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企业服务领域政府职能转变刍议

时间:2024-04-24

摘 要 针对政府在企业服务职能方面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简政放权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主攻方向。本文提出政府部门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社会化企业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企业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系统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对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产业经济部门来说,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深化企业服务的一个重要契机。

一、政府在企业服务职能定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当前政府所担负的职能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当前政府在企业服务定位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1]

(一)越位——政府过多干预市场功能

政府对企业经营抱有“管家”心态,设立众多核准事项,实际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会误导市场资源配置,同时造成行政资源浪费。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审批事项繁琐冗杂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错位——政府混淆管理和服务的概念

部分服务型政府职能在实际执行中异化为行政管理职能,如备案制,有些本应是服务性措施,但在某些环节却变成了强制性行政措施。按照原有的模式来处理,企业提出申请,窗口受理解决,既会降低行政效率,又会造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隔阂。

(三)缺位——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的职能缺失

一方面是市场监管职能界限不明确,导致传统市场监管存在真空地带。例如,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按照现有体制,在企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由不同部门来监管,各自的执法权限壁垒分明,反而造成不法分子在缝隙之间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职能不够完善,对一些新兴领域的监管还有待探索,如土地和其他稀缺资源的公开拍卖、特许经营权的竞标等。

二、政府企业服务职能转变的方向和路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政府治理”概念,“治理”意味着要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来综合协调解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政府的角色从台前走向幕后,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从直接转为间接。

“简政放权”是一个明确的方向。简政,是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放权,是缩减行政审批权、价格管制权、资源控制权和对经济的干预权。“简政放权”有利于加快推进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部门需要适应在此过程中的角色转换,减少划桨,专心掌舵。[2]

有“放”同时有“收”,政府对于市场秩序的监管、对于投资环境的保障就是需要进一步收紧和加强的环节。政府部门,尤其是产业经济部门,需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引导经济结构转型,保障市场良性竞争,扶助企业自身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企业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体制改革为转变政府职能奠定基础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徐汇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注重形式与实质并举,软件与硬件并重,着力实现简政放权、提升效能的目标。一是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完成办事窗口“从多到一”的整合。2015年,徐汇区成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区级层面建立管理性机构和实体性机构,同时构建区和街镇两级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全区24个部门、330个窗口受理事项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办事窗口分散、流程衔接不紧、跨部门沟通不畅等问题。二是梳理行政审批流程,启用统一的办事指南和业务系统。针对政府管理的“整体性”要求与行政审批的“碎片化”运行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编制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同时以“受办分离、协同审批”为重点,推进跨部门、一体化的行政审批平台建设,构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三是探索审批制度创新,延伸复制自贸区工作模式。除了全区性的资源整合,各部门也纷纷推出创新性审批改革举措。区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注册板块的服务流程。区商务委实现新设外资企业“一口式”受理模式,推行“告知承诺+形式审批”的外资审批管理模式改革。

(2)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徐汇区以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率、加强基层市场监管力量为原则,大力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一是建立区级统一的市场监管主体,落实政府市场监管职责。组建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原区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的职责,同时区物价局有关价格监督检查的职责也整合划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合一”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在部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职能融合,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二是强化专业化日常监管,将监管贯通生产流通各环节。规范市场监督管理程序,实行统一监管模式。例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综合负责“12345”“12331”(食药)、“12365”(质监)、“12315”(消保)、“12358”(物价)等各条热线的受理工作,统一接待公众咨询、申(投)诉和举报,避免推诿现象,做到无缝衔接。同时,在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器械、药品化妆品、标准化管理、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等专业市场监督管理领域,设立专门机构,强化专业力量的同时,体现市场监管职能的融合。三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建设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区级层面上加大基层一线市场执法力量,组建综合执法大队,承担区域内各类专业领域一线市场监管以及重大案件、跨区域案件的查办;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所,统一承担日常监管和快速简易执法等职责。通过规范统一执法,加快建立一体化、专业化、高效率的市场监管体系,实现办案流程网络化、执法监督常态化。

(二)构建社会化企业服务体系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从服务企业的主体,转型为统筹社会资源的主体,从台前主角退居幕后当导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企业服务这篇文章。

(1)根据企业生长周期,匹配社会化专业服务。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它在不同生长周期需要的服务类型也不尽相同。[3]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具有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要借助区域专业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优势构建社会化企业服务体系。例如,萌芽期的企业需要财务、人事方面的规范培训;成长期的企业更需要在融资、法务方面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成熟期的企业有扩大业务、拓展市场的需求,而对于处于瓶颈期或衰退期的企业,社会化服务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

(2)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体系坚强后盾。建议通过两种途经来实现财政资金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一种是由政府向第三方购买服务,再向企业无偿提供服务的方式提供扶持;另一种是对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企业服务支出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予以财政补贴。这两种方式的扶持都润物细无声,把原先直接给企业的资金扶持变成为企业提供服务,将“一次性输血”改为“长期补血”,这样不仅能惠及更多企业,而且能帮助企业练好内功,为将来的发展壮大夯实基础。

(三)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企业服务从政府主导转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利于激发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活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1)探索综合评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目前,政府对企业贡献的评估,更多是停留在税收这个硬指标上。建议对企业的经济社会贡献进行综合评估。除了税收之外,将企业对区域产业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探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节能减排、吸纳就业、履行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纳入评估体系,使突出贡献这四个字的内涵更为丰富。相应的,政府在落实人才政策、开辟绿色通道等方面向这些具有综合影响力的企业倾斜,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平与公正。

(2)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当前大量社会热点问题聚焦企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环节诚信的缺失,引导企业树立“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成为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能。诚信经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当前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加强市场诚信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在目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整合各部门力量,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广泛应用于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政府采购招投标、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以此激励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

(作者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夏琼雯(1981—),女,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MPA研究生3班。]

参考文献

[1] 李兴山.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J].理论视野,2014(01).

[2] 沈晓钟.聚焦经济体制改革,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发展改革工作新跨越[J].重庆经济,2014(01).

[3] 张陆,蔡阳东,王进.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微型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3(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