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时间:2024-04-24

陈国富

一、“互联网+”背景下多元人才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互联网+”多元融合增强了基层电大的办学活力

开放大学是以开放、全纳、灵活、优质和终身为核心理念,面向全体社会大众,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多种体制类型模式办学和混合式学习、服务终身教育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型高等学校。其发展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并形成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多元格局。教育信息化是开放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互联网+”为引领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带来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系列的深刻变革。因此,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进程中,推进“互联网+”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业已成为各级电大工作者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

(二)“互联网+”多元融合有益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引导电大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懂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利用法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根据重庆市长寿区的历史、人文和环境特点,挖掘本土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拓展諸如江南街道中华孝道文化教育基地、凤城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寿古镇科普教育基地等,进行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等思想教育,培育电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互联网+”多元融合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国家开放大学基层电大既是一个地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一定区域民众终身学习的优秀教育场所。尤其是多元融合发展的基层电大分校,通过向社会开放其优质的教学资源与优良的教学设施,为一定区域内的民众提供丰富的教育产品和学习资源。基层电大分校最大的特色就是直接面向基层社会,也最易接地气。由于其直接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各方面的人才,因而基层电大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办学实践中,基层电大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及区域内甚至域外高校推动合作办学,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本地,惠及大众,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很多的实用性高学历人才。

二、“互联网+”模式下多元人才融合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还有待提升

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的身份是高校教师,而基层电大教师则属于辅导教师,从身份上看,基层电大教师是被边缘化的,处于高校教师与职校教师的中间地带,缺乏社会认同感。在“互联网+”开放教育新模式下,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更高。然而,基层电大教师对于科研、业务培训及专业进修参与不多,造成课程辅导教师在远程教育理念、理论、媒体特征等知识和网络教学系统设计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

基层电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参加集中面授辅导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大学生的学习没有目标。由于电大学生对择业、从业缺乏科学的规划,许多电大学生在报名选择专业时较为盲目,大多把是否能够通过学业考试获取毕业文凭作为他们报读电大的首要选择,所学专业能否和自己的工作或者今后的发展方向结合却很少考虑。这必然造成学生入学后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缺乏动力,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二是学生参加集中面授辅导学习到课率较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分校的学生90%来自长寿区域内的企业,学校面授辅导时间为双休日,学生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三)“互联网+”多元融合机制还有待完善

一是“互联网+”模式下多元人才融合发展所需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网络信息系统功能还不健全。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互联网+”模式下,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分校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功能仍不健全。网站功能较单一,多以浏览信息为主。二是互联网的融合度还不够。“互联网+”的发展涉及信息网络、管理学等多方面,但学校精通互联网技术及其他相关行业技术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三、创新“互联网+”模式下多元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举措

(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助力多元融合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多元融合模式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只有高素质和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多元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一是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整合“四校合一”优秀师资资源,按照专业对口和专业相近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加强一线教师师资库建设,建构起一支集理论功底深厚的市内外高校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能力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及本校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师资库。二是开展对专兼任教师的师资培训。每学期开展课程辅导教师、网考辅导教师等各类教师业务培训和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国家开放大学举办的“教学与管理创新”等骨干教师进修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学校还通过以赛促学,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及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等院校举办的教师教学比赛、微课制作等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三是倡导结对的“导师制”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学校积极倡导施行结对的“导师制”传帮带活动,以理论功底深厚、师德良好、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强的老教师作为每位新进教师的导师,实行新老结对、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科研各项业务能力。

(二)以多元融合促电大转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人才

作为开放大学基层办学单位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长寿分校,近年来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在下大力气推动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并通过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环境,积极探索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满足区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一是拓展非学历教育服务领域,促进电大转型。一方面,以“四校合一”培训类型层级的多元化,促使电大转型的培训项目触角延伸到区域内的街镇村舍和党政机关,积极探索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以“四校合一”资源有效整合,合理配置多类教育的师资力量,激发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活力,为创建重庆市长寿区成人教育品牌,搭建有效的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平台,构建教育终身体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二是整合教学实践基地,多层次培养各类实用人才。深入贯彻多元融合的办学思路,拓展优秀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渠道,结合江南孝道文化基地、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区实践教学基地促进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建设和专业领域的课程教学及实训课程;结合重庆市长寿区种植园区基地开展沙田柚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培训,为电大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授课及实训课程,切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

(三)以制度建设促管理规范化为多元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制度建设是基层电大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电大长寿分校通过建立和健全支持教学服务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类教学人员在支持教学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与要求,并通过实施有效的监控、考核与奖惩,激发全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解决了基层电大教学到课率低,网上自主学习效率低等难题。一是设立校领导值班制度。根据学期教学工作安排,重庆电大长寿分校建立了校领导轮流值班制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二是完善教学教务考核制度。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考核因子为抓手,对面授辅导老师从导学方案、教案或课件、网上教学等8个方面推行绩效考核,对专业管理老师从学生到课率、学生网上学习等13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三是建立教学听课制度。要求所有面授辅导工作人员每学期听2堂课以上,填写听课记录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做相应评价,进而提高教师面授辅导的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巡查课堂制度。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全面检查和单项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到岗、教学准备、学生到课及课堂纪律等情况进行巡查。

基金项目:国家开放大学2016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模式下多元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G16G3510Y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建生,郭庆.重庆开放大学建设谋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李国渝.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若干问题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3]郭家雨.开放大学基层学院“一体多元”发展模式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6.

[4]贾树文.互联网+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

作  者: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 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