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张朝军
(作者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主任)
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和产油国之间的曲折谈判产生叠加效应,导致国际油价暴跌,我国石油工业上游遭受巨大冲击和挑战。有分析认为,上游产业面临危困的同时也蕴藏着发展机遇。低油价正是我国经济恢复和顺利转型的有力支撑,并为我国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中低碳渐进转型创造了自然过渡的条件,也是油气上游领域发展改革和产业重构的有利时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并不断在全球蔓延,导致各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但是从疫情的发展态势来看,疫情持续时间会延续到2020年第四季度以后,石油天然气的需求疲弱将会保持较长时间。基于对未来经济的普遍悲观预期,预计国际油价在年内很难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和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油价断崖式暴跌使国内石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首先,低油价是净进口国疫后经济复苏、恢复性增长和顺利转型的有力支撑。
油价低位震荡对于石油行业挑战巨大,但是同样蕴藏着巨大机遇,目前产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低油价对于净进口国经济复苏和发展非常有利就是其中之一。油价暴跌对于我国这样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国降低用油企业的成本和社会消费成本都是重大利好,可以大幅度缓解外汇储备消耗。特别是疫情导致大量企业资金短缺、债台高筑,低油价对于用油企业顺利渡过需求疲弱的难关具有重要卸压作用。此外,本世纪初油价暴涨后,我国开始加强石油储库建设,油价暴跌则为加大石油天然气储备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同时,要力争把疫情冲击及石油需求萎缩转化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契机,持续抑制过去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发挥石油创造价值、驱动经济增长的本质属性。如果疫情过后油价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维持在低位震荡,我国在可控范围内适度放开原油进口以充分享受低油价的红利,将有助于拉动经济强劲恢复,有望把净进口国的劣势转变为低油价红利优势。
其次,低油价为我国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中低碳渐进转型创造了自然过渡的条件。
在世界经济大国当中,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中比重最大,占比排名第一。基于环保的考虑,虽然从高碳能源转变为无碳清洁能源的跨越式结构转型更为理想,但是在低油价周期把高碳到中低碳的渐进式转型作为过渡方案更为现实,将是能源供给革命获得成功的关键一步。也就是先以石油天然气来替代部分煤炭,使煤炭消费的占比逐渐下降,在新能源发展成熟以后再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未来再考虑实现无碳清洁能源。从全球来看,石油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石油天然气合计占比接近60%,随着技术进步未来还会有新的发现,世界石油供应能够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国内的剩余油气资源数据来看,依然十分丰富,仅仅鄂尔多斯盆地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就3-4倍,所谓我国“贫油少气”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只要把丰富的油气资源转化为经济可采储量,就能成为国内油气产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也就能成为享受低油价红利的条件、政策制定的底气和防范转型风险的保障。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在未来几年将是石油供给相对过剩而不是匮乏。低油价时代,石油的性价比已经超出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良好的效能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从目前的高碳能源即煤炭为主、油气为辅转变为高碳(煤炭)和低碳(石油天然气)并重是可以预见和实现的,在国内油气产量稳步增长、规避对进口油气严重依赖风险的前提下,低油价周期会成为能源结构渐进转型的机遇期,有望在2035年以前,逐步实现煤炭、油气并重的新局面。
第三,油气上游产业链重构和体制改革的契机。
在油气价格处于相对平稳的高位运行情况下,油气公司和职工均位于舒适区改革调整的意愿不强。而油价低位震荡,特别是油价断崖式下跌后并在低位长期持续,则会引起行业警醒,倒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纺织业和钢铁行业的行业重构过程也说明这一点。在低油价情况下,油公司的经营难度增大,需要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轻装上阵,无谓的投入和费用支出只能是企业的负担,低品位、低效、难动用的储量资源在低油价下大多难以转化成收益,适度剥离不良资产在低油价周期更容易实施,改革的意愿变强、方案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也容易得到职工的理解。油价低位震荡成为石油企业上游产业重构的时机,更由于日益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央企瘦身、强身、健体、减少重构阻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根本上消除了国企管理者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和担忧,为油气上游产业重构提供了出口,减轻了企业改革的压力。低油价为上游领域“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通过体制革命让石油“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创造了条件。从国家、国企、民企和职工的意愿,以及市场环境都具备了上游产业重构的条件,行业重构变得顺理成章,有望水到成,甚至形成多赢局面。
第四,助力塑造科技创新引领油气工业闯关和发展的理念并加速推进石油科技革命。
石油天然气工业上游是高风险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既可以获得高收益,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因素很多,而其中最核心要素就是科学技术。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只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才能全面带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降低成本。2006年,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7%,经过10多年的努力,美国基本实现了能源独立,除了政策倾斜因素以外,主要原因就是石油科技的快速发展。2014年油价从高位一路下跌,曾经使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页岩油气一度遭受重大打击,但是美国石油公司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研发,短期内以让人难以置信的技术发展速度把页岩油的钻采成本从60多美元每桶降低到20美元以下。我国西北地区的长庆油田由于大多为致密油气,开采成本和难度很大,在本世纪初的低油价之后引入市场机制,工程技术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勘探开发成本快速降低,为支撑该油田实现目前的年产逾5000万吨油当量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妄自非薄,相反,我们要坚信石油科技的飞跃一定能够推动我国能源基本自给。
在高油价的情况下,理论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效益的多寡,而在低油价情况下,理论技术某种程度上则决定了企业的存亡。油价的暴跌无疑是残酷的,但是其中蕴含的倒逼技术革新的能量也是巨大的,低油价正是石油企业上游领域塑造“科技至上”、科技引领油气工业发展理念的催化剂。在低油价情况下,有底气低位接盘的企业往往不是资金雄厚、而是技术力量有优势的公司。每一次低油价周期都是石油公司重新洗牌的过程,看似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会演化为国家之间在能源领域的争夺,第五,倒逼低成本产业链的形成以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并获取更多海外石油市场份额。
从投资收益率来看,国内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取决于技术和成本,高新技术构成的低成本产业链必然形成对比优势,高回报率才是国内石油公司投资国内而非国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动力。低油价是打造低成本产业链的机遇,那种期待高油价提高国内石油产量的想法是被动的。那种认为:我国国内油气资源匮乏、石油科技难以获得重大突破以支撑油气产量增长的悲观论,是极其不可取的。
此外,石油作为大宗商品,还兼有金融货币的作用,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定价权最初由美国的“七姊妹”独揽,此后由中东产油国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美国主导,目前欧佩克、俄罗斯和美国三方对价格影响最大。虽然我国也曾经偶尔在价格战的角力中发挥过作用;但是从这次价格战来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市场,却被排斥在谈判桌之外,我国参与原油定价权并实现人民币石油结算目前还是很难实现的目标。其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产油量的份额在世界市场上仅占5%,还不到美国的1/3,占比太低,而且自产石油绝大多数用于国内消费,出口量极小,对世界市场影响很小。因此,扩大石油市场的市场份额是石油人民币结算的必由之路。
在高油价情况下,迫于油气进口和外汇储备消耗过大的压力,往往会鼓励我国石油公司走向海外市场,但是实际上高价买进的油田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和守成风险;一旦油价下跌,原有的区块在合同期内无法收回成本、只能艰难维持,走向海外之路就会严重受阻。而低油价情况下恰恰相反,海外很多油田效益低下甚至很多油公司面临破产,往往竞争很少还能够低价获取,随着油价周期性上涨,未来既可以有效益开采,也能在升值中获得外汇增长回报。低油价走向海外市场,技术优势将起到关键作用。没有技术优势,很多低油价红利或机遇也难以充分享受或擦肩而过。低油价带来的很多机遇,往往都依赖于技术是否领先,需要由技术优势转化为低成本优势,否则低价周期内油公司的投资会锐减,购入后经营压力及亏损风险也很大。如果我国的油气公司能够在低油价情况下低成本进军海外市场,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就有机会实现石油市场上的人民币部分结算。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与当前的低油价是一种市场对冲效应,低油价正是我国经济恢复和顺利转型的有力支撑,并为我国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中低碳渐进转型创造了自然过渡的条件,也是油气上游领域发展改革和产业重构的有利时机,有利于塑造科技创新引领油气工业闯关和发展的理念,并有效推进石油科技革命,倒逼低成本产业链的形成以待未来获取更多油气产量和海外石油市场份额,进而为我国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城市化进程顺利实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到2035年以后打造坚实的油气能源盾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