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姜娟娟
摘 要 在当前我国经济市场持续繁荣的大背景下,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分析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宏观经济学理论已经发展到了总供求模型,但是宏观调控理论的发展还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步伐。新供给经济学就是建立在总供求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宏观调控理论,在经济调控和经济结构改革中可以大力促进技术进步、调节税收、合理分配生产要素,进而实现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新供给经济学 经济发展 供给管理
一、引言
新供给经济学是当前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中的热门研究话题,但是关于新供给经济学,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新供给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宏观调控,尤其是短期宏观调控中的关键问题。这样就扩大了宏观调控的职能范围,为应对多种复杂的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西方的总供求理论对新供给经济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供给管理概述
(一)供给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给管理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政府用于调整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各种手段的集合,当然不包括价格管理手段。总体而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和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是无法发生较大范围的改变的,所以一些人认为总供给管理是无法应用于短期经济调控的,只能用于长期经济调控,这种观念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一个经济体的技术总量和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无法发生重大改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短期内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却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政府可以采用供给管理的工具来对短期经济进行调控,并达到推动经济技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供给管理的体系优势
首先,供给管理在处理多目标调控的问题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解决“滞涨”这一难题时,可以通过政府为企业制定减税政策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解决由于产品生产成本升高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水平;其次,需求管理可以针对结构调整问题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针对特定产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或是抑制政策来鼓励或是抑制这些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而达到调节产业结构、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基本目的;最后,供给管理有助于刺激本国的商品经济的活力,通过降低企业税收的形式增加企业收益,从而鼓励企业增加产出、降低价格,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剧,更有助于活跃经济市场,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三)供给管理体系的应用前提
供给管理的政策主要针对产品生产者,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直接作用于基本的生产单元,也就导致了与需求管理制度相比,供给管理中政府干预的深度和具体程度明显更高,由此产生了一种疑虑,即供给管理是否会直接导向于计划经济。因此,在运用供给管理时必须强调市场的内部调控作用,即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从而保障公平的市场竞争,鼓励创新,发展商品经济;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的法政体系和保障制度维护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权利,监督其履行基本的义务,从而在制度和体制上形成对生产者的有效约束,保障经济市场的持续繁荣。
三、新供给经济学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
(一)实践基础
当前,西方国家更多地将研究重点放在需求经济学的研究上,而对供给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不够。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总供求模型阶段,但是宏观调控理论还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IS-LM模型上,且总供给理论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这也是未来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之一。研究新供给理论的实践基础只能将之放在商品短缺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并探求西方的需求管理和我国的供给管理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宏观调控理论。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完成“三大改造”到20世纪80年代的这二三十年间一直处于商品短缺的境地,无论是工商企业国有化还是农村集体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且直到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充分完成。可以预期的是,将来政府的一切经济政策都能不同程度地激励生产者,从而为供给管理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理论渊源
既然供给理论研究要以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管理为基本素材,相应地,其理论渊源也应该以这些国家的理论以及对这些国家的实践解释为根本。通过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及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总结出了如下三种供给管理的理论渊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制度经济学以及供给学派。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劳动者为资本家打工,并取得相应的报酬,且在资本家恶意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之下,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劳动者不再接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享受自己劳动带来的成果,因而劳动与资本是统一的关系,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总体生产力也不断增强。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关于供需关系的理论应该成为构建新供给理论的理论基础。
第二,现代制度经济学。经济转型的最根本问题就是重塑激励机制,保证良好的激励和竞争环境。因此,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研究不同制度下的激励制度和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市场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制度经济学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不同制度下经济社会的演变过程,因此制度经济学,尤其是研究经济转型期的转轨经济学为我国重塑经济制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第三,供给学派。20世纪80年代,由商品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问题令诸多经济学派束手无策,供给学派强调供给问题,并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重新引入了总供给理论。这对于宏观经济学研究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供给理论也帮助里根总统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滞涨”问题,并在放松政府管制、恢复市场活力等问题上表现突出。但是供给学派由于缺乏管理的理论支撑,政策工具也相对较少,并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政策组合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研究
当前,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如何将需求理论更好地融入宏观经济学体系中,更好地理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的经济行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成为一大难点;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如何与宏观经济相联系又是一大难题。
五、结语
新供给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发展和研究主流方向,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经验,基于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现状探究新供给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途径。
(作者单位为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肖林.创新发展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理论[N].文汇报,2016-05-15(007).
[2] 苏剑.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 (03):88-95+157.
[3]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小组.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N].中国证券报,2013-07-15(A18).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