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戚平
(四川省南充道路桥梁工程总公司阆中分公司,四川 南充 637400)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界定最早出现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后经过相关专业学者的进一步完善,将其内容划分为环境控制、活动控制、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有效监督五个部分。会计信息管理属于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也在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工作水平与信息质量受到内部控制环境的限制。KPMC(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曾对美国数千家中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有超过50%的企业舞弊案是由内部控制检查出来的,而内部审计检查出的相关问题只有约47%,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与组织都已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有效经验不足,仍存在部分问题,亟待相关研究者探索完善。
内部控制的概念相对抽象,其内容也随经济活动的开展而不断丰富。从美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来分析,内部控制的五个部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环境控制是最基础的一环,是保障内部控制各项措施有效执行的条件。从定义来看,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制度、组织架构、员工管理规范、企业文化氛围等,要素包括管理层经营理念、员工职业道德、内部审计与监管力度、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责权分配制度等。
我国对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中,内部控制同样被分为以上五大要素,对其中环境控制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可以将其归纳为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法律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等方面。企业文化又可分为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价值观等;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理会、内部审计部分等;组织结构则是指企业的部门设置、岗位安排、责权划分等;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外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内部审计法规等内容;人力资源战略包括企业长期和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胜任力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管理等内容。企业或组织进行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法律规定的约束下对内部运营管理进行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为企业或组织接下来的运营发展提供参考。
会计信息质量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程度,即会计信息符合会计准则规定要求的程度。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合乎要求的标准应从相关性、可验证性、可靠性、易懂性等多个方面衡量。从会计信息的功能性来看,会计信息质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相关会计报表的质量,主要衡量指标是可靠性与相关性;第二,报表表述的质量,衡量指标是易懂性和可比性;第三,对信息质量的约束,衡量指标包括及时性与透明度。会计信息质量就是对会计准则、财务方法、核算程序进行有选择性的取舍与衡量,是对财务目标的具体化。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对企业决策产生直接影响,质量高的会计信息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指标,更具参考价值,能够有效降低决策风险。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隐形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道德倾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帮助企业团结一批忠诚度高、信念感强、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帮助企业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完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环境氛围,并通过对员工的约束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少将其与企业运营、员工管理深度联结,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实际脱离,缺乏实施条件和操作空间,严重影响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
治理结构是企业的管理框架。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理事会等权力组织,治理结构就是通过以上几方的制衡关系进行有效管理,并根据各权力组织的分工进行职责分配。治理结构的科学性会对企业内部战略规划、内部控制效果、运营效率等产生直接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决策权都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执行董事、运营经理都由股东会选派,这就导致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的权力不足,部分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企业决策自主性不强,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不到保证。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分工的制度安排,通过部门划分和岗位设置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协调和划分。企业设置组织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内部信息的流通效率与内部运转的整体协调性。组织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信息传播的流畅度。顺畅的信息传播途径、便捷的沟通方式能够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并纠正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为内部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和指令传达。二是内部运转效率。科学合理的部门设置与责权匹配的岗位安排,有助于各部门协调合作,为财务管理提供便利,减少相互推诿的情况,特别是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岗位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与会计信息的质量。
法律环境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经营行为、运营程序、管理制度等的有效规范,科学合理的法律环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内部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行为,进而推动行业和市场有序发展。但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依旧较为普遍。管理者与员工普遍缺乏对国家政策、行业法规、岗位规范的有效认识,反映在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内部控制等岗位上,则会导致企业财务问题凸显,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从而对企业资产安全与资金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人力资源战略是指企业基于自身发展规划、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的预估,对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定的规划。信息时代,人才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凸显,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与人才的竞争。在内部控制方面,人力资源不仅是实施和构成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和管理工作的落实者。
人力资源战略对内部控制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影响内部控制效果。企业的招聘、培训、晋升、激励机制都会对内部员工的行为偏好和工作态度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第二,管理层与审计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层作为企业各项政策的推行者,其带头作用不容忽视,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则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的完成度。第三,员工胜任力影响内部控制效果。员工胜任力会直接反映在工作的完成度、各项任务的执行精度等方面。在内部控制工作上同样如此,对员工胜任力的衡量不仅关系到企业运营效率与任务完成情况,而且影响着企业发展规划的效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强化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环境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而且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内控环境,能够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要重视文化建设,将内部控制环境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构建更具人文性、人本性的企业文化,拉近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提升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其次,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理会等企业权力组织的责权范围,保证董事会与监理会的独立性和职能性,从而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公正透明的执行环境。再次,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一方面要保证内部控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要降低各项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难度。最后,优化企业组织机制,围绕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企业规划等多方面工作,突出人这一要素的重要价值,尤其要针对内部控制部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从源头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开展的,要想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切实提高内控工作效率、效果,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首先,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规划,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标准,并基于此组建内部控制人员队伍,在保证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同时,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其次,企业应针对内部控制人员设置员工培训与开发机制,定期组织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与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储备体系,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最后,企业应针对内部控制人员建立独立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以鼓励内部控制人员保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另外,构建激励机制时,可以参考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案,将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增强内部控制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增强人员岗位责任意识,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相关信息的有效传达与各项工作的准确落实,而监督制度能够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精准的信息,便于各项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对分析与准确执行。首先,在完善沟通机制方面,企业应构建部门间、岗位间的信息沟通平台,设置办公专线、对公邮箱、线上平台等,供企业内部各部门交流沟通;也可以定期组织部门交流会,通过面对面交流,提升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效率,同时增加不定期交流会议的次数或缩小会议范围、提升会议灵活度等,丰富交流形式。同时应限制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内容、方式、频次等,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和频繁开会造成的行政损耗。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信息交流方式和效果构建反馈机制,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其次,在构建监督机制方面,企业不仅应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透明性与公正性,还应该就内部控制反馈的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建立监督体系,尤其要针对财务管理、会计岗位等,有效提高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会计信息质量,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信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市场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在市场环境下有效运转,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不是要让企业彻底消除风险,而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当难以规避时,尽可能减少自身损失和负面影响。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企业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等都应与企业目标相协调,以企业目标实现为标准评估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第二,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内部控制不仅是事后评价,而且是事前预判、事中监督。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就是要让内部控制融入企业日常工作。第三,建立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针对企业所在行业与市场环境,对可能发生风险的项目、风险阈值等进行预设,建立预警机制,并制定应急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制度与行业规范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管理之间的关联性也愈发明显。一般来说,内控机制完备的企业或组织,其会计信息的质量也相对较高,管理更加科学,内部运转更加流畅。企业或组织应基于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积极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结合政策背景、市场环境、自身经营与发展状况,从优化内控环境、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信息沟通与监督机制、健全风控体系等多个方面,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依靠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会计信息管理,落实审计职能,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