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战略导向的制造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探讨

时间:2024-04-24

朱志军

(中安达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100)

一、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面对这种形势,需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订详细的管理计划,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整合企业各项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调研发现,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管理的实施方案与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不一致,导致无法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确战略发展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将发展战略融入预算管理,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紧密围绕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有序开展,通过聚焦目标和逐一落实,稳步推进绩效的达成。

二、预算管理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设定的针对企业资金流动的发展计划。为了确保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保证决策的可行性,需要探究实现目标的相关方法。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有效利用预算管理手段,科学规划和有序安排运营相关的经济活动。预算是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情况以货币的形式客观呈现出来,通过预算,可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并调配企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二)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多以企业发展目标的形式出现,其并非企业近阶段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达成。企业战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它通常以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方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综合及长远的角度入手,企业战略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才能实现,能够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稳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经济收益。全面预算管理则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科学管控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这需要动态评估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科学调配企业资源,形成有效的经营预算方案,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跟踪和监督。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能够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战略目标也能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设计和实施预算管理方案,能够调节企业资源,科学管控经营过程,促进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推进,进而顺利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三、制造企业预算管理的特征

(一)成本费用控制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预算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就是控制好成本费用。从制造生产的角度来看,成本是生产环节中的消耗总和,也是影响制造企业产品定价的关键。在当前边际利润递减的发展背景下,压低价格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因此保持产品的低成本生产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二)生产作业层面的控制

制造企业的工作重点在于生产作业层面,所以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该着眼于生产作业层面。一方面,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愈发激烈,作业效率将影响组织竞争实力,作业管理因而成为制造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企业应该以战略发展目标为基准,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日常的经营和生产工作。要以预算管理体系为工作执行的依据,在生产作业的各个层级进行科学控制,进而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促使制造企业调整了生产模式,精益生产、实时控制等方式在组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新的控制方式和以财务指标为根本的预算管理系统相结合,科学管控生产作业层,有助于企业经营实现降本增效。

(三)成本与质量的协调

制造企业以产品生产为重点,在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协调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制造行业,其竞争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竞争因素众多。如果是单个制造企业,竞争中更强调满足相关要求,大多会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制定发展战略。在竞争要素的选择上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涉及成本、质量、创新选择和协调等方面。不管是成本、质量,还是创新,都对制造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些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集中体现在资源消耗需求与限制上。一方面,企业对降低成本的追求令其大力限制资源消耗;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加大资源投入,这些竞争要素的选择和协调是制造企业竞争战略中的核心内容,也是预算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内容。

四、制造企业预算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企业战略和预算管理难以同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因为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也调整了企业预算管理模式,获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之后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应用,成为当前企业内部管理广泛采用的方式。企业战略导向于20世纪90年代末推行开来,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当前依然有部分企业没有在运营管理中贯彻这一理念。实际上,制约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它很容易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缺失管理主动权,过于关注短期效益,忽略了企业的长效发展,导致企业战略管理无法和预算管理高度统一,同步发展。

(二)预算编制和企业战略的方向不一致

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发展比较迟缓,使得一些企业领导对战略导向价值的了解比较片面,对以发展战略为根本的预算管理了解甚少。部分企业决策者认为,企业战略导向编制和规划应该由管理层商量确定,和企业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联。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决策者没有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战略的引导价值,从而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一些制造企业的领导认识到了发展战略与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预算编制上,依然以传统预算编制为主,没有与战略目标相结合,编制的预算方案与企业战略方向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中战略导向价值的发挥。

(三)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一定变化,企业纷纷通过改革创新来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实现自身长远发展。但制造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时,往往习惯要求财务部门来负责相关工作,由财务部门履行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责,同时督促财务部门制订并执行预算管理计划,这种方式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由于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不够了解,在预算管理只能根据相关部门提交的资料进行核算,没有将企业战略和预算管理充分结合,预算体系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预算管理效能。

(四)预算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预算管理作为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求企业所有人员积极参与,且渗透进企业运营发展的全过程,从确定目标、编制方案,到监督执行、后期的考核评估,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注重考核评价,缺少完善的考核机制,就无法找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到指标的达成,甚至会影响企业整体的发展。当前部分制造企业的评价考核指标固化,奖罚制度一般按照财务标准设定,某些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每年完成的都是最低战略目标,并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对应的指标。

五、基于战略导向构建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以企业战略导向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目标

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根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确定的,所以在设定预算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入手。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企业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整、资金流动、人员结构变化等,这些因素不仅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还会使预算资源分配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不管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如何变化,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都要从战略导向入手,确定预算管理指标,使预算管理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这有助于为后期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预算管理目标编制预算管理规划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能够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的水平和效果。所以企业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预算管理目标和要求,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调查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等信息,必须确保信息的客观准确性,以便为后期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在前期调研工作完成后,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预算规划。预算管理划分为长期、短期两部分内容,一般情况下,长期预算为5年左右,要求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确定预算管理计划。在整体预算中,要以短期预算为根本,在实施预算计划时,则须细化预算管理目标,统一规划和安排各项经营活动。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开展的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顶层设计为依据,以整体预算为根本,由上至下地规划,将规划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基于详细的预算规划,企业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提出发展建议,增强预算管理方案的针对性。

(三)根据企业战略导向展开预算控制

首先,需要明确预算执行过程中履行监管责任的主体。企业预算管理部门涉及不同部门和经营环节,预算管理工作应得到企业各级人员的配合,共同监督。在明确监控主体的前提下,企业审计部门、监事会、董事会等互相配合,监管预算管理执行过程,制定详细的监管计划和制度,定期审核相关部门预算执行结果。其次,确定预算监控重点,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要细化到各个细节。监控人员需要以部门业务运营情况和资金使用作为监控重点,在明确监控重点以后,可以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结算中心。结算中心为独立的第三方部门,主要根据相关的责任机制履行监督职责,它有利于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客观的改进意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有助于保证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最后,加强预算管理评价。预算管理评价则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考察,评价预算执行成果。企业须根据发展战略,调整预算方案,确定预算考核周期,加强预算导向评价,找到预算方案和企业实际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公布分析结果,适当调整预算管理方案,保证预算执行监控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四)明确预算执行重点开展实时监控与评价考核

为了更好地完成预算绩效考核工作,需要结合发展战略和预算执行情况,确定各个部门及人员考核标准,使绩效标准朝着战略目标方向转变,保证预算绩效考核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制造企业应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制定激励制度,将其落实到位,并完善奖罚措施,从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的角度出发,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让战略规划和预算管理更加合理有效,促进企业的战略化发展,顺利完成企业发展目标。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注意对比预算编制指标与实际预算执行成果,通过深入分析找到存在的偏差,分析成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措施,以此更好地规范员工的工作执行情况,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结语

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制造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实施预算管理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着手,结合发展实际和预算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执行,通过资源的高效使用和有力整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