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 要 为培养高校大学生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科研素质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三合一”导师制,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界定。基于新的评价原则,分别以专业教学导师、科研教学导师和业务教学导师为评价对象,构建“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配对比较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以供相关人员进行教学参考。
关键词 “三合一”导师制 教学效果 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外实行已有600年的历史,最初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由温切特斯主教威廉威科姆首创。在我国,除费巩先生50年前曾在浙江大学短暂实行后以外,重新兴起则是近十年的事情。通常意义上理解“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管理学生与引导其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制度。导师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
目前,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方式的需要,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导师制度。但这些导师制多数侧重于培养大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水平。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三合一”导师制(专业教学导师制、科研教学导师制和业务教学导师制),重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深入挖掘自身所长,能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社会定位。
二、“三合一”导师制本科教学模式界定
本文提出的“三合一”导师制包括专业教学导师制、科研教学导师制和业务教学导师制,重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深入挖掘自身所长,能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社会定位。
(一)专业教学导师制
加强教学监督,选聘优秀专业授课教师。专业教学导师由院(系)指定的方式产生。专业教学导师为专业课授教师,一般应在学生入学后每一学期(大一、大二)前期确定,专业教师负责讲授本专业的课程,原则上不得跨专业、跨学科。专业教学导师一经确定,需填写专业教学导师情况简表,并交所在系(人文学院)审批、备案。
(二)科研教学导师制
科研教学导师由学生所修专业方向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职称。一名科研教学导师指导每届15名左右的学生,主要培养学生学术科研能力,一般在专业课程授课结束以后(大三、大四)开始实施。主要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将辅导员的思想引导和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提高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科研业务水平。另外,科研教学导师可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根据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建立学生科研综合素质评价表,再组织开展各种比赛,为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业务教学导师制
业务教学导师由学生所修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企业管理者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中级以上职称,一般为校外导师担任。由各系(或学院)对其在工作岗位、工作业绩、工作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填写业务教学导师情况简表,报学生所在系(或学院)备案。各专业根据需要聘请校外导师,一名校外导师指导每届15名左右的学生。业务教学导师一般应在专业课程授课结束以后(大三、大四)开始,与科研教学导师制同步进行。每学期要求开展2次对学生的指导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2学时)。
三、构建“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必须根据本科生教学效果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提高评价指标的客观性、真实性,使考核指标能真正准确、客观地反映“三合一”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二)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构建必须坚持重点指标与全面指标的有效结合,实现评价的重点和全面的结合,真正反映“三合一”导师制的整体成效。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为实现评价结果的清晰具体、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必须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定性与定量指标的优势,互取长处、弥补不足,以实现评价目标为最终归宿。
(四)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对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激励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激发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动机,调动其进行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约束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既能明确评价责任,又能追究评价责任。
(五)权变(弹性)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保持权变或弹性的原则,增强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特长形成和发展的适应性,以达到评价指标既要有一定的刚性或稳定性,又要具有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变化和发展,增强评价指标的弹性。
四、“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本科生“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各导师的工作实践为基础,全面考察导师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本科生导师工作,全面反映培养学生的状况,尽可能做到简单明晰、信度高、可测量。本文设计的“三合一”导师制的本科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对象分为专业教学导师、科研教学导师和业务教学导师三大类,分别设计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采用配对比较法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具体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五、结语
本科生“三合一”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如何评价导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制度创新。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能反映出本科生“三合一”导师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情况。评价体系具有指标简洁明晰、权重恰当科学、可操作性强和明显的导向性等特点,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同时,由于本科生培养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各个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高艳红(1984—),女,河北蔚县人,博士(后),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
参考文献
[1] 刘安吾.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30 (4):109-111.
[2] 叶常林.本科生导师制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必要性、原则与基本构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52-156.
[3] 许树洪,刘守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20-22.
[4] 周俊卿,温树杰.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10-11.
[5] 王筱萍,高慧敏. AHP法下会计专业“双导师制”实施效果评价[J].财会月刊,2013 (6):119-1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