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金融危机后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时间:2024-04-24

孙坚强, 崔小梅, 杨 燕, 罗 英

(1.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金融危机后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孙坚强1, 崔小梅1, 杨 燕1, 罗 英2

(1.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本文采用扩展SOP模型的方法,分析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RMPI、PPI、CGPI和CPI物价传导机制的特征。结果发现,生产环节的PPI对上游投入环节的RMPI和下游批发环节的CGPI传导不畅,生产厂商在价格传递链处于夹心地位;金融危机后,消费环节的CPI不能回馈传导上游的任何环节,居民的需求拉动能力和作用发挥不明显。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传导机制

1 引言

物价稳定作为政策目标,价格传导机制必然是宏观政策决策分析的关键问题。根据价格运行规律和产业链理论,上游商品价格变化将引起下游商品价格相应波动。但近年来,我国PPI对CPI的传导屡次出现传导不畅的情况,甚至出现PPI、CPI倒挂现象。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物价传导机制更是出现新的特征。

长期以来,各国学者以及统计部门等机构对物价传导机制均进行大量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征。如Garner[1]发现商品价格指数倾向于领先美国的CPI通胀周期,但存在无规律波动。Furlong和Ingenito[2]发现PPI对CPI通胀的传导能力逐渐减弱,这与Clark[3]的实证一致,PPI信息在VAR模型中弱化了对CPI的预测。Bloch等[4]实证发现PPI指数和工资成本对CPI传导显著。Kyrtsou和Labys[5]发现PPI和CPI不仅存在非线性的动态传导,更存在双向回馈传导的现象。对于我国价格传导机制,早期的研究如刘敏等[6],中国价格协会课题组[7],何新华[8],张延群[9],程建华等[10]。近期的研究如,陈建奇[11]发现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的样本期间,PPI几乎不向CPI传导,非对称供求结构是造成PPI、CPI倒挂的主要原因。贺力平等[12]发现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的样本期间,CPI是PPI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后者经过1至3月的时滞对前者做出反应。吕光明和杨滨嘉[13]发现,除了生产链条向消费链条正向传导存在阻塞外,价格传导整体上较为顺畅,价格变动较多地由需求因素驱动。

对于物价传导的分析,尤其是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分析,加工阶段SOP模型(Stage-Of-Processing, SOP)很早就得到各国统计当局的重视[14],尤其是美国劳工统计局。SOP模型将商品分为,初级产品(Crude Goods)、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和产成品(Finished Goods)。初级产品指尚未加工的商品,不能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中间产品指已经加工但仍需再加工的产品,或者是那些已经完工但被企业采购作为投入品的产品。产成品是已经完工的产品,可以销售给消费者,包括个人和企业。如果将SOP模型拓展到消费者价格指数,则可成为四阶段的SOP模型。在我国的价格统计体系中,并没有专门对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产成品价格指数的调查统计。但从投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RMPI)、生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流通(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CGPI)到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四个环节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价格统计体系。采用SOP系统的分析思路,可以更深入分析我国的物价传导机制。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增长,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进入衰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尤其是对出口的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做了积极的应对,在这些背景下,我国的物价传导机制如何,是值得分析的问题。本文在该背景下,采用拓展SOP模型的分析思路,分析我国传递链条四个环节的价格传导机制。

2 变量与数据

传递链条四个环节的代表性价格指数分别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RM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CG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RMPI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物价调查范围包括燃料动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等九类产品,涵盖900多个基本分类的6000多种工业产品。RMPI反映工业企业中间投入产品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是工业企业物质消耗成本核算的重要参考。PPI反映工业企业产品首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包括出售给本企业以外单位的产品和直接出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PPI调查范围涵盖1702个基本分类的11000多种工业产品。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2011年1月起,我国的工业品价格统计更改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包括RMPI和PPI)涉及400多个城市的6万家工业企业。可见,RMPI和PPI分别反映了工业企业投入环节和出厂环节的价格变动。

CGPI的前身是国内批发物价指数(WPI),原则上统计商品流通中企业间集中交易的商品价格,一般是首次批发商品的销售价格,不经过批发而直接销售给用户的商品,则取其出厂价格。CGPI调查范围包括国内生产且在国内销售的商品791种,代表规格品1700个。可见,CGPI主要反映了流通环节企业间的价格变动。

CPI最为直接地反映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程度。调查范围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的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和服务价格。CPI的调查由物价调查大队直接到食杂店、百货店、农贸市场和服务消费单位等分布于全国的6.3余万家调查点直接采价。由此可见,CPI直接反映了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

由于CPI自2001年起才真正成为价格统计、公布和使用的主要指数,因此,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作为四个指数的数据时间范围。数据来源于万得资讯数据库。我们根据四个指数的同比数据和环比数据计算定基数据,其中2001年1月设为100。进一步对定基数据进行去季节性效应的处理,最后取其对数值。

观察四个物价指数的同比时间序列,我们注意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以及之后,四个物价指数波动程度更大。以2007年2月为危机时刻划分点,危机前RMPI、PPI、CGPI和CP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极差分别为19.04、12.60、12.98和6.60,标准差为5.00、3.28、3.54和1.60,危机后极差分别为27.07、18.30、18.30和10.50,标准差为7.27、4.90、5.43和2.50。可以看出,传导链条首端的RMPI指数波动程度最高,末端的CPI指数波动较为平缓。

为了更为稳健地分析危机后我国物价的传导机制,我们选择了三个实证周期:(1)2007年2月至2013年12月,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开始,当年2月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呈现,以汇丰控股为次级房贷业务增拨18亿美元坏账等为代表性事件。(2)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宣布破产,被认为是金融风暴的开始。(3)2008年11月至2013年12月,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2008年11月宣布4万亿人民币的投放计划。

3 实证模型

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来分析四个物价指数的传导关系,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i为滞后月度数,k为最大滞后月度数,可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等确定。α,β,γ,η为模型待估计参数,ε为满足统计要求的随机误差项。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思路为,以第一个方程为例,如果原假设β11=β12=…=β1k=0被拒绝,则认为PPI的滞后值对RMPI有预测力,说明PPI是RMPI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如果原假设不能拒绝,则说明PPI不是RMPI的格兰杰原因。其他指数两两之间的传导关系,类似分析。理论上,一组指数之间存在四种可能的传导关系,双向传导,两个方向的单向传导,互不传导。对于该假设的检验,采用约束条件的Wald检验方法,检验统计量服从χ2分布。

4 实证结果分析

数据的平稳是进行后续检验的前提。我们同时采用ADF、PP检验方法检验RMPI、PPI、CGPI和CPI的平稳性。结果显示,四个指数的对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不平稳的,但在一阶差分之后平稳。因此,在后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中,我们使用了四个指数的对数差分,类似于多数文献的做法。

RMPI、PPI、CGPI和CPI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 1所示。指数间的传导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存在传导,虚线表示在10%的显著水平存在传导。

表1 RMPI、PPI、CGPI、CPI指数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注:表中变量均为定基指数经季节调整后再取对数差分。**、*分别表示在5%、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图1 RMPI、PPI、CGPI和CPI的传导关系示意图

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之后物价传导机制存在明显的特点。

从RMPI到PPI的投入到产出的生产环节,物价单向传导顺畅。三个样本周期的结果均显示,RMPI是PPI的格兰杰原因,对于2008年11月至2013年12月,该检验在10%的显著水平通过。可以看出,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动,单向地传导到出厂价格指数,或者说,投入成本的变动,迅速传导到下游的厂商。格兰杰因果检验的VAR模型中,我们注意到,对于2007年2月至2013年12月的样本期间,滞后一个月RMPI对PPI即有显著的影响。

从PPI到RMPI的生产厂商到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等供应商,不存在反向的传导或者回馈,生产厂商的议价能力低。三个样本周期的检验均显示,PPI不是RMPI格兰杰原因。在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投入环节,供应商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市场进入门槛高,这个环节的企业整体定价能力强。相应的,处于下游的厂商,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更竞争,更多表现为价格接受者,议价能力低。

从PPI到CGPI的生产厂商到下游的批发环节的批发商,单向传导极弱。除了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样本周期在10%的显著水平通过以外,PPI不是CGPI的格兰杰原因,可见传导极弱。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以投资推动为主,积累了严重的供给过剩,生产商对流通环节的批发商并未有多少议价能力,上游的价格变动并未能传导到下游。

从CGPI到PPI的批发环节到生产环节,存在显著的单向回馈传导。三个样本周期的检验均显示,CGPI是PPI的格兰杰原因。生产厂商对下游批发环节价格的变动做出反应。综合RMPI、PPI和CGPI的传导来看,PPI的厂商环节对上游的投入环节和下游的批发环节,均传导不畅,是价格接受者。在传导链上,PPI的厂商地位是夹心的。

从CGPI到RMPI存在明显的单向反馈传导。三个样本周期均显示,CGPI是RMPI的格兰杰原因。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动,对传导链首端的投入环节具有回馈传导效应。可见,投入环节根据流通环节的价格信息进行调整,而非直接根据下游的生产环节调整。

从CPI到CGPI、PPI和RMPI均不存在反馈传导。三个样本周期都显示,传导链上末端的CPI,都不是上游三个指数的格兰杰原因。而流通环节的CGPI是CPI的格兰杰原因。这意味着,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动,顺利传导到下游的居民消费环节。但居民消费的价格变动,却没有传导到任何上游的生产环节(CGPI和PPI)。居民的需求拉动能力和作用发挥不明显。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拓展SOP模型的分析思路,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及以后的物价传导机制。主要的实证结论包括:第一,生产环节对上游投入环节的反馈和对下游批发环节的传导均不顺畅,在整个传导链条上处于夹心地位。生产厂商议价能力较低,无法将上游供应商的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转嫁到下游的批发价格,只能通过压缩利润来消化上涨的成本。第二,下游流通环节对上游投入环节存在显著的单向反馈效应,投入环节根据流通环节的价格信息进行调整,而非直接根据下游的生产环节进行调整。第三,金融危机后我国居民消费环节的价格变动,未能回馈到上游的任何环节,不存在下游消费价格对上游投入、生产和流通价格传导的“反向倒逼”机制,居民的需求拉动能力和作用发挥仍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对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启示。例如,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受国际能源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非常大,而上游价格向下传导顺畅,因此,外部冲击因素引起物价变化,容易导致输入型通胀的问题需要注意。消费环节的价格未能向上游环节反馈消费需求信息,因此,在拉动内需的政策方面,如何提高需求价格的反馈能力,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线性模型,没有考虑到物价传导的非线性特征。但已有研究表明,PPI和CPI存在非线性的动态传导。那么这些价格指数是否存在非线性传导机制,线性框架下的传导关系的结论是否在非线性模型系统下也成立,是值得后续研究的问题。

[1] Garner C A. How useful are leading indicators of inflation[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1995, 80(2): 5-18.

[2] Furlong F, Ingenito R. Commodity prices and inflation[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Economic Review, 1996, 1(2): 27- 47.

[3] Clark T E. Do producer prices lead consumer prices[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1995, 80(3): 25-39.

[4] Bloch H, Dockery A M, Sapsford D. Commodity prices, wages, and US infl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J].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2004, 26(3): 523-545.

[5] Kyrtsou C, Labys W C. Evidence for chaotic dependence between US inflation and commodity prices[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06, 28(1): 256-266.

[6] 刘敏,张燕丽,杨延斌.PPI与CPI关系探析[J].统计研究,2005,(2):24-28.

[7] 中国价格协会课题组.关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若干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2):10-13.

[8] 何新华.中国价格指数间的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06,(4):31-36.

[9] 张延群.商品价格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的前导变量吗?——基于二阶单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2):140-149.

[10] 程建华,黄德龙,杨晓光.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1):30-34.

[11] 陈建奇.PPI、CPI倒挂与通货膨胀调控——基于非对称供求结构与价格决定机制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24-34.

[12] 贺力平,樊纲,胡嘉妮.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J].经济研究,2008,(11):16-26.

[13] 吕光明,杨滨嘉.中国主要价格指数间传导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1):12-16.

[14] Weinhagen J.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ice transmission by stage of processing[J]. Monthly Labor Review, 2002, 125(11): 3-11.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fter 2008 Financial Crisis

SUN Jian-qiang1, CUI Xiao-mei1, YANG Yan1, LUO Ying2

(1.SchoolofEconomicsandCommerce,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 2.SchoolofManagement,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etween RMPI, PPI, CGPI, and CPI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extended stage of processing model.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changes in RMPI transmit to PPI, not vice versa, and PPI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in CGPI.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changes in CPI do not feedback to any stage in the price chain, the consumer demand is not the key factor in driving prices.

consumer price index; producer price index; price transmission

2014- 07-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CJY013,11CJY09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ZM0082,2014GD03)

F714.1

A

1003-5192(2015)01- 0066- 04

10.11847/fj.34.1.6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