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内部控制能力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时间:2024-04-24

陈永玲/文

蚌埠黄山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外部金融局势和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动,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各类型企业爆出的恶性事件都表明了各大企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实现稳定发展运营,就要不断探索有效路径。内部控制在现代化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经营者的认可,因为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规范业务财务活动人员操作,约束各岗位人员,有助于防范各种运营财务风险,也便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企业整体市场价值,从而实现企业运营目标。尽管多数企业经营者意识到了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纷纷在业务运营过程中融入内部控制,但是最终的实施效果一般,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内部五要素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与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成功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改进建议,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实内部控制工作,规范日常运营发展,防范各环节风险,从而实现预期的预算、运营目标。

内部控制 五要素 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在大方向上要符合国家制定的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减少内部控制实施风险。在保障企业常规业务活动正常开展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保障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上述内容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如各企业相关人员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组织架构、领导能力素养、内部业务、财务活动流程等因素,忽略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最终影响各环节人员操作,内部控制体系对人员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也无法体现,最终内部控制的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本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内容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受限于各种资源、人力等因素,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主要在于内部控制治理架构、人力资源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其中内部控制治理架构设置相对随意,并没有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治理架构的设置,仅仅由内部各管理部门人员进行简单设置,完全忽略了内部控制期间各层级人员职责、各岗位人员职责,也忽略了各岗位人员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内部优秀人员留任。由于企业内部没有设置完善的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升职加薪等机制,使得各岗位人员对岗位职责缺乏一定的责任感,难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因此会出现人才频繁流失的现象。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软实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助力,然而企业内部并没有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企业领导人员、基层岗位人员对内部控制理念的思想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现金流风险控制不到位

部分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融资,会选择融资租赁方式,而融资租赁本质上是一种新型金融工具。随着融资业务的拓展,企业销售量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是销售回款比例却无法达到预期,会对多家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回收造成一定影响。融资租赁方式采用的长期应收账款涉及周期长,导致客户逾期还款情况越来越多,使得企业现金流管理难度、回款风险不断增加。

部分企业回收融资租赁账款时,一般会采用资产负债表涉及的“融资租赁营业收益”“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进行回款核算,采用的坏账计提比率是20%。然而,在实际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外部市场环境不断变动,再加上受到国家宏观金融类政策的影响,承租人经济状况并不稳定,因此企业也同样承担着账款无法偿还的风险。

内部合同风险控制被动

企业合同项目的开展一般会涉及多个部门,而且时间周期较长,如校区、宿舍等项目建设,中间任何一个环节违背合同内容都可能产生隐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本质,这些隐患的存在是因为企业相关岗位人员对市场经济变化缺乏有效监管,也缺乏合同履约风险防范、控制意识,所以会存在一些违规的暗箱操作。部分企业虽然会加强合同风险管理,也设置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审计监管等制度体系,但是缺乏具体操作指南,制度体系大多流于形式,各岗位人员无从入手,使得企业风险控制和审计处于被动局势,无法真正加强风险管控,规避风险。

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环节可以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该环节内部控制力度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内部控制效果。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该环节的重要性,只是随意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业务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等,没有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授权审核批准原则,也没有考虑预算目标、预算职责,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流于形式,无法对各环节各岗位人员进行行为约束和引导。

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方面的缺陷主要包括:现有信息技术功能不齐全,无法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监管,部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导致基层人员在发现问题后,无法快速反馈给相应部门人员,也无法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未能实现跨部门间人员的有效沟通交流,部门信息闭塞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会导致合同签订出现多头签订、管理分散的局面。企业与社会中各种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较多,而且部分企业会采用业务归口方式进行管理,涉及的合同签订主体较多,由于各部门人员缺乏密切沟通交流,再加上管理较分散,因此各方掌握的信息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各部门负责与自身相关的合同签订,但是无论合同签订主体是谁,最终承担责任的都是企业法人,如果无法对合同签订相关事宜进行高效监管,各部门间不能相互协调、配合,后续相关人员在开展企业资产汇总、清查、审计工作时,就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内部控制监督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期间,需要发挥完整、公开透明的监管职能,这样才能督促各岗位人员规范履行内部控制职责。然而,实际上各企业运营过程中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管岗位,也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内容。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控制监管岗位,但忽略了其独立性,以至于在实际开展内部控制监管工作时,监管人员总会受到个别领导人主观意识的干扰,无法公平公正地出具监管结果,对存在缺陷的相应环节也无法及时进行整改,最终影响企业整体业务运营效率和盈利情况。

提高内部控制能力的有效对策

增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可以从内部控制治理架构、人力资源机制、企业文化三方面着手。相关人员在设置内部控制治理架构时,要充分调研各种信息资料,确保现有治理架构中的各层级人员都能充分了解自身内部控制职责,并且不同层级间实现相互依存、相互监管,避免因架构设置不合理而出现个别领导人员权力集中的现象,影响整体内部控制决策的准确性。人力资源部门要设置完善可行的人员招聘、培训、晋升、奖惩等机制,开展公开化的招聘、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充分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现有的企业文化中,让更多员工都能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有效应对内部控制风险

高效管控现金流风险

企业要依靠内部控制方式解决当前现金流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选择常规信用赊销的方式扩大营销渠道,解决短期内的资金压力。要强化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工作,及时更新信息,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做相应的赊销标准,确保在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的同时,保障企业有足够、自由的现金流。可适当拓展资产融资租赁业务,但要注意租赁过程中的合同内容编制、账款回收进度等情况,实现租赁前、中、后的全面管控。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安排专业人员全权负责风险防范管控,这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对各种异常具有高度敏感性,并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前制定风险防范和管控方案。

做好项目合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企业要搭建合同管理数据库,涵盖所有已完结合同、正在履行合同、即将签订合同,然后指定专业人员进行合同数据库的管理,便于领导人员随时查阅当前的业务合同内容及履行情况,并针对相应的风险环节适当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企业合同风险。同时,数据库中也要收藏各种类型的合同范本,以便在企业实际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合同编制人员提供可参考建议。可依据档案库中的范本编制合同草案,经过法务、技术顾问等专业人员层层审核修改后,确定最终的合同签订版本。此外,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合同内容质量、合同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强化对相关人员在合同法律知识、风险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培训。例如,在合同签订前,要对投标人资质进行全面审核、判断;对合同中的违约、标量、标的金额等进行反复确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结算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与财务人员反复沟通,依据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结算。

强化内部控制活动过程管理

企业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可以作为一种内部控制方式,但企业无法保障各环节各岗位人员都能够规范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还需要有其他内部控制方式加以辅助。比如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效果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相关联,也能促进各岗位人员更规范地开展相关内部控制工作。另外,应对所有内部控制环节人员的操作规范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违规情形就要及时处理相关责任人,处理措施要合理适度,确保能起到一定的警示效果。

搭建有效沟通平台

加大内部控制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建设力度

企业经营者要明确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所搭建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贯穿于业务活动全流程,实现各职能部门间接口对接,确保各部门人员都能全面掌握各种数据信息。另外,还要为基层人员提供信息反馈渠道。基层岗位人员常年身处一线,在实际内部控制系统应用期间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反馈存在的问题,这有助于及时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各部门间要借助有效渠道保持信息同步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规范操作、规避或减少风险,但是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配合、相互协调。为了实现全面的信息同步,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将合同管理和财务、预算、业务等系统进行全面对接,这样才能在企业范围内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同步、共享,也能有效规避因信息不及时造成的错误决策。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优化了反复申请、审核、审批的流程,对同一项目的合同管控可以多部门同时在系统中进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预算管理质量以及合同监管效率。

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监管首先要设置独立存在的内部控制监管部门,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内部控制监管工作内容,确保监管人员不受任何中间层级领导人员主观意识的干预,最好由董事会成员直接管理监管人员,一切监管事宜都直接经由董事会人员决定。监管人员要想及时了解各业务流程、财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需要对企业现有财务、业务活动流程,以及各岗位职责、部门职能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分析各环节风险的大小,尤其是经常发生风险的关键环节,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企业要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管机制,监管人员要严格遵循机制规定,保障监管工作整体透明化、公开化。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多招聘几个专业内部控制监管人员,分别负责不同职能部门内部控制情况监管,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对企业业务、财务工作的规范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实现企业预期预算目标、经营目标以及阶段性战略目标等,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更稳定地占据市场份额。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期间的不足,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措施,具体措施有增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有效应对内部控制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活动过程管理、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等。希望本文的一系列研究能够为更多企业高效落实内部控制,发挥内部控制的约束、引导、震慑作用提供参考意见,助力企业高效开展内部业务、财务管理活动,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稳健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