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帅
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理论宣讲是一项特定的传播活动,是宣讲者通过宣讲这种形式,将宏观的、理论的、书面的党和国家“声音”进行大众化解读后,传播给广大受众的活动,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在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层政府在这项传播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进一步实现将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到群众的重要组织。因此,研究理论宣讲在人民群众中的大众化传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传播环境、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等不断发生变化,都对理论宣讲提出新要求。正如***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成为基层理论宣讲“提质增效”的重要目标。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实践、加快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通俗化、具体化,充分发挥基层理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是基层政府进行理论宣讲这项传播活动时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内容。
一、什么是理论宣讲的大众化传播
理论宣讲是一项大众化传播活动,其基础是理论宣讲的大众化和理论宣讲的传播,可以从系统性、过程性、行为性三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从系统层面上,理论宣讲是一项宏观的传播活动,是一项系统化的信息共享过程。理论宣讲是理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国家方针政策等信息的过程,包含着传播主体(宣讲人)、传播客体(群众)、传播媒介(书籍报刊、新闻媒体、互联网平台等)、传播内容(党的科学理论、国家方针政策等)以及传播效果(群众反响等)等系统要素。二是从过程层面上,理论宣讲的内容在传播中具有突出地位。理论宣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展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理论宣讲的重中之重,其传播内容天然的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决定了这项传播活动的本质属性必然是具有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指导下的传播实践。三是从行为层面上,理论宣讲是由宣讲人与广大群众同时完成的大众传播行为,由于传播内容自带政治性和理论性,宣讲人需要将学理转化为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通俗语言,这意味着理论宣讲还是一项由人参与的教化活动。理论宣讲的大众化必须是传播主体和客体共同完成的,对党的先进理论进行认识、理解、内化的教化过程。这要求传受双方要更加重视将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群众中实现入脑、入心,并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基础和价值遵循。
综上所述,理论宣讲的大众化传播是由宣讲人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分解、细化、重组,转化为通俗化、生动化、具象化内容之后,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政治思想的传播活动。其中传播主体、传播客體、传播内容是理论宣讲实现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方面。基层政府开展理论宣讲的大众化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在于让‘理论掌握群众,而且能够让‘群众掌握理论”,从大众‘化进一步发展为‘化大众”[1],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并汇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当前基层政府开展理论宣讲的传播实践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正不断深入人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正在广大基层地区开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笔者对重庆市多个区县的理论宣讲进行了调研,梳理、总结当前基层政府开展理论宣讲情况,发现其传播实践正不断取得创新。
(一)组建多样化宣讲队伍,增强传播主体理论素养
传播主体是传播过程的开端,是控制传播工具和信息的主要角色,对传播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理论宣讲中,宣讲者作为传播主体,必须对宣讲的内容有全面、深刻、充分的认识与消化,才能保证宣讲内容得到保证,并获得基层群众的欢迎。调研发现,基层政府组建了由市、区县、镇街共三级宣讲团队,将专家教授、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者、宣讲爱好者等纳入到宣讲队伍,以上来自不同层级的宣讲者所占比例约为1∶2.3∶6.7,宣讲队伍整体力量得到壮大,突显出理论宣讲传播者多维度、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并构建出了“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宣讲团队。
(二)构建全媒体宣讲矩阵,增强传播媒介功能
传播媒介是传播信息的物质载体,在实现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信息互动中发挥着桥梁作用。理论宣讲的核心内容主要为党的创新理论,因此传播媒介必须具备体现内容可读性、受众互动性、传播广泛性的功能。目前理论宣讲依托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理论通俗读物、先进经验材料、宣讲专题目录清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区县新媒体APP、微信QQ群等集合传统纸媒、社交媒体、互联网全媒体等多种媒介,其传播媒介的综合性、互动性、广泛性形成了全媒体“大合唱”宣讲矩阵,更好适应当前理论宣讲理论性、阅读性、互动性的发展趋势。
(三)形成立体性宣讲体系,增强传播内容质量
传播内容是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化信息,包括通过传播媒介传递给受众的内容产品,如新闻报道、电影、音乐等,具有文化属性。理论宣讲本质上更体现大众传播性质,传播内容具有文化属性,且由于具有解释与规定的功能,传递模式更多的是“一点对多点”模式。但由于自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单向灌输传播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大众”逐步转向“分众”的趋势,构建立体性宣讲体系,形成满足“分众”需求传播内容正成为基层政府理论宣讲工作的重点。调研发现,为进一步提高宣讲内容质量,重庆市某区县构建形成了集中宣讲、分层宣讲、基层宣讲的立体化宣讲体系,传播内容包含了理论式学理讲授、情景式政策解读、分享式互动对话、开放式歌舞表演等,充分凸显集中引领示范、地方凸显特色、基层衔接地气特点。
(四)定制分众化宣讲模式,重视传播受众需求
传播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者认为“受众本身并不是单纯、消极地接受消息,而是积极地寻找和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2]。因此,传播受众作为传播客体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其“客体”向“主体”转变的趋势愈发明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形成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离不开作为传播客体的群众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在互联网背景下,理论宣讲作为当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面临的是更具有“主体”意识的受众,开展“分众”宣讲更能满足群众需求。当前基层政府理论宣讲对象普遍分为领导干部、企事业职工、社区居民、乡村居民等,并在此基层上根据对象特点、年龄、文化、阅读习惯等,设置机关领导、乡村扶贫干部、贫困村村民、中小学青少年等专题宣讲等,更好满足“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受众需求。
三、新时代基层政府开展理论宣讲的展望
(一)以提高宣讲者的教化能力为着力点
党的创新理论的大众化传播本质上是众多宣讲者对广大受众实施教化的过程。当前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复杂,对传播者教化受众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建设具有强大教育与感化能力的理论宣讲队伍,充分发挥理论宣讲的教导力与感染力,是构建新时期理论宣讲队伍的着力点。一是要形成合理、完善的选拔机制,增强宣讲队伍稳定性。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基层宣讲者往往身兼数职,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宣讲者“多面手”的综合能力,但却造成宣讲队伍经常更换,很难实现团队精神与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通过制定科学的选拔培养制度,能够将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深、宣讲热情高的基层理论宣讲骨干选拔出来,并打造一批覆盖广、靠得住、撤不走的基层宣讲队伍。二是要扩大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培训力度,形成长效化、科学化培训制度。当前基层政府主要通过区内座谈会、区级宣讲比赛的形式开展培训,组织市级专家学者参与指导与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基层宣讲员专业化水平提升较慢,市级与基层宣讲员水平差异较大。三是要扩大鼓励性奖励范围,制定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励。在当前评选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理論宣讲比赛等的基础上,奖励政策向队伍中的中间力量倾斜,以鼓励更多宣讲员积极参与,并加强专职宣讲员考核、兼职宣讲员基本待遇保障。
(二)以发挥宣讲内容的内化功效为重点
理论宣讲的大众化传播需要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接受、理解、消化,并自觉内化为理论信仰并付诸实践。宣讲内容能不能达到让受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取决于宣讲内容与宣讲语言的统一与配合。一是要加强内容的理论性与通俗性相统一。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具有深刻理论性;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实践,且需要面向大众宣讲,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当前基层政府开展的理论宣讲,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仍然出现了理论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有的宣讲就理论讲理论,没有很好地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不贴近百姓关切点,内容相对空洞。因此,基层理论宣讲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积极回应当地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痛点,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通俗性、生动性的统一。二是要加强语言的大众化和技巧化相统一。语言是内容的传播符号,是思想的外壳。语言风格决定了内容传播的效果。基层宣讲需要多运用讲故事、举例子、设问等语言技巧,增强吸引力,同时还需要生动、朴实、诚恳的词句表达,增强情感互动、思想凝聚。三是加强宣讲的统筹性与针对性。要下好理论宣讲这盘棋,既需要通盘布局又需要注重差异。当前理论宣讲内容的选择较多,应制定宏观性宣讲计划,合理分配宣讲内容,并根据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域等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宣讲内容。
(三)以实施宣讲媒体的辐射渗透为手段
理论宣讲需要传媒作为传播载体,综合运用媒体传播理论宣讲,是延伸理论宣讲大众化空间的重要工具,更是扩大党的创新理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的重要手段。一是要用好传统大众传播媒体,扩大传播半径。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以点对多”的传播能力,能较快实现整齐发声、协同传播的作用。当前基层政府主要依托区县报纸和网站等区县级媒体传播理论知识,缺少理论专栏。应适当开辟专家学者理论专栏,在重点栏目、时段报道重点观点解读等,以“咀嚼式”理论分析帮助群众消化、吸收。二是要用好新媒体,加强分众传播。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点对点”传播特点,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快速、精准、互动的优点,能针对个性化用户进行定制化传播。基层群众数量广大且分众趋势不断增强,基层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抓取受众年龄、文化水平、阅读习惯等,专门针对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推送理论文章,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理论学习在线平台,占领网上理论宣讲阵地。调研发现,基层宣讲在线平台数量较少,内容较单调。应拓展在线平台功能,开辟理论普及、历史知识、微电影、微视频等新空间,使群众能够及时、便捷地进行学习。
(四)以实现宣讲效果的价值认同为目标
传播效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认同,包括情感认同、利益认同和政治认同三个方面。一是以实现情感认同为出发点。情感认同的实现离不开官方话语体系与百姓话语体系的互联互通。基层理论宣讲需要将宣讲的理论点同情感的共通点相联系,尤其是增强对弱势群体的语言关怀和情感表达,实现传受双方的共情,形成情感认同。二是以实现利益认同为重点。利益认同实现离不开理论宣讲的问题导向。基层理论宣讲要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发现问题与规律、防范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群众辩证看待问题,提高自身治国理政智慧。三是以实现政治认同为终点。政治认同是促进社会成员凝聚力量、激励奋斗的基础,也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归宿。基层政府开展理论宣讲,要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固意识形态话语权为目标。通过理论宣讲,进一步改造受众主观世界,推动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莲等.推动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J].学习月刊,2019(07).
[2]王静仪.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要素的新特征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8).
作 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应急管理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粟 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