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肖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贯彻“二十字”总要求,聚焦“五个振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干群同心、克难攻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加强统筹协调,注重规划先行,把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抓紧抓实
乡村振兴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是一篇大文章。万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一是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抓好全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健全责任体系,强化督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夯实责任,形成区级推动、部门协同、镇村联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编制实施《万盛经开区乡村振兴规划》,构建区、镇、村“1+8+57”规划体系,精心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互补化发展格局,全区“一盘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三是保障经费、多元投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真金白银地投入,万盛多措并举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区财政每年固定安排1.1亿元资金,并建立土地出让收入的20%用于“三农”工作的投入保障机制,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发挥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实践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产业旺则乡村兴。万盛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一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心打造黑山、青年、青山、丛林等4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茶叶、猕猴桃、方竹笋、食用菌、蜜柚五大特色产业10万亩。华绿生物有限公司日产鲜菇150吨、年产5万吨,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食用菌工厂化项目。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建立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和奖补政策,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合作共赢发展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800余家,带动群众脱贫增收致富,万盛成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凉风村获得2018中国最美村镇“精准扶贫典范奖”。三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把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农村变景区、农业变旅游业、农民变旅游从业者”。以黑山谷、万盛石林、奥陶纪等核心景区为辐射带动,成功打造青山湖湿地公园、板辽金沙滩、丛林菌谷蘑菇总动员、鱼子岗度假区、凉风·梦乡渔村、尚古村落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培育休闲观光农庄、农家乐、民宿等604家。引导农民生产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推出黑山玉米、猕猴桃、方竹笋、老腊肉等“万盛好礼”,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今年1~9月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9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2.9亿元,农民纯收入中旅游收入占比超过30%。万盛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三、全力整治环境,推进共建共享,让老百姓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万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每年安排7000万元用于镇街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大力推进垃圾整治。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13座,配备入户垃圾桶3万个,对全区755个居民聚集点实施网格化管理,以购买社会服务、村民自治管理相结合,建立“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收运处理机制,全区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二是切实加强污水治理。在全市率先实施河(湖)长制,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对症治污。整合各类资金1.1亿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管网27.5公里、污水处理设施131套,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三是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在景区周边、集镇、农贸市场、居民聚居点等区域,集中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每年打造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引导群众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完成农村改厕2.6萬户、覆盖率77%,22个景区景点和万盛城区建成A级以上旅游厕所202座、实现全覆盖,黑山谷景区获得全国厕所革命推进工作“人文关怀先进单位”称号。四是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049.8公里,行政村通公交率达100%,实行全域公交1元一票制,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推进“一院三村一片”试点示范创建、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累计改造农村危房近1.5万户,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占比达到53%,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5.1%。通过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极大改观,青山依旧、绿水长流、风景如画,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四、大力招才引智,切实选贤育能,搭建干事创业“乡村大舞台”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万盛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着力构筑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一是培育用好本土人才。采取聘为专职干部、领办集体项目等渠道,每村回引本土人才1至2名,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3067名,评选拔尖优秀骨干乡村人才38名;定向从村、社区招录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激励担当作为。二是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制定人才引进生活补助、创业资助、股权投资支持等优惠政策,实施“500+”人才专项招聘计划,每年安排人才资金4000余万元,建立人才引进工作考核机制,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500余名。三是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两村一镇”示范点建设,建成就业扶贫车间、乡村创业孵化基地等12个,建立茶叶、猕猴桃、方竹笋等各类专家大院、示范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创建青年板辽、万东五里、丛林绿水等市级充分就业村。积极开展“乡村民宿创办与蝶变”创业论坛、“渝创渝新·创汇万盛”创业大赛、乡村人才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五、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凝心铸魂提振农村精气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万盛注重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推动文化振兴,切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一是深化思想引领。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打造梦想课堂、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学习阵地,推进“榜样面对面”“名嘴微宣讲”等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和事堂”等新乡贤工作室,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二是繁荣群众文化。传承弘扬农耕文化、金桥吹打、红苗歌舞、梨园戏曲等非遗文化,推动“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建设,发展农村文艺队伍57支,每年举办梨花节、踩山会、丰收节等节会。培育运动健康文化,建成农村15分钟健身圈,实现镇街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路径工程“三个全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季、健身月、健身日和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涵养文明乡风。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最美家庭2户、市级文明村镇17个。组建守护绿水青山、农技下乡等志愿服务队伍127支,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十抵制十提倡”专项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展现出乡风文明新气象。
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三治”并进,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万盛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每年安排4000万元,用于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实施雁阵领航、德润善治、破茧除壳、同心圆梦、输血供氧“五大计划”,每年全覆盖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不少于1次,全区镇派“第一书记”覆盖率达到90%;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一年“清零”、两年“消薄”、三年“巩固”、四年“提升”计划,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服务,推动13个“空壳村”全部消除;统筹整合群团组织力量,常态化开展机关部门进农村“送政策、送知识、送服务、送温暖”活动。二是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并举。推行大事政府负责、小事村(社区)办理、私事引导群众自行解决的“三事分流”机制。不断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健全村党组织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三会议事”基层民主决策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三是强化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将57个行政村划分为458个网格,配备网格员425名、村治安巡逻队员342名、治安巡邏车辆54辆,安装公共视频监控点3505个,基本实现社情民意在格中掌握、治安防控在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格中化解、便民服务在格中优化,全区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5年居全市前列。
作 者:中共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