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文良
摘 要 经济绩效审计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减少企业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浪费现象、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风险进行剖析,提出完善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战略措施,以期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审计风险 规避方式 策略选择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审计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全面推进依法审计,履行监督职能,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效率和效益,将是审计工作中一项重要且十分有价值的研究。
一、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依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审计机构或人员独立地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其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评价;为经营管理提出建议,为防范经营风险提出预警。
(一)依法审计经济效益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和监督作用、完善审计监督机制等具体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坚持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让审计执法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平稳运行,努力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做出积极贡献。
(二)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履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充分维护审计在人员、经费、项目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独立性,才能切实保证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审计是一种全方位、高层次、综合性的监督工作,现代审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时,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被审计单位保持恰当的关系定位,才能做出公允的审计评价和结论。
(三)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有效途径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审计法》确定的审计目标是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这是总体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审计目标都会有所不同,而每一个审计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当时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当财经纪律执行普遍不够规范时,就要以合法性、合规性监督为主要目标,以财经纪律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监督依据。当审计工作不断转型发展,审计目标逐步转变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三者并重,且效益性日益突出时,只有适时调整法律法规参照依据才能顺利实现审计目标。
二、有效规避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风险的方式
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综合性较强,企业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较为复杂,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共存发生,因此,有效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必须要进行综合性考虑。根据企业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有效的规避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风险:
(一)增强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强调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对企业审计信息的质量保证有重要的意义。独立的审计部门是指企业的审计部门直接对接最高管理层,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进行监督而不是实际参与。
(二)完善审计流程,规范审计程序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在进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审计流程,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进行审计的时候所依据的步骤,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企 业审计,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提高审计证据的收集质量,注重每个审计程序的审计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规避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风险。
(三)完善企业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有效的企业审计质量控制是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重中之重,完善企业审计制度,保证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实务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审计工作的底稿制度和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的考核,减少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风险。
三、完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途径
从目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执行情况看,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审计效益的评价无固定标准,由于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营运的特点,因而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考核的指标便有很大的弹性,导致审计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企业审计部门在资金、人员、机构上并非完全独立,所以经济效益审计独立性差;四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且效益审计技术手段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对:
(一)要转变经济效益审计观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经济评价活动,需要通过对单位业务进行全面的审查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这便需要审计人员转变原有的审计观念,并结合我国现行市场经济的特点,增强全局、宏观意识,大胆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评价,为经营管理提出建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在实践中,不固定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会给企业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实践难题。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在一个统一的大框架内适用统一的大标准,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不同的审计标准。同时,在这统一的大标准框架下再细化为若干的小标准。这样既赋予了审计人员的主观评价能动性又给主观标准提供了可依据的客观标准。
(三)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提高审计技术
在实践中,企业还应该加强度对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专业培训,这是有效实施效益审计所必需的。这就要求企业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效益审计不仅要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从总体上做出评价,还要深入分析其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和各环节,找出影响其效益的主要因素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的方法和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按审计目标划分综合效益指标和单项效益指标两大类。综合性指标是多种因素、多种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审计时从各个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有助于审计人员从总体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状况和发展潜力,为进一步的审查分析提供思路和导向。总之,企业应该提高审计风险规避意识,通过企业审计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向提高效益为目标转变,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 管亚梅.德国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思路及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 .南京审计学院,2005(1).
[2] 吴晓路.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6):11-13.
[3] 傅佶.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J].审计与理财,2011(05):35-3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