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和平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强调:着力培养又博又专、底蕴深厚的复合型干部,使之做到既懂经济又懂政治、既懂业务又懂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意。党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不遗余力、积极作为,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懈努力。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要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失衡等现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生态良好”,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生态良好的理念。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使用“生态文明”一词,这次大会对“生态文明”的肯定和运用,使“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2011年3月,我国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强调:“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國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二)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全面阐述
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登上新台阶,步入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历史性地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高度,成为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定位。这反映了我们党对资源利用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的深刻认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认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新战略赋予了新内涵。
十九大报告在系统阐述绿色发展理念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阐述。在生态系统层面,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社会制度层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建设目标层面,要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出到二○三五年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目标,以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体制机制层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完成许多顶层设计,强调指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理论体系层面,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13年9月7日,***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用这三句话来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建设美丽中国指引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之江新语》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1]
2006年,***总书记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承诺,更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繁荣发展的庄严承诺。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美好生活需要除了物质和精神需要,也包含对美好环境的需要。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人们对于健康的饮食、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必然更加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人类的永续发展,伟大复兴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4]
(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生存依托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生态环境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与生产力都息息相关。随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5]
***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是对人类生产力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继承创新了生产力的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生态理念,对指导我们党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深远的意义。[6]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总书记强调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重要论断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党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衡量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是实现民族振兴的生态条件,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改善民生。
三、党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極探索
(一)研究***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党校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结合新的实践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强调:“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做好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引导学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7]研究阐释***生态文明思想是党校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通过深入研究阐释,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立足本职,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三型”党员干部
党校作为锻造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和大熔炉,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作为,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三型”党员干部。
一是“航标灯”型干部。霍布豪斯曾说过:“巨大的社会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是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8]要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理念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需要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扮好“航标灯”的角色。党校的任务就是通过培养党员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当一个成功的“航标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汇聚更多人的强大力量。2018年3月10日,***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奉节县委党校在2017年组织了两期共130人的市管领导干部、县管正职领导干部赴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专题培训。2018年组织一期共62名市管领导干部、县管正职领导干部赴浙江生态文明学院专题学习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奉节县委党校第一次对全县的市管干部和县管正职领导干部进行大规模的专题培训,这项培训工作得到了县委书记、县长等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员们的高度认可,取得超乎意料的效果。很多乡镇、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表示,已经很多年没有接受过这样系统的培训,有些领导干部把学习到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力推动了奉节县各方面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是“实干家”型干部。***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9]“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党员干部实干苦干、带头干才能实现。党校要端正党员干部的思想意志,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和能力,把培养“实干家”型干部作为党校长期坚持的方向和目标。
三是“护法者”型干部。党员干部还是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的护法者。***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建立生态法律责任制度来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生态法律责任意识,特别是要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法律责任的制度调控力度。2013年5月24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2013年,中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2015年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调显性责任及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因此,党员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航标灯”,是“实干家”,也是坚定的“护法者”。通过党校培训,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法律责任的清晰认识,增强生态法律责任意识,牢守法律底线。
(三)加大宣传力度,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首先,党校要加大基层宣讲力度,组织一批骨干教师,组建宣讲团,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其次,党校要与其他单位协力合作,通过座谈会、院坝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引导和教育,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再次,党校带头倡导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绿色生活理念,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入脑入心,成为全民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全民共建共享,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2]***.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
[5]***.***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6]王刚.生态文明:渊源回溯、学理阐释与现实塑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7(04).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J].人民日报,2015.
[8]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10.
作 者: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刘小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