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市场化为原则开展多种方式的兼并重组

时间:2024-04-24

文=张银平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与往年相比从中央到地方国企重组整合大戏连台,新动作落地引人关注。重组整合重点强调提高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更加强调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更加注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在疫情和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中央企业将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有关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五个聚焦”,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取得更大进展、实现更好效果。

国有经济优化和调整的主要原则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央企业重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亲自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为推进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不充分,现实要求国家必须对原有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而对国有经济优化调整的标准,即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更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标准既是检验客观的标尺,也是着力的行动方向。而只有这些标准得到贯彻和落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才能深刻地体现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之中。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始终在进行之中,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中既有优化调整的标准也有灵活性的工作方案。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也坚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共同促进。既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也大力推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既强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交叉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而共同发展。也强调不能顾此失彼割裂对立。

具体说来,对国有经济进行优化和调整应该重点把握几项主要原则。

一是布局结构要契合发展要求和本地实际。对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对象是国有经济整体,不能仅局限在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产业上。一方面,国有经济要牢牢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对某一区域或某一产业,分布与结构应当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二是把握好国有经济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方面彰显国有经济的自然属性、一般属性,需要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具有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另一方面彰显国有经济的社会属性、特殊属性,国有经济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追求社会价值、保障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要为己任。

三是优化和调整要着眼于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坚持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国有经济要主动适应科技进步要求,围绕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在自主性、创新性、可控性、价值性等方面逐步解决和提高。

总之,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致性。就是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五力”这一基本原则而循序渐进地展开。而这“五力”的内容精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竞争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以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应当具有的基本状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着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支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有经济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履行职责使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要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保障能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要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业基础能力,加快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工业互联网、5G移动通信网络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与自主可控。

再次,增强控制力使国有经济不应仅关注到产值、规模、总量等方面,更要关注到质量、水平与效率;既要着眼于国有经济整体,还要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既要关注国有经济当前的、静态的控制力,还要注意国有经济长期的、动态的控制力。

第四,要集聚、配置与统筹各方资源能力,使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保障作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就业、脱贫攻坚、引领技术进步、维护市场秩序、履行社会责任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担当有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重大、正向影响。

第五,国有经济要不断培育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以及在极限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各种危机和挑战中站得稳、冲得上、顶得住,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最稳固的有力保障。而国有企业也要做好各类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工作,对断链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有效应对。

实现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的主要思路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实际行动。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一条主线、五个着力”思路,以“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并购、“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和“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退、“压减”等五个重点,不折不扣做好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有效推动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的主要重组思路和实践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性重组要求中央企业改革面临新任务需要靶向发力,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抓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中国星网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物流集团相继组建成立,中央企业重组的整合项目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的 “两船”重组整合,使舰船研发制造进展大大加快,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重组后的新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企业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国际竞争力也显著增强。

保利集团重组中丝集团有序推动了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这些符合国企改革方向的重大重组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2年1月,中储粮集团与中粮集团根据公益类、商业类企业不同功能定位,通过股权合作,分别组建由中储粮集团控股的粮食仓储业务合资公司和中粮集团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资公司。这次股权合作 “以点带面”深化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有利于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企业集中。

同时,2022年全国多个省份也明确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目标。例如,安徽提出加快港航、机场、煤电等资源整合,实施省属企业布局新兴产业行动,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50%以上。上海筹建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在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适时组建新的国企集团。河南研究制定省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设好“红绿灯”、圈出“赛车道”。重点在尼龙新材料、新型煤化工、机械制造、硅材料等领域,依托重点子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等。

第二,专业整合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国资委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稳步推动中央企业之间的专业化整合,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国家管网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三大石油公司相关管道资产,打破我国油气干线管道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实行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的传统格局,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X+1+X”油气市场运营机制和“全国一张网”新格局初步形成,有效保障了我国油气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今年,中国诚通参与5家中央企业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牵头设立央企海工装备资产接收平台,打造总规模6600亿元基金体系……在实现股权多元化央企中,中国诚通担任第一大股东或主要股东就有5家。

中国诚通旗下所属四家物流企业与中国铁物进行专业化整合,并引入东方航空、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三家战投,组成物流领域“国家队”。未来还将充分发挥在资本运营方面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与其他股东紧密协同、密切配合,共同为促进中国物流集团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贡献力量。

第三,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围绕国家需要,围绕主责主业、重点关键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并购工作,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服务疫情防控方面开展并购。中央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加快转产扩能,有力保障了必需品供应,遏制了价格炒作。2020年,中央企业在医疗医药行业并购金额总计162.9亿元,同比增长2.4倍。国药集团积极并购传统疫苗生产线,并迅速改造为新冠肺炎疫苗原液生产车间和分包装车间,大大缩短了产能建设周期,提升了疫苗可及性。

二是围绕深化央地合作开展并购。鞍钢与辽宁省最大国有企业本钢强强联合,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成为真正的东北“钢铁航母”,推动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

三是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开展并购。有关中央企业充分发挥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通过有效并购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协调运转,为经济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中国远洋海运通过收购秘鲁钱凯码头等项目,积极布局全球支点网络,强化产业链核心资源控制,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互联互通与经贸往来。

第四,搞好“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和清退。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重点突出主业实业。要求在关注“进”的同时,也要加大“退”的力度。按照国资委“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工作的整体部署,推动中央企业高效有序退出非主业,促进资源从非主业向主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各中央企业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全面自查梳理现有业务板块及所属企业经营情况,并组织内部审计部门专项核实自查情况。

二是全流程监督确保完成质量。建立动态监测、检查跟踪、质量复核和考核约束等“组合拳”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有关工作。

三是借助专业化平台精准施策。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化平台公司、发起设立相关基金等方式,因企施策、因企制宜,积极帮助各中央企业完成好“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工作。

第五,持续推进“压减”工作。针对部分中央企业底数不清、机构臃肿、管理链条偏长等问题,国资委通过持续开展“压减”工作,推动中央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一是管理层级明显压缩。二是集团管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压缩管理层级,各企业管理架构更加清晰,集团总部的战略引领、资本运作、资源配置和风险防控能力有效提升,总部指令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传导至基层单位“神经末梢”,对链条底端国有资产的监督监管能力不断增强,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三是管理效率不断提升。通过压缩管理层级,企业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简化,内部无序竞争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最近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将压减工作与重组并购继续同步谋划,通过尽职调查摸清情况,不打无准备之仗,鼓励“先压减再并购重组”。对已并购重组的企业进行全面梳理,高标准推动压减,做到“并购一个压减一批”。

以市场化为原则开展多种方式的兼并重组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进入新的赛道,先后完成了一批资产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

2022年1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情况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2022年,国资委将把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有关要求和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合起来,以市场化为原则,依法合规、积极稳妥指导央企做好重组工作。

具体来说,一是做好总体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对相关行业、企业的系统性研究,围绕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资源分散的行业和领域,统筹规划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稳步推进。

二是推进中央企业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在战略重组方面,聚焦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钢铁等领域的重组整合,在相关领域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积极推动粮食储备加工、港口码头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

三是指导督促重组企业加快整合融合,提高重组协同效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目前,根据国资委“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务期必成,持续调整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的工作安排,中央企业以 “五个聚焦”要求为目标,推动和落实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工作并取得一定实效。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扛起振兴我国机床产业的大旗,公司认为机床是工业发展的“母鸡”。没有先进、精密的数控机床,想要实现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集团公司把发展高端数控机床作为集团公司的第一核心主业,通过对一批在国内机床行业具有深厚积淀和影响力企业进行并购重整,“重塑”自身的机床业务,为行业的有序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打样”。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纵观全球经济形势认识到,发展好的企业都是因为有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而开创新市场、新需求又带动了产业链的整体创新。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家加大了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力度,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激励、孵化平台建设,以及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对创新的鼓励等。因此,未来创新仍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中国中化为例,如果再去做一般意义上的石油、基础化工、贸易等,不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中国不光要有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更需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中国企业过去在这方面有很多短板,跟随、同质化比较多,差异化、原发性创新比较少,需要整合一些优势项目做成拳头产品。中国中化正在重点做应用在汽车、通信等领域的新材料,高科技种子、植保等农业创新产品,做碳排放控制、碳回收和存储技术,这些创新业务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军工央企,一方面肩负着推进国防军队装备现代化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任务。过去一段时间,业务多元化运营一度让军工央企经营上出现投资分散、战线过长等挑战。后来,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和部署,军工央企开始逐步推动聚焦主业和瘦身健体工作。但在市场方面,军工央企调整资产(主要是“两非”“两资”或不良资产)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供需信息相对封闭;在能力方面,军工央企资产盘活与处置的力量还普遍不足。此外,军工资产的流动性存在机制性缺陷,造成存量重(无效资产金额大、数量多)、处置难等问题。因此,军工央企为有效破解流动性难题,结合融合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政策与管控机制,有条件放开部分资产流动性限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军工资产回归一般资产属性,促进落后产能、闲置低效资产的再配置、再利用,为实现国有资本的价值最大化而出实招真招,抓落实真落实。

总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行业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在今年按照“五个重点方面”要求推进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过程中,要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下,继续采取战略性重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专业化整合三种主要的重组方式,加强价值链管理,强化基础管理,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盈利能力,推动经营效率和业绩的持续提升,向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跃升,通过规模与效益的统一,推动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