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 杰
园林设计作为一种建筑文化,设计者的审美标准和创意思维至关重要,要求设计者要对知识和文化博古通今,也要对中西方的优秀文化了然于胸,借鉴精华,利用独到的想法,有效地将多种元素融合并升华,创造出带有自身特色的园林设计作品。
风景园林设计讲究的是将风景与整体园林格局相融合,二者相辅相成,使园林成为让人享受的风景的同时,也让风景作为园林设计的一部分。
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规划,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一味地利用传统设计方法,形式单调,格局一致,势必让欣赏者和体验者认为体验感不足,风景雷同,设计相似,从而造成体验者的视觉审美疲劳,缺失了体验的趣味性和欣赏性。[1]而且以为的利用传统设计方法,也没有将风景园林的内涵和文化更好地向体验者去传达,使体验者失去了了解文化和背景的冲动和想法。
创意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的作用不单单体现在形状造型上,还有整体规划里。利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势必会打破固态的传统思维,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更新造型和形状,用新的形式吸引体验者的注意力,激发体验的切身观感和身心享受,从而激发体验者了解园林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以及接受传统文化的心态和想法。
创新的思维模式,并非是摒弃原本的园林设计风格和文化,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固态格局,为大家提供欣赏的新意,目的也是改变现状,提升风景园林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对于现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和形式,单调而乏味,各地的风格大同小异。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将会有效的改变这种局面,而如何让园林设计变得有趣且有意义,改变单调乏味的现状和局面,希望能从以下几点考虑。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财富。在文化的基础上创建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才是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源于文化且高于文化。可以利用深厚文化底蕴这个有利优势,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特有文化,保留园林设计最初的初心和情感,将创新思维和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风景园林的创作中,再结合当地特有的地域特色,设计富有当地独特文化的园林作品。[2]
对于中国的园林设计,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时刻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和设计风格,自然元素的渗透和融合,让风景园林的整体风格更富有诗意和文艺气质,顺其自然的发展,让作品在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独特的气质,少一些人工修饰与雕琢,也会让整体的园林环境更舒适,更随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代的不同也造就了文化和理念的不同,如何让传统的设计艺术与现今社会的大众审美相结合,需要做到传统文化和现在文化的结合与贯通,[3]借鉴传统设计中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利用现代的科技、设计手段和设计理念,做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宣传。
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各具风格的艺术审美观,也就造成了中西方设计风格、设计思维和最终设计作品不同。我国设计时可以再设计作品中吸纳西方文化和作品的优秀元素,让设计的作品形态更丰富,造型更新奇,更具吸引力。
设计的创新想法往往需要集思广益,多人的思想碰撞和融合,才能为大家提供富有认同感的作品。作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设计,主要的目的是在给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同时传播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最终的体验者和接受者是大众。所以大众的切身需求就是设计本身最大的影响因素。作为服务于大众的设计,应当充分吸取和采纳大众的意见,了解广大群众的看法和需求,结合园林设计的艺术方式,将传统文化、大众需求、艺术审美几方面融合汇总,用一个作品做到多方面覆盖,提升大众的艺术品位,增强大众的参与积极性,避免设计过程中的不合理事件和状况,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园林规划的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提高。
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当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后续的社会发展,并不是一次性的内容。园林规划应当在满足文化结合,设计艺术的同时,考虑到设计的后果对后续的生态发展是否产生影响,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欣赏作品,若因满足美感或设计要求,破坏了整体生态平衡,就不是一个好作品。好的作品应当是在满足空间规划设计的同时,有效利用技术手段,改善现有的生态状况,维护日后生态的稳定和发展。
在追求个性,提倡创新的时代,园林设计的作用不仅是要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视觉享受,更多的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所以要在不断地创新中实现艺术与自然、文化等相关因素的相互结合,也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充实自身,提升自身,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艺术审美,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