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支东生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妨把先期进行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一个案例认真研究,如果能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样板间”,就可以向沿线其他国家推介,加大宣传力度,对后续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李克强总理在为“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批示中指出,近年来,中国装备“走出去”初见成效,取得积极进展,央企立足自身,主动作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在其中发挥了领头羊、主力军作用,为国内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合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促进提升了我国国际竞争力,有效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成绩应予充分肯定。李克强总理称赞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是在为中央企业鼓劲,希望中央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领头羊在羊群里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走在羊群的最前头,承担着引领方向、战胜艰难险阻的重任,或疾或缓,或行或止,或跃或伏,或斗或和,敏锐判断,果敢前行,直至把羊群安全带到目的地。中央企业作为“走出去”的国家队,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处于领头羊地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应清醒认识到,当好领头羊,还有许多发展思路需要调整,许多操作方法需要改进,甚至许多国际化所必须的基本功还需要“恶补”。在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央企应从大局意识、强壮自身、带动群体、攻坚克难、引领创新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所谓大局意识,就是立足长远,克服本位主义,突破“小家子气”,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既考虑到局部,又考虑到整体;既考虑企业的财务收益指标,又要考虑国家战略的实施进度。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使中国一些优质富余产能转移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国内要素成本的上升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沿线许多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未来中国将逐渐告别过去以效益(机会)为导向单纯输出“中国制造”的传统路径,而将在高铁、高端装备制造、基础建设等产业的引领下,通过“资本+产能”双重输出的全产业链战略路径,对外不断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在“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中,中央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优势,针对“一带一路”区域内的重点市场进行调整和布局,找准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沿线国家经济、行业发展战略的结合点。中央企业尤其是企业负责人,要适当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妥善处理好企业具体项目与国家战略的关系,既要有企业家眼光,又要有战略家、外交家的眼光,将企业的当期收益与国家长远战略相协调。一方面,“一带一路”不是单纯援助项目,企业必须保证收益,没有相应的收益,“一带一路”也不可能持续;另一方面,企业决不能只顾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其他企业甚至国家利益搞恶性竞争。因此,增强大局意识是中央企业当好领头羊的先决条件。
强壮自身就是要加强企业国际化抗风险能力。领头羊,顾名思义,体硕力大、犄角强健。这意味着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央企业应该突出主业,发挥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利用企业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增强国际化运营和抗风险的能力。
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像高铁这样的“拳头产品”已接近世界最先进的设计生产水平,在工艺制造、研发、材料等领域都有很强的辐射性,对造船、汽车、机械装备等行业均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由于高铁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明显,势必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及央企海外布局的一个重要牵引力。此外,中央企业在公路、电力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在远洋运输、港口建设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航空运输、通信技术、卫星通讯等方面优势显著;在能源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装备制造、产能合作等诸多领域,中央企业都代表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智慧密集的系统集成者,这使中央企业具备了领头羊体硕力大、犄角强健的条件。
但问题的关键不是资金、技术或管理经验的问题,而是由于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带来的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新问题。中央企业一定要先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研究是强壮自身的主要手段。对沿线国家的研究必须是接地气的研究,紧密结合项目所在国实际的研究,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研究,而非翻弄故纸堆的失效信息翻炒。要全面深入总结企业自身以及其他中央企业以往国际化经营中的经验教训,不再重复交学费。还要深入研究并积极借鉴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和国际化规律的细则。要发挥好企业智库的作用,建立中央企业智库联盟,搭建交流平台,加大共享力度。中央企业之间一定要做到信息共享,建立联动机制,做到理性走出去,智慧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否加剧,也是许多企业担心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国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升级版,国际合作不再是单个企业,而是中国企业群体“联合出海”。例如,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的合并,市场认为就有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考虑。当然,这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规范和协调,服从国家整体的战略安排,强强联合,共同走出去。未来,中央企业也应加大与项目所在国企业的合作力度,形成合作伙伴和战略同盟,将国家战略、企业优势和当地社会资源有效融合,提升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提升属地化经营的质和量。
中央企业更需要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作用,促进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深度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选择合适区域、合适领域进入,组织关联企业成为利益联合体,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出海,共同缩小探索成本,共同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认真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布局需求,通过园区建设,带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产业链一体化的运营能力,降低生产和配套成本,提高整体效益,加快培育世界水平跨国公司的步伐。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难就难在如何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上。“一带一路”涉及欧亚非三大洲,覆盖区域广,沿线国家情况千差万别,历史、文化、宗教、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利益诉求各异,实施这一战略先期的挑战巨大。在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宗教争端、民族矛盾、政治斗争、企业竞争等错综复杂关系中,原来看来不是问题,可能现在就成了问题。特别是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党派更迭,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会给企业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方法,注意情报信息收集,全面客观了解沿线国家的基本情况,把握各国具体需求,要防止一厢情愿的单边思维。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带动中国资金、技术、设备、标准走出去,打造装备制造、国家产能合作的新名片;要明确发展重点,既要积极又要稳妥,量力而行,避免急于求成,避免贪多贪大,避免面子工程,避免搞花架子,避免搞“大跃进”,一窝蜂地“大干快上”;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范风险,提高监管能力,注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质量和效益。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妨把先期进行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一个案例认真研究,如果能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样板间”,就可以向沿线其他国家推介,加大宣传力度,对后续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目前中巴合作新签约的51个能源、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总值460亿美元,未来加上衍生出来的相关项目有可能达上千亿美元,中巴两国都愿意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好,就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开了个好头。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央企业可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展开研究,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解决问题的蓝本。例如巴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问题,旁遮普省和俾路支省的利益纠葛问题,瓜达尔港众多项目的收益问题,中巴铁路建设的可行性问题,印巴之间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矛盾冲突问题,巴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问题,中巴经济走廊与新疆发展战略的协同问题,围绕巴基斯坦所形成的中美俄印的大国博弈问题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形成信息库、案例库、专家库,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举一反三效果。做到成竹在胸,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央企业难得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对于中央企业国际化水平一次大考验,可促使中央企业国际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央企业应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积极开展适合于国际化经营规律的思想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
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大事,也是世纪大事,仅凭我们过去的经验难以支撑这样的大战略实施。比如宗教问题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越不过去的一个坎,在与东南亚、中亚、西亚、中东国家合作时,能否从有神论者角度思考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个严峻挑战。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任何一个项目绝不是单一的经济收益问题,而一定是社会各个层面全息融合的问题,而这些年来我们对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匮乏,使得这方面的智力支撑明显不足。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文化自古就有和世界文明共融共进的传统,深入挖掘掌握传统文化精髓,与具备资金、技术优势同等重要。
不熟悉当地文化,不懂得怎样和当地社会合作,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会持久,因此,与当地社会建立命运共同体十分必要。要遵守沿线国家的法律,尊重当地习俗,秉持合作共赢原则,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关心当地民众的疾苦,维护当地员工权益也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跨国公司国际化经验,善于利用当地媒体,善于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在急需解决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方面多做些“民心工程”,扩大中央企业在当地正面形象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当地华人、华侨的纽带作用,搞好与政府、社区关系,不能只走上层路线,让沿线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由怀疑,到了解,到接受。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应该与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接,创新商业模式、合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从发展战略、公司治理、比较优势、人才贮备、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资金筹集、投资收益、风险控制等方面建立完善体制机制。要按照国际经营规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模范遵循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利益相关方参与公司治理的权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依法合规披露信息,提高公司运营的透明度;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以国际化的视野不拘一格地广揽全球英才,按照国际规则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给予有效的激励约束,实施市场化、契约化、任期化管理,推进属地化选人用人。
总之,央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强化领头羊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重要性的认识,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在能源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装备制造、产能合作等领域的系统集成优势,规划实施好“一带一路”上的每一个项目。谋划大战略需要大智慧,实施大战略同样也需要大智慧。央企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必须成为有担当、肯学习、懂风险、能创新的领头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