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时间:2024-04-24

颜 青



试论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颜 青

摘 要高校内部控制价值最大化需要制度的制定、实施、评价三位一体。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好与坏可以通过评价这一环节得出,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可以说评价体系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终极目标的核心环节。由此,笔者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以期帮助发挥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构建

一、引言

不同高校的内部制度有着千差万别,加之我国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使其制度的制定、实施、评价受到严重阻碍,高校内部财务漏洞层出不穷,制约着高校的发展。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在没有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对本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纠错补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为此,笔者根据对当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构的现状分析,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应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二、高校的特点

我国高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高校的建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各大高校隶属于地方政府或是直属国家,都是根据政府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招生计划和工作任务安排,是服务于国家政府的一个机构,其资金来源于政府每年的财务拨款。高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紧抓教师每年申报的课题及相关的科研成果。总之,高校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其主要目标还是服务于社会。其二,以学校为根本。高校使在遵从政府要求的同时,会以学校自身为基础,建立一定的内部管理的制度,对学校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一直以来,评估高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目前,各大高校指出会加强高校的内部管理,即内部管理工作要与教师科教工作并重。其三,高校的经济活动比较多样。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来获取资金(如学校投资等)以满足高校的各项目的,这样一来,高校的经济活动范围就比较宽泛,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要求极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实施。

三、目前国内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其一,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内部控制首先由企业发起,在企业内部实施,维护企业的正常发展,而高校的内部控制是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设计的,在某种程度上和企业内部控制十分相似。但是高校不同于企业,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的时候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设定,高校具有非营利性,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来说,高校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差异甚小,没有一套独立的、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得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评价十分困难,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改进。因此,高校要想达到更好的内部控制目标,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来设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实施,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以往的制度进行审核、修正、实施。

其二,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部门,而是针对全体员工,目的在于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内部的部分教师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并不十分理解,甚至不是很赞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导致高校教师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低下,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及高校工作的推进,降低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准确性。笔者认为,在真正落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之前,相关领导需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使高校教师深刻理解并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否则将会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其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对会计信息及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控制,与高校不同的是,企业目前的内部控制所涉及的领域包含了企业的方方面面,高校却忽略了学校的其他工作,仅是对财务和会计信息进行管理。但是,只有当内部控制渗入高校各个领域,形成一个整体后进行专业的评价和分析,才能够找出高校内部控制的弱点,及时纠正和完善,帮助高校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将内部控制制度延伸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各个领域中,发挥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真正价值。

其四,高校内部没有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一般来讲,高校内部管理制度都是由高校校长来制定的,但是校长一般情况下又是直接听命于政府领导。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政府领导对于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只是了解表明现象,一些高校又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心理和行动,使得政府领导没有了解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做出工作调整。这一现象造成高校内部问题越来越严重,内部控制趋于形式化,所以,高校必须要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尽管上面提到高校不同于企业,不能够将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条款运用于高校中,但是高校需要借鉴企业内部控制成功的经验,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大体构架,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体系。

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的相关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不断推动高校的发展,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高校在运行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使其在发展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增强核心竞争力。然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就是高校内部控制要明确其目标,坚定不移地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一系列工作。因此,笔者也认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以评价目标为基础,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以及COSO的五种要素建立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多角度及系统化特点,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可行性的评估。为确保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与全面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内容普遍适合大多数高校的大多数问题。但是,各个高校的外部环境、内部人员的素质的差异以及高校内部的财力状况等特殊性质决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开展。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高校不能千篇一律、按部就班地抄袭,而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的内部控制制度。

全面性原则。高校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所涉及的面极广,覆盖高校的各个领域。为掌控高校的运作状况,及时发现高效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地解决,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对各个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深入贯彻到高校的教学工作、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虽说高校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但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时候,却必须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方可对内部控制得出客观的评价,帮助高校正常发展。

(二)重要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在哲学中,矛盾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看待问题是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楚矛盾的主次,在解决问题时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矛盾的主体,要求在全面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部门、重要业务事项以及对高校发展影响十分重大的领域。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监督和控制,对高校内部的控制进行统筹分析。

客观性原则。为更加准确地揭示高校运作管理的状况,如实准确地反映内部控制在越做过程中的有效性,要坚决杜绝主观随意性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是人,这就导致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主观随意性,内部控制评价是客观性的活动,这就要求必须分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要抛去主观观点。充分地将全体人员为评价的主体与以COSO五大要素为评价的客体进行结合,提高职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进而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基层教职工对自己职位问题中的某一环节的理解往往是最为深刻的,全员参与的评价活动体系也更加具备代表性和准确性。因此,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还需以群众为基础,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各个方面得以真实地反映,推动高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五、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模型

高校不同于企业,不能够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相关条款运用于高校中,但是高校需要借鉴企业内部控制成功的经验,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评价标准,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体系。

(一)权重分配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极为重要,它可以对本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纠错补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在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我们面面俱到,但也要求我们有所侧重,这种侧重就是权重。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改进、完善,其余方面可以付出较少的经历来进行评价、改进、完善。有学者认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必须要有所侧重,不然的话其评价结果是不够客观准确的。因此,各大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管理重点来对内部控制的所有领域进行权重的分配,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助高校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如何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高校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是以COSO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检查与监督)为标准,在每一标准之下又涉及教学管理和财务管理两种,教学管理和财务管理下面又分出两个小的问题,如风险评估下面的教学管理方面有两个问题:“风险管理目标明确与否”“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完善”。每一种问题评价总分为5分,分优(3.6~5)、良(2.1~3.5)、中(1.6~2)、差(0~1.5)四个等级,满分100分。高校根据制定的相关评分量表及高校内部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分,将各项题目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部分高校将总分分为差(0~30)、一般(31~60)、良好(61~90)、优秀(91~100),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如果评分等级为一般的话,就说明高校内部控制措施效果不明显,需要高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填补漏洞。

当然,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量表,也可以以过去的模型为评价量表,对本校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评价,进而改进和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总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形式,需要高校坚持适应性、重要性、全面性、客观性原则,注意权重的分配,将评价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评价体系的监督、完善作用,建立适合本校的内部控制制度。

六、结语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一个核心环节,文章从当前国内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介绍了建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所要坚持的相关原则及以往的评价模型,帮助高校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发现漏洞,改正漏洞,防范漏洞。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赵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6):93-97.

[2] 孙加洪.试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新经济,2015(11):80-81.

[3] 杨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3(25):31-33.

作者单位(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