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杜阿娟
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杜阿娟
摘 要本文在论述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预算编制存在的过程短、时间紧,预算准备不充分,缺少信息沟通平台,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并据此提出提升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改变观念,建立健全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合理分配职责权限;强化培训机制,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安排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对去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摸清家底,做好今年预算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对信息进行筛选、核对、整合,保证信息质量;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摈弃以往单一的“基数预算编制法”,采用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综合其他方法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的约束性和严肃性,加强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行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行政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基层行政单位 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绩效管理
(一)有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
行政单位预算是计划年度内各项业务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在财务收支上的具体反映,是行政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预算管理是将行政单位的发展目标整合为一个目标体系,通过预算,行政单位战略、年度工作任务计划都可以得到具体落实,各部门、各科室对业务目标达到统一的认识,并与行政单位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通过预算,将行政单位管理高层的管理意图传递到各职能部门、科室和全体员工,促进部门或科室目标的落实,保证了行政单位年度业务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了行政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避免盲目性、防范业务风险
行政单位预算贯穿于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严格的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全面反映了行政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状况,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可以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按照预算规定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根据预算与实际的偏差能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纠正不良偏差,防范行政单位业务风险。
(三)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保证行政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有效地实施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最关键是要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支出进行细化和规范,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使支出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因此,加强对行政单位预算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提高单位资金的利用率,确保行政单位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有效地推动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水平。
(四)为行政单位的业绩考核评价、部门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预算一旦经过全单位各部门充分酝酿、讨论、起草、修改,就可以确立为行政单位内部各部门、科室、员工行动的目标和考核的经济责任。预算作为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行为标准,使各项活动的实际执行有章可循。预算标准可以作为行政单位各部门责任考核的依据。经过分解落实的预算规划目标能与部门、责任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成为奖勤罚懒、评估优劣的准绳。
(一)领导不重视,制度不健全
单位领导作为预算管理的决策者,他的重视与否,对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可在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过程中,领导不重视财务,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与单位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不重视或不够重视预算管理;不设置预算组织机构或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认为预算管理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他业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不重视预算编制过程,只重视预算编制的结果;不重视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管理。
(二)人员素质不高
行政单位财务人员多是从其他岗位调剂过来,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知识学习,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人。而这些老前辈自己大多也是没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知识学习,他们专业知识欠缺、思想观念陈旧,很难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预算管理的理念更不可能靠这些人去传承和发扬。
(三)预算编制存在多方面缺陷
1.预算编制过程短、时间紧,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编制,通常从预算年度第一季度初开始,第一季度末结束,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预算编制的“两上两下”整个过程就结束了。整个编制过程太短、时间太紧,而且目前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基本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参与度极低。财务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好地核实单位的基础数据,掌握行政单位的战略目标和预算年度工作任务,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影响预算期收支的有关信息,准确理解当年预算编制的要求。
2.缺少获取信息的平台。信息质量,决定预算编制质量。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的部门多,需要的信息量大,涉及行政单位本期和长期战略目标的规划。预算编制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是全面、高质,单位的人员情况,资产占有使用情况,横向涵盖单位各个业务支出情况,纵向的历史支出水平以及未来的工作构想。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缺少这样一个信息平台,收集、筛选、更新行政单位各部门发布的各种信息。缺少信息的预算只能闭门造车、缘木求鱼,不具有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3.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近几年预算体制改革,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行政单位仍实行“基数法”,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情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而习惯地以过去的基数为基础,支出层层切块、分配,层层留机动,其结果是预算往往不切实际,难以执行。
(四)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在行政单位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指标分解不严谨,没有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预算指标分解不能做到围绕单位的战略目标和行政任务或者虽然围绕着单位的行政任务,却没有提出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没有使组织的全体成员认识到这一年应该花什么钱,花多少钱,按什么原则去花,怎样做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预算执行审批环节,行政管理代替预算管理,审批程序混乱。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支出控制不严,存在前半年观望不敢花钱,后半年“突击花钱”、“必须花完”,没有项目凑项目,支不出去调剂到别处支出,支出随意、浪费现象严重。预算执行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预算执行结果好坏一个样,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不能充分客观地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五)缺乏必要的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目标管理是源头管理,是绩效执行和考评的依据。抓住源头,确立目标,将单位或组织的整体目标做好分解细化,科学地制定绩效指标体系。绩效导向管理是方向指引,是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方向。确定方向,贯穿始终,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责任追究管理是责任履行情况评价的依据。目标对比、绩效问责,对无绩效或低绩效部门,进行责任追究。但就目前来看,多数的行政单位在实际预算绩效管理中,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或建立了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却只注重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导致没有及时对预算的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很多单位在这一环节只是走一过场和形式,可操作性不强,且不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外,一些行政单位对自身资金利用率以及实际预算支出情况和资金流向是否合理都没有加强重视,这样就造成预算约束力的弱化,也使预算管理利用率较低。责任追究在很多单位实际操作中,更是不痛不痒,奖励优秀、不罚落后,一团和气,没有达到责任追究管理的目的。
(一)改变观念,建立健全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要想使预算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强调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改变领导及管理者们的观念。这就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更新知识、改变观念,使行政单位内部从领导到基层职工对预算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思想上接受,行动上配合,积极参与其中。
基层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或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绩效考核等事宜。
建立预算执行责任机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通报并全面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组织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在绩效执行管理中建立绩效动态监控和纠偏机制。
(二)提高人员素质
对于从其他岗位调剂过来的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经过教育培训仍不能胜任财务工作的人员,建议调剂到别的岗位。把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从别的岗位调剂到财务岗位,以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预算编制缺陷的改进
安排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做好预算编制准备工作。预算编制时间应从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开始,预算编制年度的第一季度结束,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做好预算准备工作。核实单位的基础数据,即人员情况和资产情况;掌握预算年度内单位的战略目标和行政任务;正确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对上年度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掌握财务收支和财务活动的规律,总结财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本年度增收结支措施,为安排好本年度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就是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行政单位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平台。同时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信息平台,各部门将经过合理筛选、核对、整合的有用信息上传,包括政策战略、工作任务、预算编制要求,人员、资产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在这个系统都可信手拈来,指导本年度预算编制工作。财务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在汇总、审核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综合考虑。
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行政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并对这些预算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达到行政单位预算控制的目的。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采用综合的方法编制年度预算,既要考虑到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又要科学的测算计划年度内各项工作对本单位的影响程度,统筹安排预算,既解决了单纯采用“零基预算法”工作量大、费用相对较高的问题,又解决了采用“增量预算法”不考虑已经发生的收支是否合理的弊端,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
(四)加强预算执行的约束性和严肃性
在预算执行中,应建立科学的预算指标分解体系,行政单位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在预算执行中,应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开支,严肃预算执行审批制度。业务部门应当根据已批复的预算指标提出申请,不得超出可用指标额度,必须将指标额度、支出事项和执行申请一一对应。预算执行申请提出后,应当由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业务部门才能办理业务事项以及后续的报销事宜。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要求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及结果。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预算管理部门应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并全面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重大差异做出解释,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行政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预算委员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预算审计,实施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五)加强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只有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明确机构、人员的责任义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机构运行良好,才是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目标管理中引入审核淘汰机制,强化事前预期绩效审核评估,使其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的绩效指标体系和制度,根据单位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度,抓好源头管理。在绩效导向管理中,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控和纠偏机制,做到全程跟踪,建立预警机制,及时记录执行情况并通报。对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跟踪监控,并根据监控目标实现程度,及时纠偏,保证绩效管理正常运行,不偏离轨道。通过对总体目标的细化分解,做到始终保持目标一致。在绩效追责管理中,建立评价奖罚机制,根据绩效执行结果,奖勤罚懒,追究责任。在绩效考评管理中完善绩效结果反馈应用机制,并抱着对社会公众负责的态度,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公开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给预算执行具体部门,要求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2] 李洁.关于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69+34.
[3] 王卓燕.浅析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中国工会财务,2014(4):6-7.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女子监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