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邓欣
摘 要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就必须在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上找到最佳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脱节。高职院校要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高职校园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继承和创造而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也应当包括高职院校物质文化、高职院校制度文化、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和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校企文化对接、融合重物质文化而忽略其他文化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和对接更多的是停留在硬件层面上,如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委托培养以及校企人才共享等。而对校企文化的深层次或软件层次资源交流关注却很少,如现在职业院校忽视自身职业特性,未能把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的办学机制、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中,未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之中。
(二)高职校企业文化对接、融合中缺乏个性鲜明的“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普遍缺乏自觉探索意识,简单的模仿和抄袭,贪大求全而呈现为“泛校园文化”特征。各高职校园文化趋同,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学术气氛和实践氛围缺失。许多高职院在校企合作中,校园文化被企业文化同化,主体地位迷失,造成了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的迁移或趋同。
(三)高职校企文化对接、融合建设没有纳入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轨道,导致文化的异化
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把校企对接、融合放在学院整体办学方向和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导致校园文化被硬性肢解,与各类企业文化进行硬性的组合。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中,从教学环境到实训环境,从系部口号到系部标志等都标新立异,表面上是凸显了系部特色,增强系部活力,实则割裂了校园文化自身整体脉络,形成了一种大杂烩的异化文化。
(四)高职校园文化在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中不能扬弃,导致文化的媚俗化
高职校园文化在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时,单纯追求高就业率,背离了人才培养的原则。校企文化的对接、融合,并不意味着要将学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地域文化等原有特色抛弃。一味地对企业文化实行“拿来主义”,会使对接、融合后的校园文化出现急功近利、浮华急躁的现象,形成了校园文化的媚俗化。
(五)高职校企文化对接、融合建设没有做到全员参与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出现学校积极热情推进,教师学生被动参与,企业冷淡回应的境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与企业态度不一,学校积极推进但企业不配合,没有做到全员参与。
四、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的途径
(一)精神文化的对接,培养职业道德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一是要重点培育、提炼校园精神。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训、校歌、校园广播等反映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二是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达到学生人性和人力相互提升的统一。三是建设专业文化。各个专业建立起各自的“专业文化”,使学生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
(二)引入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1.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强化对文化的理解,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
2.深度阐释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实习、实训,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企业的相关介绍等活动,与企业文化零距离接触,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和谐整体。
3.产教融合,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一是定期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和参与企业技改项目,更深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建设高职院校实训文化
1.仿照公司或企业的生产车间设置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采取聘任制。聘任专业教师担任各部门主管,轮流聘任学生担任各部门副主管,明确职责分工,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训基地负责人担任“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2.制定规章制度。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制定“模拟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引入企业化的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按照要求去工作,就能取得很好的教育与管理实效。
3.按照落实生产经营和实训教学两项目标,实行模拟公司的目标责任管理。在制定实训基地工作目标时,要同时制定实训教学和生产经营两项目标的具体要求。实行定人定机,学生就是机器设备的主人,在实验实习安排和师生关系上采用师徒制,实习环节由浅入深,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设问、求解、进步。
4.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学校与企业要明确供需关系和条件,以预就业为目标。校外实训基地要设立组织教学的专门机构,负责实习计划制订、实施。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基地后,按所制订的培训计划和实训教学任务书进行实习。
(四)以各种活动、社会实践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
举办校园开放周、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使学校、企业建立起全方位的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技能比武、开展诸如企业CI设计比赛、“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等活动,通过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和积极参与技术革新的能力。
如何有效的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是关键。一是两种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二是将引入企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常规内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会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会使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并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文化特色。
(作者单位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南永.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衔接企业文化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08(14).
[2] 崔现强,叶俊国.对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4):153-154.
[3] 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57-6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