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鹏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的酒店服务业和住宅规模迅速发展,用地规模也随之增加,征用农民土地的规模也相应的提高,补偿标准也越来越高,风情小镇是三亚市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整体搬迁、整体安置”失地、失居农民的一种模式,意图在给失地、失居农民安置住房的同时,提供可以经营的商业性资产,一次性的解决搬迁农民后续的生活和就业问题,顺利实现搬迁居民生活方式上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生产方式上实现由农业向工商服务业的转型。
关键词 市民化 风情小镇 后续管理 产业发展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镇农民共53087人,目前入迁风情小镇将近142户,接近500人,为了解海棠湾入迁居民现状,为制定可行性方案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课题组成员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此次调研发放问卷共200份,通过留置调查,有效问卷200份,男性调查者105位,占52%,女性调查者95位,占48%。通过问卷统计分析,结合访谈内容,基本了解海棠湾入迁农民的现状。
一、海棠湾农民入迁风情小镇的现状分析
(一)海棠湾农民对入迁风情小镇后的收入满意度较高
判断海棠湾农民对入迁风情小镇后的收入情况是否满意,主要从收入是否有所增加和农民对收入改变的主观感受两方面综合考虑。通过调查,如图1、图2显示可知,58%的农民反映入迁风情后,收入有很大增加,39%的农民认为有些增加,且71%的农民对此现状是满意的。根据《海棠湾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棠湾镇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拆迁安置定位独门独院风情小镇,分150㎡、200㎡、250㎡三种户型,安置标准为50㎡/人,被拆迁安置户可根据户人口数自主选择以上户型,安置户原住宅面积大于安置面积的,多出部分按《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规定的通知》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货币补偿给安置户,每户农民获百万安置费。
(二)入迁风情小镇促进了海棠湾农民经济收入结构方式转变
海棠湾农民在入迁以前,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与畜牧禽养殖业(49%)、种瓜果等经济作物(43%)及本地企业打工三方面。入迁以后,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变为政府入迁补偿款(44%)、畜牧禽渔养殖业(23%)、出租房屋(16%)及种瓜果等经济作物(16%)。入迁之后,以养殖业、种植业等为主导的传统创收方式比例有所下降,出租房屋等以服务业创收的新型方式比例增加。海南省2008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海南省自身的旅游和服务品牌,出租房屋等以服务为主的创收方式符合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定位和宗旨,能为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提供服务支撑。
(三)入迁风情小镇改善了海棠湾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入迁风情小镇后,海棠湾农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通过调查得知,入迁家庭都配有现代化设置服务,且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服务和维修。55%的入迁户主认为燃气得到了有效改善,44%认为用水得到改善,22%认为有线电视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小部分认为医疗保障(16%)和教育(11%)得到改善。
二、海棠湾农民入迁风情小镇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海棠湾农民入迁后存在不适应情况
通过访谈得知,风情小镇重视对入迁后农民向城镇化居民转化。此首先表现在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比如,禁止在小镇内吐槟榔水等。作为海南本地居民,吃槟榔是其生活的组成部分,吐槟榔水也成为绝大部分生活习惯。入迁后,禁止吐槟榔水,要求其改变原有固定生活习惯会造成居民的困扰。另一方面,风情小镇对外经营开放,要求居民具有开放性、热情性、市民化等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特点,外地游客和陌生邻里的进入会造成他们的不适应和陌生感,因此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二)绝大部分入迁居民不懂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在调查入迁农户与当地开发商或地方政府发生利益冲突时,是否会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时,56%的农户认为不会采取法律手段,10%认为无所谓,只有34%的人认为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农户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权。在现代的法治社会,适时适当的采用法律武器保护和维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以暴制暴、以眼还眼的传统回击方式需要淘汰。
(三)基础设施和治安发展滞后
风情小镇整体环境优美,街道干净,可附近没有幼儿园、初中等学校,也没有公园,运动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长远来看,风情小镇的后续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同时,海棠湾居民吸毒和刑事犯案人员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15年,在册吸毒人员628人,2014年638人。刑事治安事件2014年117起,2015年361起。截止2016年上半年,海棠湾两抢案件6起,盗窃案88起,破案率只有11%。良好的治安环境是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对于较高的治安事件和吸毒事件,相关部门可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
三、入迁海棠湾农民的潜在需求
(一)男性青年群体自主创业需求增强
海棠湾农民入迁风情小镇获得的安置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入迁居民的择业观和就业心态。在“拿到安置款后,您是否有意愿替别人工作的意愿”问卷调查中,50%的男性有替别人工作的意愿,31%的男性想进行自主创业。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得知,人的发展大致是从低到高的发展趋势,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安置款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部分居民自我实现的内在动机和心理。
(二)性别及年龄的差异反映出对安置款使用计划的不同需求
在“如何处理安置款”问卷调查中,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农民反应出较大差异性,从侧面说明,年龄及性别的差异性影响着需求。男性对安置款的使用更多的集中在直接消费(92%)、投资理财(80%)及自主创业(74%)上面。其中,35周岁以下的主要体现在投资理财、自主创业上面,35~45周岁主要体现在直接消费、投资理财方面,45岁以上的体现在直接消费和储蓄方面。对于女性而言,使用安置款相对男性来讲更讲究预防风险,使用计划相对也更趋于保守,主要集中在储蓄(95%)、子女教育(94%)和直接消费(65%)上面。
(三)入迁居民对培训有着潜在需求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79%的入迁居民愿意参加就业培训,并且在入迁居民最期望就业服务调查中,46%表示最想参加投资理财的培训,27%表示最想参加工作技能培训,另有22%表示最想参加创业培训。入迁居民的不同培训需求反应出居民的进步性。此表示居民不想再从事简单的机械的体力活动,表现出对脑力、技术含量工作追求的需求。
四、农民入迁风情小镇后续管理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海棠湾农民入迁风情小镇后,失地农民从分散式农业社会形态突然间走进集约式产业化旅游市场,并且要亲身参与成为市场中的卖方主体和服务提供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失地农民在生活习惯、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水平、知识理念、商业化、城市化等方面都不能适应这种转型,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本身还不具备转型的成熟条件。这个问题必将影响海棠湾风情小镇的产业发展。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市民化建设(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让风情小镇的居民由村民转化为小区化的市民。一是由海棠湾物业管理委员会带头,针对村民吐槟榔水、乱扔垃圾、宠物排泄物不清理、小区里面随意搭建临时建筑物等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建立《村民公约》,《村民公约》全凭自觉和公德心,需要村民自己把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总结出来,来相互监督、自觉履行,没有惩戒措施,年度颁发文明小区居民奖,给予减免物业费等物质奖励。二是在旅游旺季组织风情小镇间排球赛或篮球赛,加强风情小镇间的交流与竞争意识,同时吸引游客和小镇居民前去观看,让游客融入小镇,并培养小镇居民的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干劲.加强风情小镇内部之间的融合,改变原有农村分散的小农意识,建立起集体荣誉感,比赛的经费由海棠湾物业管理委员会与商家合作,由商家赞助或村民自发捐赠。给冠军和亚军球队颁发奖金与奖杯。
第二,职业技能的培训。经过调查发现,相当部分居民有工作意愿,尤其是女性。但是他们在寻找工作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专业技术技能,一般只能做一些服务业的最简单工作,比如洗碗、扫地、门卫之类的,根据海棠湾、三亚甚至整个海南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来看,酒店、旅游、物业、物流、娱乐、餐饮等行业需要大量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并且这些行业提供的岗位比较适合当前海棠湾风情小镇的居民,因为这些行业提供的岗位大多数主要需要的是服务意思、一定程度上的吃苦耐劳、一定的技能,而且这些技能学起来比较容易。
第三,产业经营和管理的培训。立足于海棠湾风情小镇产业化的规划,风情小镇的产业化经营成为必然。这些风情小镇的产业化经营主体就是新搬进的失地农民。经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失地农民以前没有自己经营过产业或者说做过生意,也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这个现实对于风情小镇的发展是个重大的障碍。对于海棠湾失地农民而言,最迫切要学会经营的产业就是自己的独栋别墅,尤其是一些30岁以下的年轻人,自主创业意识很强。这些独栋别墅未来必然成为旅游区的家庭旅馆、商铺、饭店甚至娱乐场。实际上,在完善规划的旅游区,用自家的房子作为固定投资来经营方向明确的产业并不需要很多经营管理的理论指导和经验积累,从调查的状况来看,新进住的失地农民最缺乏的是服务意识、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资产管理的全面化。
产业发展的路径:
第一,与艺龙网或去哪儿网合作,带动海棠湾风情小镇的散客住宿市场,住宿的价格机制相对灵活,由提供民宿的业主与艺龙网和去哪儿网共同协商。
第二,与海棠湾的酒店群合作,面向有家庭旅行需求的顾客提供整栋的、隐私性好的民宿住宅,并提供自主做饭、洗衣等相关产品,满足一部分顾客的需求。
第三,与汽车自驾相关的网站合作,提供自驾旅行爱好者的帐篷搭放、野餐烧烤、加油洗车、洗衣洗菜、篝火、路线规划、体验渔民生活等相关服务,满足自驾旅行的需求。
第四,与国内的一些专科医院合作,打造特色病房,满足部分高收入老人的养老医疗服务,链接家庭与医院的远程网络,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直接做一些简单的医疗服务,并培训一部分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家政人员,让部分高收入老人既能享受三亚的温暖天气,又能享受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
第五,与国有大型银行合作,解决个别居民安置款的挥霍,成立信托基金等一系列金融工具,帮助有创业需求但是不掌握财权的年轻人获得资金的渠道,分散资金的支配权,避免个别居民的挥霍所带来的社会或治安问题。
第六,加大妇女的权利宣传力度,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海棠湾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普遍不高,家庭暴力是解决夫妻争执的主要手段,妇女在家庭里面不具有财产支配权,影响了妇女投资子女教育的效果,风情小镇应由海棠湾物业管理委员会和三亚市妇女联合会、高校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建立妇女权益保护组织,风情小镇的妇女遇到问题可以找妇女权益保护组织倾诉或解决。
(作者单位为三亚学院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 魏后凯,苏红键.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
[2] 张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11.
[3] 赋权、互动与认同:角色视角中的城郊农民市民化问题[J].
[4] 周密,张广胜,黄利.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市民化抑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5] 吴文恒,李同昇,朱虹颖,孙锦锦.中国渐进式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实践与启示
[J].人口研究,2015.
[6] “被市民化”及其问题——对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再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 陈美球,李志朋,刘桃菊.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剖析与对策探索——基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的调研[J].中国土地科学,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