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谭军
摘 要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当代文化事业单位的历史使命。剧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平台,更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名片。近几年,在演出市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如何贴近市场进一步寻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保障剧院经营的可持续性,是各大剧院所面临的共同话题。在保证艺术质量的同时,做好演出项目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演出成本,是实现剧院经济效益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成本收益分析体系,并使其有效应用于成本管理的全流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以国家大剧院为例,浅析剧院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体系的搭建,及其在艺术生产及演出经营中的应用,通过对该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更为有效的方式,增强财务分析数据在项目成本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演出项目 成本管理 成本收益分析体系 国家大剧院
一、引言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它的诞生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成长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
国家大剧院自2007年开业以来,始终秉承“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办院宗旨,在行业内更以“大体量和高品质”而著称。国家大剧院年均商业演出800余场,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活动1000余场,接待观众百余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大剧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步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随着成本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财务分析数据在项目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3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演出项目历史成本数据,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归集、整理,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体系,为演出项目立项决策、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财务依据。但其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缺乏权威性、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国家大剧院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更为有效的方式,以增强财务分析数据在项目成本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二、演出业务概况
国家大剧院商业演出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自制剧目和引进类项目。自制剧目、引进类项目与艺术普及教育等业务共同构成了国家大剧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演出业务的划分
自制剧目顾名思义是指由大剧院自行制作的演出剧目。国家大剧院自开业以来先后推出了《图兰朵》《简·爱》《赤壁》《天路》等百余部经典剧目,涉及歌剧、话剧、京剧、舞剧多种演出门类,为观众呈现了诸多艺术精品的同时,更充分展现了国家大剧院强大的生产力。自制剧目年均演出约170场,占全年总场次的21%。
引进类项目是指剧院以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弘扬中华文化特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等为目标,邀请世界范围内不同级别的演出团体及艺术家前来剧院开展的演出。其主要引进形式有自营、合作、保底合作、租场等。引进类项目年均演出约630场,占全年总场次的79%。
(二)演出项目的收支构成
1.收入构成要素
演出剧目的收入主要包括票房收入、补贴收入、赞助收入、场租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票房收入是演出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主要考核指标有总票房、票房销售率、票房回收率等。
2.成本构成要素
演出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创作及演出费、舞台费用、宣传费、旅运住宿费、票房分成款、税费等。
三、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体系
大剧院的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體系主要包括艺术生产成本收益分析体系以及引进类项目盈亏分析体系。笔者下面主要对演出项目编码管理、演出项目收支数据归集、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在决策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展现该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现状。
(一)演出项目编码管理
1.演出项目编码的编制及应用范围
演出项目编码由财务人员根据排期表定期进行编制,并统一下发全院相关部门,一般在演出开始前3~6个月进行编制。
项目编码作为项目的身份证明,应用于票务销售系统、合同管理、财务收支手续填报,“用友”系统亦根据项目编码进行项目辅助核算。
2.演出项目编码规则
(1)引进类项目的编码体现项目的演出类别、演出剧场、演出年度。引进类项目编码由11位数字组成,其中,1~4位0102表示其演出类别是引进类项目,5~6位表示剧场类别01代表歌剧院,02代表音乐厅等,7~8位表示演出所属年度,9~11位表示演出项目的顺序号。例如,2020年1月1日在音乐厅演出《新年音乐会》,项目编码为01020220001。
(2)自制剧目的编码则体现项目的演出类别、演出轮次。自制剧目项目编码由10位数字组成,其中,1~4位0103表示其演出类别是自制剧目,5~7位表示该剧目的顺序编号,8~10位表示该剧目的演出轮次。例如,2018年在歌剧院上演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首演,项目编码为0103096001。
(二)演出项目收支数据归集
1.主要数据来源
演出项目收支数据主要来源包括:演出项目基本信息表、演出类合同台账、U8系统项目明细账、票务销售系统报表等。目前主要通过将各系统的数据导出后,利用Excel的各项公式关联生成《演出项目收入支出总表》,在收支总表的基础上再生成各项分析报表。
2.基础数据主要内容
(1)演出基本信息表。演出项目基本信息表主要来源于排期管理部门(演出部),主要包含以下关键信息:演出项目编码、演出开始日期、演出结束日期、演出名称、演出地点、演出季类别、演出性质(自制首演、自制复排、自营、合作、合作—保底、租场)、演出类型(歌舞剧、音乐类、话剧、京剧、戏剧戏曲、其他)、部门、项目人、特殊项目标记(引进类项目、自制剧目、管弦乐团项目、特殊项目、巡演项目等)。
(2)演出类合同台账。演出类合同台账主要来源于财务部合同管理组,在报表中体现为各项目应付合同款及其执行情况。演出合同台账的引入主要是为了缓解因付款进度缓慢而导致的项目结算分析滞后的问题,同时对项目合同执行进度起到一定监控作用。演出合同台账主要包含以下关键信息:演出项目编码、演出日期、演出地点、对方单位、合同总金额、已付合同款金额、应付合同款金额以及合同主要条款等,其中,已付合同款数据来源于U8系统项目明细账。
(3)U8系统项目明细账。U8财务系统项目明细账的主要用途在于在报表中体现各项目的合同款执行进度,非合同款如宣传费用、旅运住宿费、票房分成款、其他款项的支出情况,体现除票房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如赞助收入、场租收入、其他收入的执行情况。U8系统项目明细账主要包括以下关键信息:凭证号、凭证摘要、收支分类、金额等,其中,收支分类是指根据科目编码对照出的项目收支分类中的1~3级分类名称。
(4)票务销售系统报表。将票务销售系统财务报表引入分析报表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分体现财务收款口径的票房销售情况,如票房销售总数量及总金额、应收未收票房销售数量及金额、票房销售率、票房回收率。二是将财务收款口径统计出的票房销售数据与业务口径下生成的票房销售数据(按照出票座位统计的)进行核对,以对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进行检验。
(三)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
1.合理规划收支分类,全面统一预、结算口径
大剧院为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演出及艺术生产预、结算口径,对收支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分类,设置一级分类6个、二级分类17个、三级分类57个、四级分类120个。其中,一级分类包括创作制作成本、演出运营成本;二级分类包括联合制作费用、创作团队、行政杂项、舞台制作、排练演出、排演团队、排演杂项、舞台技术、宣传、其他。
2.充分利用账载数据,将结算分析工作与日常账务处理相结合
为了将演出及艺术生产收支分类与财务会计记账科目充分结合,在科目设置上融入收支三级分类中的部分内容,在演出及艺术创作费用科目下设置以下三级科目:创作费用、演出排练费用、版权费、旅运住宿费、舞台制作、舞美租赁费、场地租赁费、临时人员劳务费、演出及艺术创作杂费、票房分成费用、宣传费用等,有些科目还下设了四级科目。
在此基础上,业务部门要在支出凭证上标明第三级分类(与项目预算一致),同时理清收支三级分类与各末级会计科目的对照关系,形成记账规则指引文件,为账载数据在演出项目财务分析中得以充分的利用打好基础。
3.结合历史成本数据,构建艺术生产成本收益分析报表体系
大剧院近年来集中整理了2007—2019年2万余条自制剧目历史成本数据,囊括了演出基本信息、合同明细、项目明细账、票房销售情况等信息,通过Excel数据报表的搭建,实现各轮成本回收率对比分析,各轮票房销售情况分析,自制剧目预、结算自动对比等功能,为预算审核、项目决策、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4.探索项目分析新角度,构建引进类项目盈利模式分析体系
注重重点演出板块的全面财务分析,以五月音乐节为例,分别从销售、成本、收益、合作模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演出票房销售率、票房回收率、演出项目毛利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将板块中演出项目分为明星项目、潜力项目、风险项目、问题项目4类,并就各类项目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财务意见。项目人应依据以上意见,在充分考虑市场部门出具的演出项目市场销售预判后,决定项目引进方式以及合作项目的分成比例等要素。
(四)演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在决策中的应用
1.在年度预算编制、项目立项审核中的应用
引进类项目年度预算的编制,主要与上一年度引进类项目总体支出情况进行对比,采取总额控制法对其预算总额进行控制。自制剧目的立项审核,对项目各轮收支三级分类数据与本轮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对各项预算增减原因加以分析,为检验预算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提供帮助。
2.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国家大剧院演出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涉及引进类项目毛利率、商业性巡演项目毛利率、自制剧目成本回收率、演出项目票房销售率、票房回收率、项目人演出项目盈亏率等。财务部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单位,将各项指标报送人力资源部、院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最终以财务部出具内容为准。
四、演出项目成本分析数据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分析及时性难以保障
目前的分析体系主要依靠人工将排期数据、合同台账、财务账、票务销售数据等进行整合,利用Excel工具以月度为单位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再分析。人工作业量大,数据精度无法得到保障,数据更新不够及时,不能做到预算执行进度的实时监控,成本控制流于形式,仍处于重预算审批而轻执行监控的状态。
2.历史成本数据在决策中缺乏权威性
基于艺术生产的特殊性,其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难以平衡估量。由于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成本数据标准,因此在决策中,艺术水准与生产成本的博弈時常出现,财务历史成本分析数据在项目决策中权威性有待增强。
3.决策层对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决策层及项目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单位几乎不用承担财务风险。因此,对成本的把控缺乏主动性,尤其在艺术生产方面,过于追求艺术效果,习惯性地忽视了投入产出比,导致艺术生产以及项目引进成本过高。管理层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剧院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深入开展难度大。
4.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科学性有待增强
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统计口径变动性较大,这导致指标完成情况部分失实。院办公室是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的发布部门,人力资源部是绩效考核部门,财务部是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数据归集部门。在部门联动中存在以下问题:绩效考评指标设定及数据归集工作没有设置工作小组,没有明确牵头部门,各部门间缺乏事前沟通;没有明确文件规定纳入考核的项目范围;没有明确文件规定绩效考核指标的统计口径。例如,各剧场场地费用的分摊标准、各项目宣传成本的分摊标准、赞助费用的分摊标准等没有明确规定,容易产生人为调整分摊数据以影响业绩指标完成率的情况。
(二)解决方法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成本管理过程控制
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排期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预算及会计管理系统、票务销售系统等。远期目标力求实现各系统实时联动,在解决人工量多、数据准确度不高的问题的同时,实现自动对项目合同执行进度进行监控,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实现预算及成本管理全流程控制,并随时随地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2.充分体现财务数据在决策中的权威性
通过对以往年度积累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建模分析、专家讨论等形式逐步建立一套艺术生产标准成本体系,从艺术生产立项环节开始,严格按照标准成本控制其预算申报。充分分析在一定的市场预判条件下,引进形式对引进类项目毛利率等指标数据的影响情况,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引进形式判断标准。将成本管理观念由注重事后分析向关注事前控制转变,充分体现财务数据在决策中的权威性,对项目决策、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考核起到更为充分的指导作用。
3.提高管理层及业务部门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充分实施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将成本控制工作贯穿预算编报、预算执行、预算考核全过程。并配合制度培训、宣传贯彻等手段,进一步增强单位决策层及业务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
4.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合理设置关键绩效指标。通过规范的制度文件明确考核范围、考核指标统计口径,通过科学和严谨的分析总结,明确各项公共费用的分摊标准,减少人为控制因素,切实增强绩效考核指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国家大剧院)
参考文献
[1] 张帅.浅谈剧院演出业务会计核算方法[J].现代商业,2014(33):231-232.
[2] 张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115+171.
[3] 李玥睿.国家大剧院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市场周刊,2019(03):32-3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