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赵英吉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保障,它不仅仅是经济资源,也是政治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将受到能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今后能源结构将从目前的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逐步过渡。因此,传统能源企业[1]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从以一次能源利用为主逐步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战略转型。
能源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对整个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塑造可持续的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能源企业实现了转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转变,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竞争力。此外,国内能源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是实施“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主力军,肩负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重任,只有能源企业实现了转型发展,才能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
企业转型[2]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架构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企业转型的路径可以分为内生路径和外生路径两种。企业在面临转型战略选择决策时,一般优先选择从内生路径展开探索再逐步扩展到外生路径,或者兼而有之,但优先从内生路径开始,外生路径为辅。原因在于企业的转型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转型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一方面,企业的核心资产往往具有专用性,越是大型企业集团,资产专用性越强,这部分资产构建完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特定用途后将被锁定,再移作他用则存在较高的壁垒,或者改作他用将面临很高的转换成本从而导致资产效益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另一方面,基于企业核心资产形成的企业核心能力具有刚性特征,这将限制着企业转型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此外,企业决策者基于过去从业经历所形成的能力倾向性可能会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过去的经验作为今天行为选择的参照系,同时作为组织记忆的企业文化则对上述因素产生着正向强化作用。
由此可见,企业在通过转型发展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时候,首先在所处行业内,充分发挥所掌控资源的能力作用,同时搜索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配套行业,其次才是寻找其他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沿着“资源(Resource)— 能力(capability)—行业内地位提升(structure)— 产业定位(production)”路线展开搜索,简称RCSP范式[3]。
纵观能源发展史,一种新的能源占能源总供应量的比重由1%上升到50%,替换周期平均需100年[4],具体包括新能源从初始研究到推广应用的初发阶段需要30—50年,大规模能源系统建设的成长阶段需要20—30年,成熟的商业化运用阶段需要20-30年。目前,已有30多个发达国家和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已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了全国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行动规划。随着全球化的新能源替代浪潮和各种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未来新能源替换周期将可能缩短,面对这样一种能源结构和形式的快速变化,传统能源行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1)从能源生产(发电)方式看,能源提供载体将从固体、液体向气体和光等可循环利用资源转变;可循环利用能源资源的不足在于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这将导致新的发电机组将突破传统水轮机或汽轮机组的机械惯性。
2)从能源分配(输配电)方式看,分布式电力技术与大容量超远距离输送与将平行发展;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将导致电网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信息技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储能等技术将广泛使用。
3)从能源终端利用(用电)方式看,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消耗系统(如汽柴车、热动系统等)将向电力为基础转变,同时电网的负荷特性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从长远看,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共识,一次能源将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过渡,终端能源将向以电力为主过渡。最终,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消费系统(如汽车、供电供热系统等)将向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消费系统转变,电力能源企业将逐步成为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的主体,整个电力系统将与能源系统高度整合。
传统的电力系统是“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用电”单向度的供电模式,以电能的生产和使用为基本目标,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化大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也与工业经济追求规模效益的特征相适应。在电力规划和设计时,更多地从电力负荷需求和一次能源生产出发,研究和确定电源点、输电路径、送电容量和电压等级,以及网架结构等内容,很少考虑需求侧的能源利用问题。在整个能源提炼、生产、供给,直到终端消费的过程中,有56.2%的能源被浪费,而仅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就有平均68.8%的能源损失,电力传输和分配过程中还有约5%的能源损失[5]。
为了解决传统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建立面向未来能源发展的电力系统,各国都做出了不懈的能力。2003年,美国能源部发布了一份规划未来电力发展方向的研究报告“Grid 2030—电力系统的下一个100 年的国家设想”,该报告是美国未来电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未来电力的发展宗旨是“打造更具活力的、更具竞争性的国家电力市场 ——一个可以连接任何人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够提供充裕的、可供应的、清洁的、有效的和可靠的电能交易,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世界上最安全的电力服务体系”。在新形势下,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今后都将面临着历史性的重大战略转型。从计划经济模式和垄断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电力工业“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用电”单向度的价值链条,将会向“以市场为中心,综合优化利用社会能源”转变。面对这一转变,电力服务体系和电力企业管理将在电网结构、企业经营模式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上述战略定位、管理思想、服务体系、电网结构、经营模式的变化将导致电力企业在服务体系、企业治理核心理念、业务流程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
1、服务体系的转变。新形势下整个电力系统包括发电企业及电网企业的运营范围将围绕能源的清洁化利用、节能服务、电动运输及其配套服务等业务领域深入开展,电力企业的定位也将从传统的单一电力供应商向综合性能源服务供应商转变。
2、企业治理核心理念的转变。电力企业治理核心理念将从“以电力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电网结构将注重与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相结合,大量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电力生产将实现灵捷上网,电力生产企业传统的以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将转向为客户需求管理和资源价值管理。
3、“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实施流程再造。“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决定了原来侧重供给侧的单向度电力供应过程应该被从客户需求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端-端”闭环过程所替代,企业治理模式将围绕这一闭环过程实施流程再造,也即在电力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以市场营销系统为龙头的终端需求逆向传递机制,从而有效调度、协调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等各个子系统的整体行为。
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既定的模式可以照搬,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所以,尽管企业转型发展及其相应的业务流程再造是全局性的和颠覆性的,但是其过程将是逐次渐进和动态优化的。在当前我国电力工业面临深刻历史转变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将能经受各种挑战,成功实施转型发展。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李平等,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4期。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3]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课题组,“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问题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0年第3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