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史爱苹
作为世界500强的新上榜者,上海建工备受关注,而对比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词,无不都贴在了上海建工身上,比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兴业务增长点、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国企责任担当,等等。上海建工正致力于把企业从传统的工程承包商转型升级为全生命周期的建筑服务商。
几乎最近国企改革的新标签都贴在了上海建工身上。
8月10日,《财富》杂志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上海建工以2054.97亿元营业收入首次上榜,排名第423位;与此同时,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公布的2019年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中也排名第9位。为此,上海建工董事长徐征公开表态,进入世界500强是上海建工再攀高峰的新起点,公司将加快从工程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型升级,建设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作为竞争类国企,上海建工积极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活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业绩多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显示,1998年上市以来,上海建工的营业收入2003年就站上了100亿元平台,2013年又迈进了1000亿元平台,2019年跃入2000亿元平台,今年仍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上海国资中较早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上海建工一直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每年参与70%以上的上海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建造了上海中心大厦、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迪士尼乐园、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等一系列知名工程。
徐征曾坦言,虽然是上海市属国有企业,但上海建工一直以“国家队”的定位要求自己,在建筑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也一直力争代表中国建筑行业甚至全球的最高水平。“无论是代表建筑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还是代表建筑精度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以及代表建筑速度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业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背后是科技能力的支撑。”
稳健的业绩也支持着上海建工稳定的高分红。近5年来,上海建工的分红率平均在40%以上,位列建筑国企前列。公司股票还进入“上证380”指数样本股和港交所“沪股通”标的,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
根据上海建工的最新公告,2020年1月至6月,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金额为1672.5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77%,占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20年度新签合同目标总额的41.81%。
据悉,上海建工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在经营业绩层面可能还要继续有所增长,跑赢同行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上海建工也提出“将聚焦能力建设,更注重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希望上海建工能够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健康”。
近年来,上海建工着力发展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环境工程、数字化工业化建造和建筑服务业五项新兴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可以抗衡周期的风险,还将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无疑,上海建工五大新兴业务贡献效益也开始逐渐显现,根据上海建工2019年年报,2019年五大新兴业务在建工程合同造价超过2000亿元,其中水利水务、环境工程等环保业务新签合同额超过500亿元。
对于今后的发展规划,上海建工提出,未来的增长既有规模,又有质量,不满足于作为单一的“工程承包商”。上海建工不再是一家传统的施工企业,而是不断涉足新的产业,产业链越来越广。近年来更是积极投入创新转型,将自身打造为“建筑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从投资、策划、设计到建造、运维、更新等一体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
未来随着新兴业务的不断发展,对公司的利润、股东回报会逐步提升,根据上海建工的规划,到“十四五”末,五大新兴业务能够达到整个公司业务的40%左右。
其实,为了这个目标,上海建工早就开始谋篇布局。“目前上海建工承建的工程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50多座城市,在海外42个国家或地区承建项目,在建工程项目超过250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3亿平方米。”徐征公开表示,“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从‘十三五’开始就在布局环保产业,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已经深入土壤修复、水处理、尾矿处理等领域,这些都是我们着力发展的新兴业务。”
的确,除了立足上海,上海建工还在进行全国布局、服务全国、海外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区域,以及华南区域、京津冀区域、中原区域、东北区域、西南区域和其他若干重点城市组成的“1+5+X”国内市场布局,并积极对接、融入和服务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
深耕全国市场的同时,上海建工还走向海外,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36个,包括柬埔寨、尼泊尔、东帝汶和乌兹别克斯坦等。
2019年,上海建工在上海、国内、海外三个市场拓展稳中有进。其中,上海市场新签合同额达到1970亿元;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1508亿元,占比达到42%;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0%。
当下,上海建工拟将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材科技集团”)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通过本次分拆上市,母公司与子公司可发挥各自优势:建材科技集团聚焦发展预拌混凝土业务,并拓展其他新兴、绿色环保材料业务,进而有利于改善上海建工资产质量,增强上海建工整体盈利能力。
要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科创人才活力。据悉,今年上海建工再推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拟在2020年至2022年分期实施。具体来看,核心员工持股计划的参加对象包括集团职业经理人和集团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等不超过100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或二级市场直接购买。首年度员工持股计划不超过1500万元。其中,集团董事、高管9人认购550万元,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40人认购880万元。
8月3日晚间,上海建工发布公告称,截至2020年7月31日,公司已为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开立了银行账户和证券账户。目前,公司正在组织符合参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范围的核心员工,准备员工持股计划份额认购缴款工作。待员工完成认购缴款,员工持股计划证券账户将按方案约定购买公司A股股票。
2019年年报显示,上海建工的主营业务为建筑和承包及设计和施工、建筑工业、房产开发、成套设备及其他商品进出口、工程项目管理咨询与劳务派遣及其他业务、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黄金销售业务,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3.06%、5.93%、4.9%、3.19%、1.42%、0.58%、0.31%。
图:项目施工现场
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海建工也一直在以“国家队”的高度和标准,打造行业最具科创能力和市场感召力企业。通过建立“中央研究院”模式的两级科创体系,坚持走“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基于BIM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平台化服务模式,满足业主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打开高附加值服务的“生态空间”。
目前,上海建工拥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7位国家级设计大师,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个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级创新战略联盟,以及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获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最高荣誉“詹天佑奖”55项。2019年研发费用达62.2亿元。
而科技创新的持续,最重要的因素是离不开人,需要通过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科创人才的活力。其实,早在2017年2月,上海建工就曾实施过一轮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员工4542人,合计缴款12.59亿元。2019年5月8日,上海建工还曾公告10名董事、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了120万股公司股份,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13%。所以,对于上海建工来说,员工持股可谓轻车熟路。
在上海建工看来,无论是技术含量、管理水平,还是所呈现给社会的各类产品,其都代表中国在建筑行业的最高水平。2018年、2019年,上海建工相继出色完成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览功能提升和规模提升工程。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到6个月就建成,特斯拉CEO马斯克感慨中国“基建狂魔”并非浪得虚名。
另外,上海建工认为将自身定位为“国家队”是要致力于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国家发展战略正处于非常关键的阶段,上海建工始终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定位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上海建工一直致力于与建筑相关的环保产业的发展,目前上海建工在环保产业主要致力于土壤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两个方面。其中,通过打造智慧化管理,上海建工的土壤修复技术正不断向世界一流靠拢,已经中标上海体量最大、质量难度最高的桃浦603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在行业中建立优势。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上海建工涉及的业务范围涵盖污水处理、污泥处理,截污纳管、中小河道污水治理、湿地改造和尾矿处理。
除此以外,地铁交通维护方面,上海建工既有对轨道交通区间的维护,也会派遣维修和技术人员在晚上对轨道交通进行检查与维修,为上海地铁的安全运行贡献力量。在水利水务方面,上海建工收购了浙江水电建筑有限公司,实现了上海境内水域河流生态建设再升级。上海建工努力打造“水岸联动”治理模式,兼顾河水和河岸的治理和开发,最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开发效益,目前“水岸联动”治理模式在苏州河区段已经取得成效。在智慧服务方面,着力打造基于BIM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服务。例如,在上海东方医院、新华医院项目中,上海建工通过自主研发的建筑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构建智能化故障诊断及预测系统,是国内首次将BIM技术大规模应用到医院建筑运维阶段。
“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这句对上海未来愿景的描绘给了上海建工启发,上海建工也由此确定了转型的大方向,要让服务功能更加完整,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