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民族孝廉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

时间:2024-04-24

胡太平 殷福顺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人间的种种美德均从孝开始,由孝衍生。公正清廉,则是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对于孝,孔子的《孝经》中就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论述;《论语》中也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说法,即一个人如果恪守孝道,以孝愛的情怀处事待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和朋友,在行动上谨慎诚信,在思想上博爱众生,亲近道德高尚的人,一切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也就由此而生了。对于廉,《周礼》中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即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明朝郭允礼撰写的《官箴》中,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孝廉文化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起到了廉洁政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和文明进步的重大作用。

***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中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深入挖掘中华孝廉文化内蕴,结合新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孝廉文化融入我们的血液,让中华孝廉文化活起来,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民族孝廉文化的历史传承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时代孝廉文化传承与创新是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站在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一)“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价值追求

管子早就把“礼义廉耻”叫作“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大学》中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官员“人格理想”和“孝廉文化”传统,在以岳飞母子为代表的一批“清官良母”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得到了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重庆,以忠文化为例,2018年3月10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就点赞巴蔓子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人民,忠于事业。

季羡林先生对中国文化曾有名喻:“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以唐、宋文化形态为例:唐代中国文化呈现外展性的一面,充分接纳各族、各国文化,“胡姬酒肆”是市井景象,诸如“菩萨蛮”“苏幕遮”“苏和香”等教坊词牌都来自西域;国力已弱的宋代文化则出现内生性特征,转向社会内部、底部挖掘,出现世俗化趋势,方言诗词常见,如“渠”“勃姑”等字。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今天,中华文化有了强大国力的支撑,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需要在预防腐败、营造“孝廉文化”氛围、开展“孝廉文化”教育,筑牢官员廉洁从政的“道德心理”防线方面下功夫。“孝与廉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孝廉文化是人类文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有机内容,孝廉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2]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西方“文化殖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征服是最彻底的征服,文化的屈从是最彻底的屈从。”[3]西方国家不费一颗子弹,就能在他国掀起轩然大波,甚至导致政权更迭,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巴以重燃战火,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这正是文化殖民效用的结果。今天,西方一些国家推行的文化殖民,正在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向全球扩张,发展中国家对此必须提高警惕。推进新时代孝廉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英国智库成员马丁·雅克在他书中写到:“中国的复兴不可逆转,作为唯一一个没断层的中华民族,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是西方无法模仿和学习的。”[4]

二、中华民族孝廉文化的现实挑战

(一)中外文化并存共荣,文化呈现多元化新态势

改革开放40年,随着美剧、韩流、日本动漫等外来文化流入,中国文化价值观正发生深刻变化。广大青年推崇的西方自由主义和传统的孝廉文化观念在很多方面发生冲突。178年前大英帝国用一场鸦片战争撬开了中国大门。今天,中国传统价值观更是受到西方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时代命题。

(二)新时代孝廉文化传承和创新新方向

***总书记深刻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他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反腐败论述和孝廉思想精华,并展示其当代意义,推进孝廉文化继承与创新,形成孝廉文化氛围,由“不敢腐”到“不想腐”。

(三)现代科技及其广泛应用给孝廉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新挑战

例如,第三性、无性生殖、代孕、人工授精、器官移植等,使慈孝的血缘基础变得相对模糊了;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使社会交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对孝廉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孝廉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

三、中华民族孝廉文化的时代创新

(一)坚持全民行动,营造建设孝廉文化社会氛围

从理论上讲,预防腐败必须形成两个方面的约束体系:一是制度约束,从制度上规范和监督权力的运行,形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二是“道德心理约束”,从孝廉文化建设方面使官员形成“不想腐”的孝廉心理,能够自觉履行廉洁从政的政治道德要求。可以结合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孝廉文化传统,对干部群众进行“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宣传、感化、熏陶、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腐败可耻”“一人腐败、全家倒霉”的孝廉文化氛围。

(二)坚持干部带头,树立“不想腐”的思想意识

孝与廉相辅相成,我们要大力挖掘宣传如岳飞母子的故事等这类彰显官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理想”和“孝廉文化”传统的孝廉故事;毛主席不仅身体力行对父母尽孝,还教育子女要孝敬老人的事迹;邓小平、卓琳夫妇赡养继母夏伯根,待她如亲母的故事;许世友将军“活着为国尽忠,死后守着父母”的故事等。利用榜样的影响力,让干部带头传播正能量,筑牢官员廉洁从政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树立“不想腐”思想意识。

(三)创新“孝廉文化”教育方法,构建孝廉文化教育机制

通过“孝廉文化书法邀请展”、“孝廉文化影视作品”、“孝廉文化图片和公益海报”、“孝廉文化警示长廊”、“孝廉文化教育基地”等孝廉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形象生动、情理并重、直观感人、通俗易懂的孝廉文化培养和教育机制,使孝廉文化教育逼真感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切实达到把孝廉文化建设做实做好的目标要求。

(四)以孝廉文化作为底线伦理开展道德教育

以孝与廉应为做人根本、基础与底线开展道德教育。如果一个人不慈不孝、不廉不洁,可以说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更不用说是一个好人、一个健康的人,这种伦理就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底线伦理。西方伦理学所谓的底线伦理或者本底伦理,就是所有人之所以为人都要遵循的东西。以孝廉文化作为底线伦理开展道德教育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课题项目:本文为重庆市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宣传阐释十九大精神专项委托课题(CQDXZXY-029)。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2]欧阳康.孝廉文化及其当代意义[J].哲学动态,2016(08):20-24.

[3]陈曙光,李娟仙.西方国家如何通过文化殖民掌控他国[J].红旗文稿,2017(17):23-25.

[4]【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M].中信出版社,2010(1).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 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