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曹清尧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庆市荣昌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产业兴村强镇示范项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成为中央党校教学案例,解决群众出行“第一个一百米”获评《求是》小康杂志“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
一、强化“四项措施”抓落实
(一)执行“五级书记”负责制。成立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小组长,研究部署重大事项,坚持在一线指挥、一线推动、一线督办,带头到农村了解实情,现场指导。区委副书记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镇街、部门党组织书记主动作为,整合调动各类资源,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以建设“好支部”为抓手,当好一线“施工员”。形成区委主要负责人总抓、分管联系区领导专抓、镇街党委负责人实抓、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真干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分类试点推进。编制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探索构建“1+5+N”政策体系,分类明确重点任务。确定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7个试点村为区级示范,各镇街确定镇级示范村,分解试点任务,项目化管理,表格化推进。定期召开现场会,分层分类互动交流。
(三)完善多元投入保障。区财政每年固定安排亿元以上专项资金,建立土地出让收入20%用于“三农”工作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集中投入机制,整合项目资金10.5亿元集中投向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市级脱贫村。联合金融机构设立“兴农贷”,发放涉农贷款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0亿元以上。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吸引资金达到20亿元以上。
(四)大力督查督办推动。坚持“工作到哪里,督办就跟进到哪里”。专项任务牵头单位每周报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议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定大事工作。将乡村振兴实施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领导班子的实绩考核,区委督查办、区政府督查办会同乡村振兴办采取“月推进、季通报、年考核”方式,确保“责任钉在硬墙上、板子打在人身上”。
二、實施“五大工程”促振兴
(一)实施交通便捷工程。重点实施“四好农村路”、人行便道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农民群众出行的“第一百米”。通过四通八达的农村道路网络,让各方资源畅通无阻,做到“筑巢引凤”“花开蝶来”,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2018年以来,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832公里,人行便道2215公里,全区村(居)民小组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到90%以上,人行便道基本实现“户户通”。
(二)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依托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坚持用工业的办法抓农牧业发展、用集约经营的办法提升农牧业效益、用高新区辐射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形成“1+3+N”产业体系,培育市区级龙头企业60余家,重庆市名牌农产品20余个,“三品一标”认证300余个,河包镇成功申报全国产业兴村强镇示范镇,吴家镇双流村获批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2018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035元,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5.94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4496万元,平均收入5.8万元/年,收入最高的村超过30万元/年,有效破解了基层党组织“手长袖子短”的难题。
(三)实施人才组织工程。乡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气,更谈不上人才。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是空话。近年来,荣昌区出台了《乡村人才振兴十四条》《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设立乡村人才振兴发展资金。建立第一书记派驻工作机制,向脱贫村、落后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选派第一书记。截至目前,回引本土人才206名,创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个,3人次入选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资助项目人选、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员典型案例;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8个。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支部软弱涣散,民风村貌不可能好,说话就没人听、做事也没人跟。今年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对全区各领域党组织进行深入摸排,明确软弱涣散党组织13个,梳理突出问题35项,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人,采取区领导包点、区委组织部蹲点、区级部门帮点、上级党委书记驻点、先进基层党组织带点“五包一”工作法,制定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措施237条。
(四)实施乡村文明工程。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充分挖掘运用区内喻茂坚纪念馆、安富“三崇堂”、“一带一路”陶瓷博览中心、张培爵纪念馆等资源,打造“10+5”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示范点,形成荣昌特色和亮点示范,取得“理论入脑、德法育人、新风进家、实事惠民”的初步成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志愿者库和资料库,宣讲师资队伍达1000余人,各镇街依托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形成万灵镇“家风讲堂”、直升镇“红色讲堂”、龙集镇“清听之声”、昌元街道“小院讲堂”等宣讲品牌。开展“传乡史、立乡贤、树乡风”活动,设立村史馆20个、家长学校140个、乡贤堂33个,评选乡贤267人,发挥乡贤作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85场,覆盖群众2.4万余人。加强“一镇一品”农村文化品牌塑造,培育文化名村、名人、名品等100个。
(五)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五沿带动、全域整治”,统筹资金15.8亿元,深入推进“6+3”重点任务。目前,完成农戶改厕13.8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2%,高出全市年度目标10.2个百分点。建成“五有”垃圾收运系统,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推进农业生产废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8%、85.2%,均超过全市年度目标任务。培育形成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融合的示范村10个。荣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成为重庆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万灵镇沙堡村“五色星”评比活动入选全国农家书屋促振兴丛书《农村党支部工作手册》经典案例。
三、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组织、规划、政策、平台和工作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振兴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一)完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和乡村振兴“五级书记”负责制,由区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政府区长和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明确区委专职副书记具体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区级层面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定期联席会议机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研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确保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在11个村探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行“三变改革”+集体经济、“三变改革”+扶贫等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二)统筹规划项目。将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要内容,在《荣昌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中,专门把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实施专项扶贫行动、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重点,并明确产业精准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住房保障扶贫、就业转移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网络扶贫等八项重点任务。完成区级乡村振兴试验示范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市级脱贫村规划编制,实现乡村振兴、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等有机统一。
(三)优化要素保障。在人、财、物保障上继续探索创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开展就业扶贫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政策,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确保实现集中投向。2018年以来,筹资13.4亿元集中投向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其中脱贫攻坚领域超过1.5亿元。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作 者: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