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社会参与水平 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时间:2024-04-24

姜宝昌 周辉

城市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家园,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18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居民的自治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良好的城市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工作在探索中砥砺前行,在改革中开拓创新,逐渐走向城市治理。城市管理指政府或相关部门运用权力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刚性管理。城市治理是对城市管理的延伸,是一种集管理与服务于一身,在参与、沟通、协商、合作的基础上各个参与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利益整合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解决影响人们生活的城市公共问题,进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严格按照***总书记对我市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入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和“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的重庆市新时代城市治理理念,努力迈向“良好的城市治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适应城市管理新形势新要求,重庆市通过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治理机制,推进网格管理、智慧管理,发挥社区作用,动员公众参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逐步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公民法人参与城市治理,推动城市管理从一元管理走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评的共同缔造。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一、重庆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城智管”深度有待拓展

1.基础欠缺,作用不实。部分区县的智慧城管还停留在系统建设层面,“重建设轻管理”思想依然存在,机构设置、高位协调、专业队伍、工作经费等方面客观基础条件保障还不够,监督、指挥、协调等职能在日常城市综合管理、创文创卫创优等重大任务中作用发挥不明显。

2.保障不足,发展不均。首先,市政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中智能化布局不足,移交管理后进行改造,技术要求、施工难度、投入成本均面临较大困难。其次,城市管理部件点多面广体量大、技术与需求融合不够、芯片模组本地化不高、财政投入不足等现实困难制约,物联传感技术在城市管理行业的推广应用进程还需进一步提速。最后,全市整体发展不平衡,主城区之间有差距,远郊区县与主城差距更大,大部分区县人、财、物投入少。

(二)“大城细管”进度有待提升

1.“五長制”和“门前三包”存在重任务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部分区为尽快完成示范道路建设任务,忽视了建设质量。部分单位只满足于责任书签订、责任牌上墙,没有考虑制定相应制度措施推进试点工作开展,“门前三包”的实际效果未得到有效体现。

2.“马路办公”常态化、机制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治理手段、方法还有待持续改进,城市管理问题“反复整、整反复”的现象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3.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尚需加强,配套保障措施还需进一步强化,对相关责任部门缺乏有效督促手段,容易出现“单打独斗”“内部循环”现象;部分区县分类体系不完备,末端处理部分受限,影响我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宣传教育需深化,习惯养成任重道远,导致垃圾分类准确率、达标率偏低。

(三)“大城众管”深度有待加强

市民协同参与共治共管氛围不浓,缺乏社会组织、企业和市民的多方参与,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作用发挥不够。

1.部分区县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五长制、网格化的分段划片的责任机制落实不到位,工作台账不健全,问题导向坚持得不够好,个别区县问题按期整改率有所下滑。

2.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公民法人等责任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责任主体实际参与范围有限、法定三包责任尚需进一步明确。

3.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的效果有待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市民的基层城市治理参与活动还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整体参与效果尚需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的方式方法、参与渠道的反馈机制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厘清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的基本思路

(一)聚焦党建联动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选取联动辖区具有代表性的党组织,构建城市基层党建联动工作新模式,探索建立街道联动中心,社区联动站,小区联动点三级党建联动体系,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推动城市重点、热点、盲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聚焦“大城众管”体制,优化联动协同运作机制

一是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综合协调分级负责、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二是建立运作保障机制。推进“三网融合”,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统一网格的智慧平台。以“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为指引,总结和推广城市治理的经验做法。

(三)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目标,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探索建立重庆市及各区市(县)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广泛吸纳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参与。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共同缔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高新科技支撑城市治理现代化,搭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应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协调协作协同、共建共治共享。

(四)聚焦堵点痛点盲点,拓展社会参与广泛渠道

进一步细分治理单元,落细城市社区治理网络,完善和推广“网格化+五长制”模式。围绕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和重大事项,开展公众协商共议、居民听证会和“网络问政”。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全市统筹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城市治理精细化。

(五)聚焦“三化”效能提升,试点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

1.推進城市治理社会参与智能化。继续推动全市各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区级平台建设和优化,完善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数据的分析和研判,健全发现问题和快速处理问题的工作机制。实现全息城市管理大数据,建立积分制信用体系。

2.推进城市治理社会参与专业化。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创新监管方式,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鼓励培育专业的城市运营商参与城市治理,推动城市运营专业化和职业化。

3.推进城市治理社会参与市场化。将每个网格单元的各项城市管理服务整合成一个综合标,加大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作业、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整合型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并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化风险。

三、打造共建共管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贯彻***总书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指示精神,重庆市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更加广泛运用社会参与机制,培育市民城市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努力打造共建共管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

(一)理念的认同是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的基础

人民的城市人民管,人民的城市人人管。借助全媒体、融媒体、“四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智能终端)的传播优势,持续开展公民城市环境教育活动,开展“城市治理,人人参与”的公共治理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公民参与理念,打造公众参与共识,从而实现城管人员与广大市民之间的共情,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渠道的畅通是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的条件

在政府、市场、社会及广大市民之间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城市治理参与渠道,在必要的政府监管下,允许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生活的维护、公共空间的运营中来,建立、推行和实施全市公众参与市、区、县、镇街各层次的城市治理绩效评估制度和反馈机制,构建社会参与的双向通道。

(三)方式的创新是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的手段

鼓励和助推行业协会、社区组织、新闻媒体、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网络征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参与城市治理活动。依法构建和实施城市管理领域失信惩戒机制,落实、落地、落细总书记嘱托的“两地”“两高”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以市民满意为政府城市治理和发展绩效的终极标准。

(四)制度的完善是城市治理社会参与的保障

制定完善城市治理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未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专章,建立征信评级制度、投诉举报奖励制度等,完善城市治理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范围、方式和程序等科学合理的标准与规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政策法规处

责任编辑:马 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