国开源产业较国外发达地区仍整体落后,在开源开发环境、核心技术、开源人才、开源生态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原创的开源社区和开源技术仍然不足。目前国际主流开源软件基金会和开源软件社区如Linux基金会、Apache基金会等都以美国为注册地,受美国出口管制限制,存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一旦上游社区“断供”(如甲骨文收购MySQL开源社区,给所有下游厂商带来商业风险),技术供应的可持续性将面临风险。我们需要发展我国自主创新的开源软件基金会及开源根社区(如开源鸿蒙、openEuler等开源社区)拉动基础软件产业的生态构建。

国际主流开源社区多年来已经奠定了全球基础软件的垄断地位,我国基础软件产业体系的生态分散,产业聚力难,缺少我国原生的“根技术”开源社区,难以保证技术的独立演进和发展;缺少国内软件采购政策的加持,不利于基础软件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新政治形势及经济发展需求背景下,加快我国自主基础软件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

(三)着力培养核心软件开发及管理人才

人才是计算产业的灵魂,基础教育与高校科研院所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学科和软件学科仍然围绕x86计算体系展开素质和技能教学;全球围绕英特尔生态的开发者超过2000万人。据工信部《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为809万人,我国成为全球开源社区开发者的第二大来源国,而围绕自主软件产业体系的专业人才数量依然不足。

应尽快着力培养我国以鸿蒙、欧拉为代表的一批核心软件体系的高科技人才,建立起一套从教辅材料、学科设计到实训环境、就业上岗的完备体系,逐步完善高校人才全程培养的条件,培养核心软件开发及管理人才,加强基于国产软件体系的产学育人体系建设。

(四)加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产业扶持政策力度

以深圳市为例,为加快发展核心软件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深圳市充分结合了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方面的既有基础,以培育欧拉和鸿蒙等自主操作系统生态为主线,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不断加大政府引导、产业主导的产业扶持政策力度。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体系。研究制定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重点加大对开源产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支持欧拉+鸿蒙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欧拉、鸿蒙产业发展壮大。二是聚焦产业生态创新。大力实施欧拉+鸿蒙开源生态孵化工程,提升自主开源技术核心竞争力。促进鸿蒙操作系统从技术向商业的转化,支持华为、中软国际等软件厂商成立不同领域的鸿蒙操作系统发行版公司。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支持深圳市开源技术服务中心持续发展壮大,为重大开源项目提供专业服务,举办开源普及、师资培养以及专家论坛等活动,促进开源产业集聚。四是全面激活应用场景。推动工业、服务业、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等重点行业形成场景供给多元态势,在深圳市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广泛推广使用基于自主开源技术的软硬件产品。

四、构建支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软件供应链体系

(一)培育基于国产软件体系的基础软件龙头企业,形成全球竞争力

一是设置基础软件专项,鼓励基础软件企业迁移到国产软件体系上,尤其是在各行各业推广使用国产操作系统软件(如OpenHarmony开源鸿蒙、openEuler开源欧拉等);二是在金融、政府、电信、能源、电力、交通、制造等核心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并给予重点扶持,推动分布式数据库、云数据库、中间件等交易型应用在国产软件体系上的创新;三是推动基于国产软件体系的基础应用软件发展,投资云化ERP、CRM、工业软件、建筑等基础应用软件;四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用户对软件价值的认同,重塑软件价值体系。

(二)优化政府软件采购政策,促进国产软件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为了实现三年核心领域可控、五年全面可控、十年领先的目标,一是由政府首购首用,政府采购预留面向自主软件厂商(操作系统、数据库、AI计算等)的份额,对自主软件厂商加大评审优惠力度,带动国产创新软件厂商收获“第一桶金”;二是重视软件持续改进、持续优化的“知识价值”和“服务价值”,将一锤子买卖的License软件销售模式变为持续订阅的长期服务模式,从机制上激发企业及科研机构在基础软件产业上投入的连续性;三是推动国内企业有目标、有节奏、分梯次实现业务云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并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应用自主软件产品,从政府不断输血向行业应用持续造血转变;四是通过构建行业应用示范工程,逐步向全行业复制推广。

(三)支持在中国发展开源软件基金会,共建我国原创开源社区,建立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软件开源生态体系

我国已经在2020年成立了首个开源软件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也有多个自主运营的开源社区,如开源鸿蒙开源社区、openEuler开源社区、木兰开源社区、CSDN开发者社区等。但我国的开源软件基金会与开源社区的发展,与国际知名的开源基金会和开源社区相比,仍存在IT平台、专业人才、优质项目、开源文化、专业服务等多维度的差距。应以重量级开源项目为纲,以商业化驱动生态为目,纲举目张地引导开源软件基金会和开源社区走向成熟。

首先,要推动全球开发者共同建设一个开放多元、架构包容的开源软件生态体系,其中包括操作系统、基础库、加速库、数据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其次,应探索开源软件基金会、开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青年学子参与源代码开发、社区建设,发展千万级开发者,学以致用,为产业直接输送高端人才;再次,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推广,将国产软件体系的开源成果贡献到国际主流开源社区,并与之形成长期耦合,提升我国软件体系的开源国际影响力,带动我国软件体系在全球发展。

(四)构建核心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攻守平衡

识别国产核心软件体系的新兴核心技术,集中国内优势科研和产业力量形成重点核心标准突破,掌握技术主动权和话语权;针对应用标准体系,通过构建安全可信、性能度量等约束性、评价性标准,依托符合性认证、对接测试、性能测评等方式,实现对软件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的有效评价和认定,推动我国软件技术和产品的更广泛应用;在标准制定上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以我国为主、全球参与的标准平台,依托“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中日韩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合作论坛等政府多边合作机制和民间交流平台,加速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构建自主开放的国际化技术标准体系,掌握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五)建立健全面向新软件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广教育OS标准,加强产学研用协同

基于我国自主创新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根技术开发K12教育、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设立新型软件等学科或专业,保证我国软件体系的人才供需协调。建议从中小学开始将计算机软件信息学科列入学习课程,并列入大学招生的强基计划和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专长招生计划;联合教育部设立产学育人项目,推动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加快产学研用的成果转化,培育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体系;学习美国推广自主可控的教育OS国家标准体系的做法,为过程操作系统打造基础环境;优化认证和职称评定体系,打通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五、总结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十四五”期间,核心软件领域应加快软件技术研发,筑牢数字经济基础,同时要加快我国核心软件自主创新和生态构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产业体系,支撑数字经济安全、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面对当前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重构的机遇,应该通过建立我国主导的开源软件基金会,打造中国技术引领的原创开源社区,推动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软件开源生态体系的蓬勃发展;通过鼓励基础软件企业迁移到国产软件体系上,培育基于国产软件体系的基础软件龙头企业,构建全球竞争力;发挥政府软件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国产软件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构建核心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攻守平衡;建立健全面向新软件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协同,进一步提升我国软件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一个稳定发展的软件供应链体系、一个健康有序的数字经济模式,需要技术研发强基,需要核心软件铸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