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袁美华
(广州市绿化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4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使其成为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开展的方向标。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战略目标,它包括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运转、生态建设以及文化创新等多个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摆脱传统乡村发展模式和思路,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创新乡村发展路径,促进乡村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人类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物质环境,离开自然人类必然会失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人类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帮助人类发展进步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两山”理念在古人哲学智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升华,重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辩证思考,证实了人与自然是难以分割的共同体,因此人们应当对自然报以敬畏的态度[1]。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采取毁坏生态环境来获得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愈演愈烈。在当前发展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总书记指出,由于前期过于在意经济建设,环境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短板,因而需要及时得到解决。而目前“两山”理念的提出,就是要对“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进行纠正,强调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希望国家在新时期做好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平衡工作,使经济发展与环保得到有机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即生态环境,而“金山银山”指的是物质财富,也可以将其视为经济发展成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通过一味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效益,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因而错误地认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属于对立关系。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表明,只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措施,就能让生态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经济发展动力,打破原先的错误发展理念。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农村产业落后的问题,限制了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空间。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要将限制农村发展的不利条件一一改善,根据农业发展现状,设计科学合理的顶层管理结构。此外,农村产业发展除了需要政策支持以外,还需要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逐渐让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自动化,进而提高乡村农业整体生产能力。基于“两山”理念,农村可以借助当前生态环境优势,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在第一产业的经济保障下,探索和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在生态资源较多的乡村,政府和人民可将生态环境优势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两大领域的共同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环境,从而为产业升级奠定环境基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见,改善生态环境与“两山”理念在诸多方面具有统一性和相关性。“两山”理念强调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且强调不应当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然而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普遍以“靠海吃海、靠山吃山”的方式获取资源和发展,这样的方式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如出现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使人们的居住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国家否定了粗放式发展模式,“两山”理念希望农村能够认识到该发展模式的错误之处,根据当地环境状况,因地制宜采取科学绿色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发展和生态宜居的双赢[2]。
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是通过乡村有效治理来推进的,乡村治理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同时也能反映当前国家战略措施的正确与否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否。要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全国各地乡村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发展措施,创造性地贯彻“两山”理念,并探索出一套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生态资源较丰富的乡村可以大力发展当地生态旅游业,将“两山”理念应用到实际发展当中,并不断扩宽理念的转化渠道,将生态资源逐步转化为绿色资源。
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重要革新,该理念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乡村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制定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发展格局,在确保农业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同时,不超量采集地下水和过量施肥,逐渐提高农村畜禽粪污和秸秆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绿化工程施工对现有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提高其绿色价值,创造更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的自然环境,合理规划现有绿色资源,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实质上,乡村绿色发展就是追求生态效益的最佳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共同推进社会效益的最优化,不同于以往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理念,“两山”理念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并基于三者共同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如将平面农业模式转变为立体农业模式,将单一乡村产业转变为多元乡村产业。
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通常采取直线管理思维,并没有注重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应当构建一个生态资源循环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耦合模式,通过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例如将秸秆作为饲料、肥料以及食用菌培养基的原材料,通过对其加工处理使其生成可利用产物。其次,要对自然界的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了解和尊重,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关系,并利用以上关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乡村发展的成本费用。最后,除了传统绿色生产方式之外,乡村还可通过绿色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本土旅游业,通过旅游业为当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打造自身的旅游文化品牌。因此可根据乡村自然景区的特征,邀请绿化公司进行景观园林设计和绿化苗木种植,并对当地的绿色植被进行定期维护,使自然环境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共同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与自然结合最为紧密的地方就是生态产业环境,因此要重视绿色产业环境的保护工作,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资源使用绿色化。针对当前我国乡村资源短缺的状况,如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和质量降低等,乡村应当高效利用水、耕地以及能源,并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建立资源节约型新农村。其次,环境修复绿色化。面对当前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要加强对以上非自然生产资料的管理,提高秸秆、畜禽粪污的使用率。并针对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状况,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可建立农村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制度,并对农村村容进行整治和对河道进行清洁,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最后,乡村还需要通过绿化公司对现有环保措施进行科学改良,进一步降低自然环境危害,提高资源废物回收效率,并对水资源的流通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减少资源浪费。
在我国对乡村振兴战略逐渐重视以及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愈发渴望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必须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将乡村生态、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进行统一,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发展寻求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