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提 要】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按全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4.4万亿美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但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同比增速创下新低。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冲击,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困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采取了严格、有效的管控措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自二季度以来完成了经济的V型反转复苏;但全年经济增长仍面临很大压力,国内复苏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因素更是有增无减。我国大企业须正视当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最大程度地弥补疫情损失,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 企业500强;企业发展;经济复苏;大企业
2020中国企业500强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9次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一、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特征
(一)入围门槛持续提升,门槛增幅大幅提高
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连续18年提高。2020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500位的企业,其营业收入为359.61億元;这一数值与上年500强入围门槛值相比,提高了36.36亿元。从入围门槛增加值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门槛增加值比上年实现大幅提升,扭转了前两年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加值持续回落的态势。“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值累计提高了116.15亿元。
(二)营业收入增速有所回落,营业收入与GDP相对比稳中略降
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小幅回落。2020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86.02万亿元,比上年中国企业500强增加了6.92万亿元,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与上年中国企业500强相比,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8.75%,增速回落了2.39个百分点(图1)。其中有8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倍以上,1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高于50%;另外有59家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了负增长,营业收入负增长的企业连续两年增加。“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提高了44.67%,这一增速略慢于“十三五”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的46.42%。
中国企业500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大致相当于201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99.09万亿元)的86.81%,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增速之间的差异。如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推算,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增加值大约为25.23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约25.46%,即贡献了全国经济总量的1/4。“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对比,总体上在86%-88%区间波动。
(三)资产总额保持中低速增长,净资产增速快于资产增速
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继续增长,增速有所回落。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为312.35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3.2万亿元,继续保持增长;从资产总额增速看,增长了4.41%,增速比上年500强回落了4.67个百分点,呈低速增长态势(图2)。从同比口径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了10.03%,增速保持在中速区间。部分企业资产增长较快,有11家企业资产总额增速超过了50%;另有多达76家企业的资产总额出现负增长。“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增长了39.9%,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的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增速有波动下降的趋势。
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与归母净资产均保持中速增长。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为50.19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了9.83%;其中归母净资产为40.88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1.66%。总体上看,“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归母净资产的增速都保持在中高区间,均快于资产总额增速,总体资产质量有所提升。
(四)千亿俱乐部加快扩容,万亿企业再添新成员
千亿俱乐部成员再增24家,万亿企业增至8家。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17家,净增23家,“十三五”以来净增数量连续增加,千亿俱乐部整体上呈现出加速扩容态势。有8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万亿企业新成员。千亿俱乐部217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9.78万亿元,占全部500强的81.12%;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3215.72亿元,与上年500强千亿俱乐部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相比略有增加。千亿俱乐部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速的放缓,表明500强企业之间营业收入差距相对有所缩窄,分布略趋均匀化。
217家千亿俱乐部企业中,国有企业150家,民营企业67家。30家新晋千亿俱乐部企业中,19家为国有企业,11家为民营企业。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千亿企业最多,有79家;其次是广东,有25家;再次是浙江,有17家。从行业分布看,分居前五的行业分别是黑色冶金业、煤炭采掘及采选业、房屋建筑业、商业银行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千亿企业数量分别为17家、13家、13家、11家、10家。
(五)员工总数略有减少,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比重下降
中国企业500强员工数量总体减少,企业间增减不一。2020中国企业500强共有员工3312.89万人,比上年500强的3359.11万人减少了46.22万人。与2020中国企业500强入围企业自身上一年员工人数相比,同样也处于减少态势,但减少的量略有下降,只是小幅减少了21.57万人。500强企业的人员数量增减不一,部分企业由于业务调整,以及机器替人的推进,裁员量较大,有42家企业的裁员超过10%,其中8家超过了20%;但与此同时也有101家企业的员工总数增速超过了10%,其中46家企业的员工数量更是增加了20%以上。
中国企业500强员工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比重波动下降。2019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为44247万人,2020中国企业500强就业人员约相当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7.48%,比上年占比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9年来中国企业500强对全国城镇就业的贡献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值为7.7%,低于“十二五”期间的均值8.13%。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广大中小企业对全国就业总量与新增就业量的巨大贡献,而且中小企业的就业贡献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
二、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效益特征
(一)利润与净利润持续增长,净利润增速略有降低
中国企业500强的利润与净利润均持续增长,但增速均略有降低。2020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总额55705.76亿元,实现净利润38924.14亿元,分别比上年500强增加10841.51亿元、3603.19亿元。从增速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利润总额比上年500强增长了24.17%,净利润增长了10.2%,利润总额增速比上年500强提高了3.43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则下降了0.0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速高于“十二五”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但增速先升后降(图3)。
(二)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小幅提高,凈资产利润率有所下降
中国企业500强的利润率指标有升有降,其中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小幅提高,净资产利润率(为净利润除以母公司权益的百分比,下同)有所下降。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利润率为1.25%,与上年500强相比小幅提高了0.07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53%,比上年500强小幅提高了0.06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52%,比上年500强下降了0.13个百分点(图4)。
(三)企业减亏效果显著,煤炭钢铁行业依旧是亏损多发领域
中国企业500强亏损面缩窄,亏损额大幅下降。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7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企业数量比上年500强减少10家;亏损面为5.4%,降低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的亏损面总体上波动下降,而且明显低于“十二五”。27家亏损企业合计亏损额为243.19亿元,与上年500强的665.2亿元相比大幅减少;企业平均亏损额从上年500强的17.98亿元降至9.01亿元。企均亏损额在“十三五”同样呈波动下降态势,总体上也低于“十二五”期间。企业亏损额大致相当于2020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总额38924.14亿元的0.62%,低于上年500强的1.88%。
27家净利润亏损企业中,4家为新发亏损;23家为连续亏损,其中8家亏损额增加,15家实现减亏。另有17家企业,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从行业看,27家亏损企业涉及到15个行业,亏损最突出的行业是煤炭采掘及采选业,共有7家企业亏损;其次是黑色冶金业,有4家企业亏损;再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有3家企业亏损。从地区看,27家亏损企业涉及到14个省(区市),其中北京、重庆、安徽、河北居前,亏损企业分别为4家、3家、3家、3家。从所有制看,27家亏损企业中,26家为国有企业,只有1家为民营企业。
(四)企业利润增速差距收窄,盈利下滑企业明显减少
2020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速依然呈现出较大差异,但与上年500强相比,净利润增速的差距呈现收窄趋势。净利润增速在1-10倍的企业为32家,比上年500强减少7家;净利润减少50%(不含增亏企业)的企业为39家,比上年500强减少1家。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企业为171家,比上年500强的181家减少了10家,也就是说,有更多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五)纳税贡献6连降后小幅回升,综合税负4连跌
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3连增,对全国税收贡献小幅回升。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纳税总额为4.15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0.1万亿元;增幅为2.47%,明显低于500强营业收入增速。从纳税贡献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占2019年全国税收收入15.8万亿元的26.27%,这一占比在连续6年下降后,小幅回升了0.38个百分点。这一比例的回升,显然与2019年国家对中小企业大幅减税所带来的税收收入增速快速下降有关。
2020中国企业500强综合税负延续下降趋势,500强企业综合税负实现4连跌。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综合税负(纳税额/营业收入)为4.82%,比上年500强降低了0.3个百分点,已经是自2016中国企业500强以来综合税负的4连跌。 “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的综合税负率的年平均值为5.41%,明显低于“十二五”期间的7.01%,综合税负率的总体下降态势十分明显。
(六)服务业盈利水平好于制造业,非银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中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都明显高于制造业。非银企业的盈利水平持续改善,与商业银行盈利差距进一步缩小。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181家服务业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7.55%、10.3%,都明显高于238家制造业的2.5%、10%,更是远远高于82家其他企业的1.87%、5.37%。从变动趋势看,制造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近3年都是先升后降;服务业的收入利润率则先降后升,净资产利润率则是持续下降;其他行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则都呈持续提升态势(图5)。
三、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特征
(一)制造业企业数量持续减少,服务业绝大多数指标比重提升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数量为238家,比上年500强减少了6家,连续第二年减少;服务业企业数量为181家,比上年增加8家,实现二连增;其他类企业81家,减少了2家。从长期趋势看,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制造业企业数量总体呈下降态势,只是在部分年份出现增加现象(图6)。中国企业500强的服务化发展趋势稳步加强,“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年均入围数量为245家,服务业年均为175家;年均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比“十二五”年均值少20家,年均服务业入围企业数量比“十二五”年均值多23家。
制造业、服务业主要指标占比各有高低,总体上看,服务业在规模指标上领先,制造业则在技术领域领先。具体见表1。从变动趋势看,在15项指标中,服务业除了国际标准数占比大幅下降、资产总额占比小幅下降外,其他13项指标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二)商业银行、证券与地产企业绩效表现突出,商贸服务行业在资产周转与人均营收上领先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商业银行业的收入利润率为20.91%,人均净利润为71.44万元,均远高于其他行业;证券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3.38%,同样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商业地产的净资产利润率为26.63%。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资产周转率为9.48次/年,显著快于其他行业,呈现出典型的轻资产、快周转特征;资产周转率排名第二、三、四位的行业,分别是来自商贸服务领域的生产资料商贸业、金属品商贸业、综合商贸业。生产资料商贸业人均营业收入为2086.18万元,在人均营业收入指标上领先于其他行业;金属品商贸业和化工医药商贸业则分居人均营业收入排行的第二、第四位。酒业企业的业绩表现尽管不如上年,但仍在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上排行第二位,在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净利润上占据第三位。具体见表2。
(三)二级细分行业中金融业优势最为突出,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技术领域领先
金融业在多个指标上遥遥领先,但净利润占比持续下降。金融业分别贡献了2020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归母净资产、缴纳税款、员工人数的14.63%、46.51%、61.66%、37.89%、16.44%、16.1%,在这6个指标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不过与往年相比,金融业在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中的占比近年来连续下降,推动了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分布的结构合理化。
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研发费用、拥有专利项数、发明专利项数、国际标准数4个技术性领域领先。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计投入1893.41亿元,占全部500强研发费用的17.61%;拥有专利项数、发明专利项数、国际标准数分别占2020 中国企业500强的16.47%、27.45%、72.05%。
(四)行业入围数量有增有减,收入、利润增速差异显著
金属制品加工业企业数量增加最多,黑色冶金业退出企业最多。2020中国企业500强分别来自75个三级行业,比上年500强减少1个行业,其中上年500强有企业入围的航空港及相关服务业、轻工百货生产业,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没有企业入围;与此同时,2020中国企业500强新增了证券业企业入围。从各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增减变动情况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三级细分行业中,入围企业数量增加最多的是金属制品加工业,净增加了5家企业;其次是多元化投资业,净增加了4家。入围企业数量减少最多的是黑色冶金业,净减少了7家企业;其次是纺织印染业、家用电器制造业、锅炉及动力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业(IT)、生活消费品商贸业,均净减少了3家企业。
75个三级细分行业中,只有港口服务业、兵器制造业、造纸及包装业、船舶制造业、化工医药商贸业、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业6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其他69个行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同比增长最快的是证券业,增长了62.6%;轮胎及橡胶制品业、生产资料商贸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也都超过了50%。净利润增速差异明显大于营业收入,75个三级细分行业中,有18个行业净利润下滑,最大下滑幅度为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的-81.18%;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是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业,增速为387.45%;其次是互联网服务业,增速超过2倍;保险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净利润增速也都在1倍以上。具体见表3。
(五)房地产收入与利润占比双双提升,利润率指标有升有降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房地产入围企业为67家,与上年500强相比增加1家。67家房地产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为9.34万亿元,占全部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10.85%,比上年提升了0.97个百分点,保持连续提升态势;实现净利润3760.3亿元,占全部500强净利润总额的9.66%,比上年500强提升了0.87个百分点,扭转了上年500强中占比下降的态势。
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指标有升有降,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回落。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收入利润率为4.03%,比上年500强房地产整体收入利润率提高了0.06个百分点,扭转了上年500强中的下降态势;资产利润率为1.8%,比上年500强房地产资产利润率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降;净资产利润率为13.61%,比上年500强下降了1.23个百分点。从人均产出指标看,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分别为275.9万元、11.11万元,分别比上年500强提高了42.44万元、1.83万元。从增速变化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房地产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19.19%,比上年500强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42%,大幅降低了13.11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速连续两年大幅回落。
四、2020中國企业500强的总部地区分布特征
(一)头部区域与尾部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福建净增加企业最多
中国企业500强的省级区域分布更加趋向于分散化。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北京地区的企业有97家,与上年500强相比减少3家;第二梯队 ,包括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共有192家企业入围,比上年500强减少了7家;第三梯队,包括上海、河北、四川、重庆、福建、安徽、河北,共有121家企业入围,比上年500强增加了6家;第四梯队,包括河南等17个省级区域,共有90家企业入围,比上年500强增加4家。总体上看,近年来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入围企业数量持续减少,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入围企业有所增加。这一分布表明,500强企业在省级区域的分布继续朝着相对均衡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围企业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福建入围企业数量增加最多,江苏减少最多。2020中国企业500强来自内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依然没有企业入围,海南已经连续3年缺席中国企业500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0个区域入围企业数量发生增加,11个维持稳定,8个发生减少。福建共有17家企业入围2020中国企业500强,比上年500强净增加4家,是入围企业增加最多的省级区域;其次是广西与贵州,各增加了2家。江苏入围企业减少最多,净减少了4家,江苏已经是连续两年均减少3家以上;其次是山东、北京,各减少了3家。
(二)东部地区企业数量连续减少,中西部地区持续增加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东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为365家,在上年500强减少1家的基础上再次减少6家,入围企业呈持续减少态势;中部地区入围企业53家,扭转了入围企业数量连续减少态势,转而增加了1家;西部地区入围企业为72家,比上年500强增加了6家,连续第二年实现入围企业数量增加;东北地区入围企业10家,比上年500强减少了1家。
(三)东部地区盈利能力领先,东北地区税负最高
无论是收入利润率,还是净资产利润率、人均净利润,东部地区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则在综合税负、研发强度上高于其他地区。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东部地区的收入利润率为4.93%,分别比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3.4个百分点、2.29个百分点和2.3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净资产利润率为9.79%,分别比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2.81个百分点、2.76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人均净利润为13.07万元,分别比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9.82万元、5.09万元和9.25万元。东北地区的综合税负率为7.69%,分别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高2.22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和2.49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的研发强度为2.11%,分别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高0.42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和1.29个百分点(图7)。但从同口径角度看,东北地区10家企业7.69%的综合税负率,与上一年的8.91%相比,显著降低了1.22个百分点。
五、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创新特征
1.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较上年提升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431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数据。431家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0754.06亿元,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与上年500强相比,增加了988.58亿元,增幅为10.12%;但与自身同口径比,428家(其中有3家企业未提供前一年研发投入数据)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7%。企均研发投入为24.95亿元,比上年500强企均研发投入22.92亿元增长了8.85%。2020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总量,相当于2019年全国企业R&D经费16921.8亿元的63.55%。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431家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其营业收入66.9万亿元的1.61%,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连续3年提升,并恢复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二)企业研发投入意愿增强,多数企业研发强度加大
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意愿增强,区间变化存在差异。研发强度10%以上区间、5%-10%区间分别增加了1家企业;其中研发强度10%以上的5家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982.71亿元,占全部500强研发投入的18.44%,这一区间的研发投入占比在增加1家企业的基础上比上年提高了将近4个百分点;但在5%-10%区间,虽然企业数量增加了1家,但区间企业合计研发投入占全部500强研发投入的占比为14.42%,比上年500强反而降低了4.27个百分点。多数企业的研发强度都有不同程度提升。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431家有研发投入数据企业之中,有240家企业的研发强度与本企业上年相比实现了同比提升,近三年来研发强度同比提升的企业数量保持着逐年增加态势。与此同时,151家企业的研发强度同比下降,研发强度同比下降的企业近三年来逐年减少;另有37家企业研发强度同比持平,3家企业由于缺乏上一年度研发投入数据,无法做出判断。研发强度同比提升最快的10家企业中,有3家为汽车企业、2家为钢铁企业,其他5家分别来自电力电气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水务、互联网服务、多元化投资;同比下降最快的10家企业中,各有2家分别来自轮胎及橡胶制品、互联网服务,另外6家分别来自农副食品、石化及炼焦、药品制造、水泥及玻璃制造、黑色冶金、风能和太阳能设备制造。
(三)制造业研发强度持续上升,民营企业研发强度高于国有企业
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研发强度明显高于服务业,二者差距呈扩大趋势。2020中国企业500强231家制造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18%,近三年来持续提升;126家服务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01%,在上年500强服务业平均研发强度下降0.0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04个百分点。近三年来,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服务业研发强度的差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但从同比角度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平均研发强度有所提升,服务业的平均研发强度有所下降;231家制造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同比提升了0.06个百分点,126家服务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同比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中國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研发强度明显高于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仍是研发投入主要力量。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205家民营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33%,比上年500强下降了0.05个百分点;226家国有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27%,与上年500强持平。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差距有所缩小。在国有企业内部,非金融央企的研发投入力度最大,明显高于地方国企和金融央企;而且与地方国企、金融央企所不同的是,近年来非金融央企的平均研发强度总体上呈现出波动向上的积极态势(图8)。此外,从研发投入总量上看,205家民营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4917.02亿元,低于226家国有企业的5837.04亿元;民营企业的企均研发投入为23.99亿元,也低于国有企业企均的25.83亿元。无论是研发投入总量,还是企均研发投入,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都低于国有企业。
(四)高端裝备制造业研发力度持续领先,广东企业研发强度整体领先
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企均研发费用三项指标的行业排名中,连续高居首位。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5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594.53亿元,行业平均研发强度为12.74%;虽然低于上年500强中3家企业的13.44%,但显著高于排位第二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的8.14%。5家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人均研发费用投入为42.76万元,也显著高于软件和信息技术(IT)的25.49万元。5家通信设备制造业企均研发费用投入为318.91亿元,同样远高于兵器制造的143.71亿元。从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企均研发费用排名前五的行业看,主要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这将有力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而且与上年500强相比,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研发强度大幅提高了2.6个百分点,轨道交通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业研发强度提高了0.24个百分点,挤进了行业前五。
与前几年中国企业500强地区研发强度排序一样,广东依然高居地区平均研发强度排序的首位。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广东企业有57家,其中47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数据;这47家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3.32%,尽管研发强度比上年广东企业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在人均研发费用、企均研发费用排名上,吉林再次占据了榜首。尽管只有一家吉林企业,并不具备典型的代表性,但这一家吉林企业的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都实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此外,湖南的研发强度提升了0.56个百分点;浙江虽然研发强度微幅下降,但人均研发费用、企业平均研发费用都有一定程度提升;北京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也有较大程度的增长。
(五)专利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更为活跃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96家企业提供了专利数据,与上年500强持平;396家企业合计拥有专利数123.93万件,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3.13万件,增速为11.85%;其中发明专利为48.43万件,比上年500强增加了7.87万件,增速为19.4%。发明专利增速显著高于专利增速,推动发明专利占比提升;396家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比重为39.08%,比上年500强提高了2.47个百分点,发明专利占比连续7年实现提升,中国企业500强的专利质量持续改善(图9)。“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所申报专利、发明专利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01万件、36.58万件,比“十二五”期间的44.93万件、12.42万件分别高56.07万件、24.16万件;“十三五”发明专利占比的年平均值为35.68%,比“十二五”期间的27.49%高8.19个百分点。
标准制定数量大幅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持续活跃。2020中国企业500强有332家企业申报了标准制定事项,合计报告了标准制定事项63573项,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5872项;其中参与国内标准制定55182项,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0514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7571项,比上年500强大幅增加了5666项。
(六)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产出数量与质量均领先,并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家用电器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在拥有专利项数、发明专利项数占据行业排名首位,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发明专利占比排名位居前列。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家用电器制造业合计拥有专利144086件,居行业第一位;通信设备制造业合计拥有专利126828件,居行业第二位。通信设备制造业合计拥有发明专利110426件,居行业第一位;家用电器制造业合计拥有发明专利56797件,居行业第二位。在发明专利占比上,排除掉只有一项专利的证券业之外,保险业的发明专利占比为88.27%,居行业第一位;通信设备制造业发明专利占比为87.07%,居行业第二位。
综合服务业在总标准数、国内标准数上居行业首位,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上居行业第一位。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综合服务业合计参与了10107项标准制定,其中国内标准数为10066项;无论是参与标准制定总项数,还是国内标准项数,综合服务业数量都远高于排名行业第二位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但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通信设备制造业明显处于领先地位,表现出更为突出的产业发展国际影响力;通信设备制造业合计参与了5354项国际标准制定,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电信服务业的1128项。
(七)研发费用与主要指标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与增量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利用SPSS计算得到研发费用与各指标绝对值、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从中可知: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纳税、人员、专利数、发明专利数、标准项数、国内标准均存在0.01水平下的显著相关,但与资产、国际标准、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纳税增长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纳税增长率、并购重组存在弱的负相关,与净资产增长率、国际标准、国际化存在弱的正相关。
六、2020中國企业500强的国际化特征
(一)国际化经营程度与上年500强相比有较大提升,但海外资产占比同比回落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49家企业申报了海外收入、海外资产与海外人员数据,这一数量与上年500强持平。这249家企业的海外资产为16.34万亿元,占当年企业资产总额的12.28%;实现海外收入7.54万亿元,占当年企业营业收入的14.85%;拥有海外员工125.12万人,占当年企业员工总数的6.35%。249家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1.16%,比上年500强提升了0.41个百分点,其中海外资产占比、海外收入占比、海外员工占比分别提升了0.28个百分点、0.78个百分点、0.15个百分点。但从249家企业本身同比数据看,平均跨国指数只提高了0.11个百分点,其中海外收入、海外员工占比分别提高了0.37个百分点、0.22个百分点,但海外资产占比反而同比下降了0.26个百分点。
(二)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如非国际化企业,营收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国际化经营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249家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其收入利润率为2.86%,比非国际化企业的6.93%低4.07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7.18%,比非国际化企业的11.82%低4.64个百分点。从人均指标看,国际化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分别为257.82万元、7.37万元,均低于非国际化企业。但在企业平均指标上,国际化企业的企均营业收入为2039.50亿元,高于非国际化企业的1403.83亿元;而企均净利润则低于非国际化企业的97.26亿元。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249家国际化经营企业的企均营业收入为2039.5亿元,远高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的1403.83亿元。区间分布状况也表明,排名越靠前的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比例越高,前100强企业中有61家企业参与了国际化经营,占全部国际化经营企业的24.5%;排名第101-200位的企业中有62家企业参与了国际化经营,占全部国际化经营企业的24.9%;而在第201-300位区间、第301-400位区间、第401-500位区间,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数量,分别为55家、39家和32家,依次递减。这一区间分布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企业国际化有较大关联,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国际化经营,倾向于开拓国际市场作为新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尽管其早期国际化经营的绩效可能并不理想。
(三)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于民营企业,但盈利水平低于民营国际化企业
249家国际化经营企业中,161家国有企业的跨国指数为11.27%,高于88家民营企业的10.45%;其中国有企业的海外资产占比、海外收入占比分比为12.7%、15.41%,高于民营企业的9.44%、12.6%;但国有企业海外人员占比为5.69%,低于民营企业的9.3%。显然,在“走出去”国家战略的落实上,国有企业明显走在前列,发挥了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国有国际化企业的绩效低于民营国际化企业,但在企均指标上高于民营国际化企业。161家国有国际化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为2.67%、6.17%,均低于民营国际化企业的3.63%、13.79%;国有国际化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分别为252.7万元、6.73万元,也均低于民营国际化企业的280.52万元、10.18万元。但在企业平均指标上,国有国际化企业的企均营业收入、企均净利润分别为2522.5亿元、67.23亿元,均显著高于民营国际化企业的1155.83亿元、41.93亿元。显然,在国际化经营企业中,国有企业在体量规模上明显大于民营企业。
(四)制造业国际化程度显著高于服务业,效益效率指标各有优劣
2020中国企业500强249家国际化经营企业中,制造业、服务业、其他行业企业数量分别为128家、67家、54家。128家制造业企业的跨国指数为14.29%,显著高于67家服务业企业的7.21%,也明显高于54家其他企业的12.74%。制造业企业的海外资产占比、海外收入占比、海外人员占比分别为15.46%、18.12%和9.3%,均高于服务业企业。显然与服务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更快更早走出国门,进入了国际市场。
效益指标上,制造业国际化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2.05%,低于服务业国际化企业的4.88%,高于其他行业国际化企业的1.63%;制造业国际化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42%,高于服务业国际化企业的7.71%和其他行業国际化企业的4.71%。效率指标上,制造业国际化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11.05万元,高于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人均净利润为6.38万元,低于服务业高于其他行业;企均营业收入为1597.76亿元,低于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企均净利润为32.79亿元,显著低于服务业与其他行业(图10)。
(五)行业国际化经营覆盖面拓宽,国际化经营参与区域增加
更多行业加入了国际化经营阵列,低参与度行业数量有所减少。2020中国企业500强所涉及的75个三级细分行业中,有67个行业涉足国际化业务,其中45个行业的国际化参与比率高于50%;只有8个行业没有国际化经营数据,这一数量比上年500强减少了2个。国际化参与度低于30%的行业有8个,比上年500强减少了1个。
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所涉及的29个省(区市)中,只有青海、内蒙古两地入围企业没有参与国际化经营,这一数量比上年500强减少2个。从区域入围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比例看,这一比例的高低,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东部发达地区入围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比例,并不一定高于中西部地区。
七、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兼并重组活动
(一)并购重组持续活跃,国企是并购参与关键力量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67家企业实施了并购重组,共完成了1072次并购重组;尽管发起并购重组的企业数量较上年500强减少了15家,但实际完成的并购重组次数比上年500强多了72次;所以,总体上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并购重组活动依然处于较为活跃状态。从单个企业并购重组次数看,167家企业平均实施了6.42次并购重组,比上年500强的企业均值增加了0.93次。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参与率高于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平均并购重组次数更高。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104家国有企业参与了并购重组,共实施567次并购重组,无论是从参与数量还是完成次数看,国有企业都是2020中国企业500强并购重组的关键力量。国有企业的并购参与率为39.25%,远高于民营企业的26.81%。在国有企业中,地方国企参与并购重组的积极性高于中央企业。但从平均并购重组次数看,参与并购重组的民营企业平均并购重组次数为8.06次,远高于国有企业的5.45次;也就是说,虽然民营企业参与并购重组的积极性不如国有企业,但真正参与并购重组的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力度整体上明显大于国有企业。
(二)服务业并购重组力度最大,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较为活跃
并购重组的绝大多数由服务业企业完成,而且呈连续增长态势。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66家服务业企业实施了并购重组,共完成了699次并购重组;尽管参与并购重组的企业数量少于制造业企业,但服务业占了全部并购重组次数的65.21%。从企业平均并购重组次数看,服务业企业的平均次数为10.59次,远高于制造业企业的3.72次,以及其他企业的3.63次。从变动趋势看,近三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所完成的并购重组次数连续增长,企业平均实施并购重组的次数,也从7.68次增长到9.07次、10.59次。
从实际参与并购重组活动企业数量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位居地区前五,分别有33家、22家、16家、14家、10家企业参与实施了并购重组,分别完成并购重组153次、170次、133次、28次、27次,占500强企业全部并购重组总数量的47.67%。从并购参与度看,剔除掉只有1家企业入围的吉林外,并购参与度排名前10的地区中,东部地区也占了3席。
(三)并购推动主要指标更快增长,但与当年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并购参与企业在主要指标增速上都快于无并购行为企业,但税收增速慢于无并购行为企业。总体上看,并购重组活动的实施,促进了并购主体企业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资产、人员的更快增长,并相应带来了研发投入的更快增长。并购企业由于享受了并购重组的税收优惠,因此整体税负水平呈负增长;而同期无并购行为企业缴纳的税款同比增长了3.97%。
中国企业500强的并购重组与企业当年各指标的绝对值、增速值,均不存在显著水平的相关关系。相关性检验输出结果显示:并购重组与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资产、纳税、人员、专利数、发明专利数、国际标准、研发费用,均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与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纳税增长率、标准项数、国内标准,均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与净资产增长率完全不相关。
(责任编辑:王艺璇)
ANALYSIS REPORT ON CHINA'S TOP 500
ENTERPRISES IN 2020
China Enterprise Confederation
China Enterprise Directors Association
Abstract: In 2019, China's GDP reaches 99.1 trillion yuan, up by 6.1% year-on-year. At the annual average exchange rate, the total economic output reached 14.4 trillion US dollars, and the per capita GDP exceeded 10,000 US dollars for the first time. However, th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economy is increased further, and the year-on-year growth of GDP hit a new low. In 2020, the sudden outbreak of novel coronavirus has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plunged the global economy into the worst recession since the 1930s. Under the firm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China has taken strict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aken the first step out of the haze of the epidemic, and completed the V-shaped economic recovery since the second quarter. However,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growth throughout the year is still great, the domestic recovery should be consolidated further, and the international uncertainties are n the rise. Therefore, the large enterprises must face up to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actively, and make up for the loss of the epidemic to the greatest extent,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good start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Keywords: Top 500 Enterprise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conomic Recovery; Large Enterprises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