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时间:2024-04-24

黄伟琦

摘 要 物联网是近年来国家确定的战略新兴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与线下实体产业的结合越来越受关注,其应用模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本文通过探讨物联网专业联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两者的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探讨运用“互联网+”提供有效的合作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推动物联网高职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物联网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地推进物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推进物联网的开环应用。近年来,这一产业随着互联网的深化发展已经初具雏形,特别是物联网正与农业、工业、家居、交通、电网、医疗等行业深度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的提出使得这一创新思维正不断地渗透到各行各业,更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通过开设物联网专业,开展物联网方向的校企合作,培养了大批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物联网行业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将探讨通过“互联网+”来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更广泛、深入地进行物联网专业的共建和合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物联网的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第一,针对需要培养人才,实时把握市场动态。物联网的技术更新快,只有随时了解企业需求,把握人才需求动态,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与人才市场脱节。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培养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

第二,加强实践环节。物联网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后,还要有实际的工程项目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企业和高校的优势互补,将工程实践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训当中,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

第三,融入实际工作环境。高校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实际项目开发和案例相对较少。为了使毕业生能够融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的机会,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校企合作遇到的问题

物聯网是集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综合、交叉的技术。因其专业涵盖面广、辐射行业多,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对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需求来明确物联网的专业建设方向,设置相关的实训内容。尽管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受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当前校企合作大多表现为以学校为主导、企业相对被动的浅层次合作。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指导学生的时间少,并且很难长期维持。

第二,校企双方“双师”素质需提高。企业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交流,没有形成合力,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企业实习机会少。由于受企业,特别是受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日常运行的客观影响,企业无法安排所有学生都进入一线实习,这与学生大量的实习需求形成了矛盾。综上所述,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健全合作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下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与校企培养物联网人才相融合,将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如何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快速、分享、透明的特质,有效地解决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是值得深入探究与思考的问题。基于物联网专业特点和上述提到的校企合作所遇到的问题,结合“互联网+”平台,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第一,搭建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作为信息技术大类的专业之一,物联网技术的知识面广、更新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因此,光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的教学服务,以“互联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状况,侧重点不同。学校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教学材料的编写,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和教学视频;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项目分享经典案例的操作与工程问题分析等,根据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课程可以建立各自的学习资源库。学校和企业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微课程、慕课等网上课堂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学习。这种新的教学资源获取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学校和企业的人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有益补充。

第二,“线上指导+线下实践”的校企合作。基于线上的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下,校企双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大沟通力度和合作力度。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进行技能实训期间,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工作生产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完成工作中所分配的任务,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能力。另外,线上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补充,可以通过在网上建立实训论坛方式,将线下实训的技术资源共享在论坛上,也可将遇到的棘手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与解决。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最为广泛的交流平台,不仅拓宽了学生寻求资源的渠道,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待生产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跟进项目的进度,继续学习。此外,除了面对面的教学外,企业和学校双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通过网络平台的助推,校企双方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项目导向进行学习,能大大增强实战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第三,三方互动模式。教学由传统的一对多的交流形式向一对一、多对多的交流形式转变。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个性化地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请教问题、提交作业、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和企业可以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查看教学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学校和企业形成教育共同体,参与人才的评价标准,根据共同制定的人才评价标准进行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课程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综合评分,这样更注重学生的多方位考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行业要求。

第四,共建人才培养计划,共享人才资源库。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为紧跟产业发展,需要充分调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网上征集企业的人才需求,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人才资源库,企业可以从中挑选适合的人才。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也能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提供便利,有利于实现共赢。

作为实践能力要求强、技术知识更新快的物联网专业,采用校企多元化合作是为了培养满足企业专业水平要求、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于社会的新一代高职人才。而通过“互联网+”高职教育,加强了校企交流和互补,整合了校企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合作的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提供了便利,推动了物联网高职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为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青.基于岗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研究[J].荷泽学院学报,2013,35(5).

[2]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