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吕顺
摘 要 在“双一流”建设环境下,一流的保密管理至关重要,所以高校应结合现代大学的理念,重视学校的保密管理工作。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保密工作的特点、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必须健全制度,重视保密检查和保密技术更新,强化管理、服务意识,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提升高校保密管理工作水平,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和动力。
关键词 “双一流” 保密管理 对策探究
一、引言
2015年国家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和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下,高校保密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新任务、新局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国家政策形势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而一流的高校也更应该要有一流的保密管理,使保密工作能服务于学校的发展,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保密工作的现状
(一)对外交流频繁,增加了高校保密工作复杂度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国高校间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中外合作办学也会不断涌现,对外交流也势必增多。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里面的科研场所势必会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场所,而这些科研场所又是每个高校科技研发的主要场地,信息集中,信息泄露具有较高的风险;在对外交流和合作过程中,交流内容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涉及面广,信息繁杂,给国家秘密泄露增加了渠道和机会。因此,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做好对外交流过程中的涉密管理工作,是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归口职责不明,归口制度建设不全
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各部门都应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发展。保密工作中明确了“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原则,应将保密管理职责落实到归口管理部门。[2]但部分高校各部门保密管理职责不清,保密工作要求仅泛泛地体现在保密管理办法中,没有分解到各部门具体的职责与分工中,更没有在各部门的流程和管理办法中得到体现,以至于出现学校保密工作机构行政负担过大,管理事项太多。一些高校保密责任制度存在漏洞,业务归口部门保密管理制度建设不全,造成了业务归口管理部门的保密工作出现漏洞。
(三)涉密人员种类多样,人员流动性强,保密意识薄弱
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会引进大量高科技人才,而这些高科技人才有部分会从事涉密工作,人员种类多,既有从事涉密科研项目的科研工作人员,也有从事涉密管理的管理人员。此外,“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会加剧高校人才竞争,人员流动频繁,这就给高校的涉密人员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其中一些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会无意或有意泄露国家秘密,也容易被一些敌对组织利用,以工作等借口窃取国家秘密。这就给对高校保密工作和涉密人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秘密种类形式多样,存放地点分散,生命周期管理难度较大
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秘密种类将会更加多样,主要包括以往考试过程中的秘密、科学研究过程中生产的秘密和研发成果秘密,还包括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技术、研究报告等。根据高校学科和学院的特点,大部分高校的保密要害部位地理位置分散,没有统一建设固定场所,因此涉密载体存放地点也较为分散,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对这些涉密载体的编号、登记、审批、流转等过程的工作量会更加繁杂,容易出现涉密载体生命周期管理不完整的情况,泄密风险隐患也必然会随之增加。
三、“双一流”建设下的高校保密工作对策
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高校保密存在的问题,高校保密管理工作急需加强。在各高校积极开展“双一流”建设时,高校保密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为“双一流”建设工作下的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保密管理制度建设,创新保密工作思维
制度是一个机构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机构工作的稳定和人员发展的方向。高校保密工作制度是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落实保密工作的方向。高校保密工作有没有落实,关键在于有没有严格执行保密管理制度。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重视健全并完善保密管理工作制度,只有合理设计工作制度,优化制度,精简工作流程,才能够让师生的学习工作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符合保密要求,促使学校老师和学生积极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国家安全。
此外,要努力提高保密工作思维,积极寻找创新方法,运用新思维、新观念审视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式,[3]从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体制、观念、做法上努力检查当前高校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并找到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高校保密工作只有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才能有效保障高校秘密安全,才能开创高校保密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高校保密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全校师生保密意识
从高校保密工作组织和机构方面来说,组织机构中人是最关键、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高校保密工作中执行保密管理工作的主要是人,人也是决定保密工作能不能落实、能不能到位的关键要素。在“双一流”建设环境下,高校保密工作更注重政治性、管理性和技术性,是一项细致烦琐的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在选用保密工作人员时要注重高校保密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做到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
从高校保密技术方面来说,高校要选用既能够懂管理又能够懂技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到保密工作岗位上,让其发挥所长,做好学校的保密管理工作;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密工作者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使其全面掌握保密技术防范和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技术知识,主动迎接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双一流”建设对保密工作的要求。endprint
高校要增强每位涉密师生的保密意识。高校中从事涉密生产的相关人员主要是一些涉密的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和对外交流专家,要把增强全员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以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贯彻上级指示为主要内容,与人员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保密教育、保密安全教育相结合,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宣传和防范技术,通过宣传教育使师生能够懂保密、会保密,全面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高校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高校涉密人员保障方面来说,高校要提高涉密人员保障。高校中的涉密人员常常在高校中被当作普通教职工,但由于保密工作具有特殊性,涉密人员肩负责任大、压力大,很多教师因保密原因,其相关成果无法出版和发表,因此要从涉密人员的角度去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保障涉密人员的工作环境,并在进修培训、福利待遇、评奖表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涉密工作者能够安心工作,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三)加强保密技术防范措施和保密技术研究
在信息时代,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增加了泄密风险,其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智能手机等高科技手段窃取国家秘密的问题日益严重,[4]而高校又是创造高新技术的地方,因此要更加注重保密技术防范和研究。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作用和学科优势,整合资源,同高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电磁防护等学科一起加强保密技术研究,不断更新和发展保密技术。高校要积极通过配置密级标识系统、电磁防护设置、红外扫描仪等技术手段,提高保密防范能力和工作效能,增强保密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升保密工作管理水平。
四、加强保密检查,建立保密风险评估体系
高校要加强保密检查和保密自查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工作,问题发现得越多,对被检查的部门和人员来说,也就越能推进自身保密工作的开展。[5]因此,高校保密检查首先要规范细化检查项目,合理设置检查项目,既要不遗留日常保密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点,也要突出检查重点,做到有针对性;其次是要优化检查流程,提高保密检查效率,使检查能够细致有序完成,发挥检查在保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在检查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避免流于形式,督促被检查单位及时整改在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点、风险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发展。高校保密检查工作的成功需要保密管理部门和被检查部门共同努力,保密管理部门要建立检查数据库,将检查情况纳入学校相关部门的考核体系中,相关涉密部门及其负责人也应该高度配合和重视检查工作,将检查结果纳入相关人员考核指标中,通过检查促进高校保密工作。
五、结语
加强高校保密管理工作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是保护国家安全和高校自身利益的需要。高校必须把保密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工作方针和政策,健全保密工作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增强高校师生保密意识,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来增强技术防范能力,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安全保障。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党委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伍李春,霍俊檀.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05-108.
[2] 马占宇.军工企业构建全面保密管理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
[3] 李晶.新形势下高校机要保密工作的挑战与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109-112.
[4] 邱灿敏.智能手机泄密风险分析及安全保密防护[J].保密科学技术,2017(3):66.
[5] 颜培玉,解志斌,张冰,等.高校保密检查工作問题现状及对策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3(12):154-156.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